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患者血清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参数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对格
  • 1篇血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指标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指标
  • 1篇再发卒中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作者

  • 6篇贺婕
  • 3篇吴宝水
  • 3篇肖丽萍
  • 1篇张丽
  • 1篇孙志华
  • 1篇黄淮
  • 1篇丁俊丽
  • 1篇李艳丽
  • 1篇银广悦
  • 1篇李兰
  • 1篇李兰
  • 1篇何晓丹
  • 1篇张前
  • 1篇黄晓静
  • 1篇穆斌
  • 1篇穆斌
  • 1篇黄晓静
  • 1篇孙志华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FAP、S100B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测定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SAH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H患者发病后1、2、3、6天血清GFAP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发病后6个月对以上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结果病例组发病后第1、2、3、6天血清GFAP、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患者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均与SAH早期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血清GFAP、S100B表达水平可反映SAH早期脑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提供依据。
郝芳芳贺婕孙志华吴宝水肖丽萍
关键词:S100B蛋白珠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01-2014-05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5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2组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者的检测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Ca、Mg及NO、GSH-Px均低于对照组,而Fe、Zn及SOD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严重程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分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较为明显,且检测结果 受严重程度的影响较大。
吴宝水黄淮穆斌贺婕黄晓静肖丽萍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血清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微量元素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伴发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率分别为51.43%、68.57%,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小板数量低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糖、高胆固醇、高LDL、低HDL、白细胞数量增多、高血小板平均体积、高血小板分布宽度、高FIB原容易促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丁俊丽贺婕李兰何晓丹银广悦肖丽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特殊临床表现的脑梗死患者近期再发卒中风险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特殊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卒中相关因素,并评价ABCD2卒中评分量表联合磁共振检查对此类特殊临床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再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访患者7 d及90d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析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复发情况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结果和ABCD2评分数值的关系。结果以发作性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d及90d内脑梗死的再发率分别为6.9%和11.1%。磁共振检查血管存在明显狭窄(≥50%)的患者7d和9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较血管无明显狭窄(<50%)明显增高。ABCD2评分预测7d及90d内脑梗死复发风险分层能力,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来评定预测效度,二者分别为0.805、0.768。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能较好的预测患者7d及90d内再发脑梗死风险,ABCD2量表评分对7d及90d内脑梗死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二者联合对90d内脑梗死复发率预测价值更高。
吴宝水黄晓静张丽李艳丽穆斌贺婕
关键词:TIAMRA脑梗死
电生理参数异常分布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电生理参数异常分布用于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电生理检查。记录肢体两侧、上下肢及远近端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F波潜伏期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分别为18.3%、6.2%和5.3%,合计29.8%;F波出现率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分别为9.3%、9.8%和15.6%,合计66.9%。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为57.5%,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双侧胫神经检测显示轻、中、重型患者H-反射异常率分别为78.0%、80.9%和100.0%,三者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1.47,P〉0.05)。近端和远端运动神经重度受损率分别为48.3%和74.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6,P〈0.05)。上肢近端神经重度受损率为51.4%,显著低于上肢远端的71.6%,下肢近端神经重度受损率为44.2%,显著低于下肢远端的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86、12.43,均P〈0.05)。结论电生理参数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准确反应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贺婕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传导生理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RNA表达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对66例进展性脑梗死、119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外周血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例明显增高,颈动脉高度狭窄比例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IL-10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mRNA表达水平、血糖水平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明显相关,并直接影响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情进展。
孙志华李兰贺婕张前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炎症因子颈动脉斑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