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发
- 作品数:119 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梦'战略构想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构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吹响了进军号.这一战略构想科学回答了何谓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为何实现中国梦等...
- 赵士发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 文献传递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被引量:2
- 2024年
- 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从文化思想层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容与文化使命,从文化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价值基础,提供了精神力量,并指明了未来方向。
- 赵士发李倩倩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现代化
- 关于非理性因素与发现教学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 2016年
- 马克思十分强调非理性因素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也很重视非理性因素对创新的作用。而这正是作为一种竞技性的传统教育所忽视的。传统教育以对象性尺度为目标,舍本逐末,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教学从实践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受教育主体的主动学习,使教育过程真正实现人的内在尺度和对象尺度的统一,理性和非理性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情感、意志、志趣、直觉、灵感等正向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极高的审美体验,这充分展示了教育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 李燕赵士发
- 关键词:非理性因素发现教学
- 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与批判理论的重建
- 2011年
- 面对后现代理论的挑战,批判理论家们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重构社会批判理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诺等试图将新的社会条件理论化以创新马克思的理论;哈贝马斯通过为现代性进行辩护重构批判理论;德里达、罗蒂等人对现代哲学传统进行了一系列攻击,要求打破这一传统;利奥塔和鲍德里亚宣布我们进入了"后现代状况";詹姆逊把后现代主义理解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但这些努力尚未真正完成重建社会批判理论的任务。
- 道格拉斯·凯尔纳赵士发尚华格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之系统结构与价值指向被引量:2
- 1999年
-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人发展的价值目标。作为系统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结构乃是其内部人的活动、能力、需要以及本质与个性等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其价值指向包括:1.人的活动的多样性与规范化;2.人的能力的综合性与专业化;3.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理性化;4.人的本质的全面性与个性的自由化。
- 赵士发
- 关键词:系统结构价值指向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的主体与动力
- 2013年
-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建设问题的深刻反思。它为中国现代化调整了目标,提供了动力,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中国现代化的主体是中国各族人民或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则是中国现代化主体的核心,担负着领导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历史重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并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又一重要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境界。
- 赵士发李亮华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基于《实践论》的考察被引量:2
- 2023年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实践论》无疑是重要标志性成果之一,它是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解答时代之问的理论创新。《实践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系统分析了认识辩证发展过程,揭示了认识发展规律,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作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实践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实践论》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思想,有助于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坚持《实践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思想以及认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思想,有助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实践论》关于改造主客观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有助于不断加强对主观世界特别是人们世界观的改造;坚持《实践论》倡导的实践第一的观点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助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 赵士发
- 关键词:毛泽东实践论知行合一
- 合理性——价值论研究的焦点被引量:4
- 2000年
- 一、关于合理性的实质内涵什么是“合理性”?“合理性”究竟指什么?这是不少学者参与讨论合理性问题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人们对“合理性”实质内涵的理解,可谓歧义丛生,因而对“合理性”的概念界定也是五花八门。但总的看来,较有代表性的理解及界定主要有如下几种:有人认为,人们对“合理性”的内涵从来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其中较为普遍的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一种是科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它含有“
- 赵士发
- 关键词:价值论
- 实践与符号:马克思与卡西尔的比较与融合——兼论数字时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 2024年
- 对于人的存在与本质问题的研究,卡西尔试图解决方法论危机,转向功能性路径,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与经验主义。卡西尔将人的活动视为符号活动,将人的本质视为劳作,将人的存在场域视为符号宇宙,虽然超越了传统哲学,揭示了人的感性活动的根本中介——符号,但是他局限于对人的精神生活的阐释,割裂了符号与现实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人的活动理解为实践,将人的本质理解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人的存在场域理解为感性世界。主张从社会关系出发将人作为现实的具体的个人进行考察,是马克思与卡西尔人学的根本区别。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作为符号存在的人发展到数字生存的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整合了马克思和卡西尔的理论,对数字时代人的生存发展问题进行了全新考察。
- 赵士发张昊
- 论合理需要
- 需要与合理性问题是当代价值哲学研究的两大焦点,该文从解析这两个问题的症结入手,对价值判断的主体尺度之一人的需要本身进行反思,认为需要本身也有一个是否合理的问题,并将合理需要问题作为深化价值论研究的一个理论生长点.文章认为...
- 赵士发
- 关键词:本体价值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