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婷

作品数:28 被引量:34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疗效
  • 6篇针灸
  • 5篇带状疱疹
  • 5篇疱疹
  • 4篇电针
  • 4篇针灸疗法
  • 4篇随机对照试验
  • 4篇灸疗
  • 4篇灸疗法
  • 3篇针灸治疗
  • 3篇双盲
  • 3篇随机对照研究
  • 3篇中药
  • 3篇疗效观察
  • 3篇疗效评价
  • 3篇金花
  • 3篇灸治
  • 2篇调理髓海
  • 2篇寻常痤疮
  • 2篇银屑

机构

  • 28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济南市中医医...
  • 2篇烟台天正药业...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安徽省针灸医...
  • 1篇北京创立科创...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8篇赵婷
  • 6篇王映辉
  • 5篇刘保延
  • 5篇刘瓦利
  • 4篇刘志顺
  • 4篇连凤梅
  • 4篇刘萍
  • 4篇沈冬
  • 4篇王寅
  • 4篇丁旭
  • 4篇刘军
  • 4篇赵宏
  • 4篇张晓红
  • 4篇胡镜清
  • 4篇王静
  • 3篇李磊
  • 3篇边永君
  • 3篇曾雪
  • 3篇闫雨荷
  • 3篇刘志国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World ...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2007年世...
  • 1篇海峡两岸中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M-1A中医四脉脉诊仪脉象诊断准确性的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脉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诊断性试验设计,评价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120例受试者溢脉、聚脉、韧脉、紊脉4种基本脉象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的一致性及其自身重复性。结果: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溢脉、聚脉、韧脉、紊脉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0.859、0.945、0.957和0.898;特异度分别为0.875、0.8、0.907和0.833;Kappa值分别为0.733、0.631、0.763和0.549;正确率为0.867,0.933,0.917和0.892;Youden指数分别为0.734、0.745、0.864和0.731。其自身两次重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81.7%。结论: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四脉诊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胡镜清赵婷徐贵成吴烈寇秋爱庄红李振华宿明良张广福
关键词:脉诊仪
条口穴不同刺法对肩周炎疗效差异的观察被引量:36
2006年
目的探讨条口穴不同刺法对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均选用条口穴治疗。治疗组采用透刺法,对照a、b、c组分别采用刺入40mm、只刺入皮下、假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通过Constant-Murley肩关节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0%,对照a组为68.4%,对照b组为52.6%,对照c组为38.0%,治疗组与对照a、b、c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a、b、c三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条口穴不同针刺深度对肩周炎有不同的疗效,透刺法疗效最好;假针刺疗效最小,作为对照方法更加适宜。
赵宏赵婷刘保延刘志顺
关键词:针刺深度
防风通圣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防风通圣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4例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按中心进行分层,按2∶1比例分为2组。试验组(216例)服用防风通圣颗粒(3 g/次,2次/天),疗程3天;入组时腋下体温高于37℃者每日加服1次;对照组服用防风通圣颗粒模拟剂(用法、用量及疗程同试验组)。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体温复常率、体温复常时间、单项症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完成203例,对照组完成101例。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愈显率55.67%(113/203),总有效率93.10%(189/203),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24±4.46)分;对照组分别为5.94%(6/101)、36.63%(37/101)、(3.27±3.29)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体温复常率:试验组为87.50%(98/112),对照组为58.49%(31/5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体温复常时间: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中医症状疗效:服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获不同程度改善,两组3个主症发热、恶寒、大便秘结,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无明显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防风通圣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安全、有效。
王硕赵婷齐文升刘永俊杨秀捷莫婷婷王静刘贵颖高峰刘荣奎嵇焕盛关世玲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对照观察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对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实践和思考被引量:25
2014年
随着国内外对于药物临床试验的要求不断提高,质量成为药物临床试验的重中之重。如何从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角度加强对临床试验的组织监管和质量控制,是机构的重要职能,也是今后发展的长远目标。笔者以本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历年质量核查的结果为基础,总结了目前新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加强机构的质量控制,完善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相关切实可行的SOP,必将有利于多中心临床试验工作的规范开展。
赵婷吴萍李勇连凤梅刘萍乔洁
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5
2013年
目的 评价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36例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患者,按各试验中心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化,将患者分为金花清感颗粒高(44例)、低剂量组(45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给予金花清感颗粒10 g/次, 3次/天;金花清感颗粒5 g/次加金花清感颗粒模拟剂5 g/次, 3次/天;金花清感颗粒模拟剂10 g/次, 3次/天。疗程均为5天。评价三组间退热时间及退热率、中医证候疗效、流感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率、单项症状疗效、咽分泌物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高剂量组中位退热时间为32.8 h(95%CI:22.5~41.0 h),低剂量组为26.0 h(95 %CI:14.5~36.5 h),对照组为39.5 h(95%CI:29.0~46.0 h),低剂量组中位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1)。低剂量组治疗3天后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66.7%)高于对照组(38.3%),有效率优于高剂量组(P=0.043)。低剂量组治疗5天后痊愈率(42.2%)高于高剂量组(25.0%,P=0.026)及对照组(14.9%,P=0.002);低剂量组显效率(86.7%)高于对照组(55.3%,P=0.001)。高剂量组疗效与低剂量组疗效近似,在部分疗效指标方面略差。三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安全、有效,临床常规剂量为其适合剂量。
李国勤赵静屠志涛厉将斌刘清泉史利卿苗青苑惠清刘新桥龙友余刘志国赵婷李磊唐全红何迎春边永君胡镜清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随机对照研究
流行性感冒风热证中药剂量-效应关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代表方评价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中药的临床合适剂量。方法:在6个中心选取流感风热犯肺证患者,随机给予金花清感颗粒高剂量、常规剂量或安慰剂治疗5 d,进行双盲对照评价。结果:观察有效病例136例,统计显示金花清感颗粒常规剂量组(n=45)的退热时间短于安慰剂组(n=47);中医综合疗效在用药3 d、5 d后常规剂量组都优于安慰剂组;高剂量组(n=44)疗效与常规剂量组近似,在部分疗效指标方面略差。3组间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花清感颗粒所推荐的常规剂量是其合适剂量,增大剂量并不提高疗效。
刘志国刘丽李国勤李磊金在艳赵婷胡镜清边永君
关键词:剂量效应关系随机对照研究
刺络放血法联合常规中药治疗斑块状银屑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基于玄府理论,观察刺络放血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斑块状银屑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刺血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常规中药治疗,刺血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刺络放血治疗,每周2次,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损害严重程度(PASI)评分的改变。结果 PASI评分比较,2组治疗均有效,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比较,刺血组红斑、浸润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鳞屑症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血组瘙痒症状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刺血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基于玄府理论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确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李景利宋坪赵婷
关键词:银屑病斑块状刺络放血法玄府理论
穴位的不同组织特性对电针针感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估穴位的组织特性(不同经络、组织、神经节段)对电针针感频率、强度及产生针感电流量的影响。方法:电针针刺21名健康志愿者,根据穴位不同组织特性配成5组:足三里vs阳陵泉(ST 36vs GB 34,不同经络)、内关vs大陵(PC 6vs PC 7,不同组织)、足三里vs水道(ST36vs ST 28,不同神经节段)、关元vs中脘(CV 4vs CV 12,不同神经节段)、足三里vs关元(ST36vs CV 4,不同组织、经络、神经节段)。电针频率为15Hz,电流量以受试者能忍受但不产生尖锐性疼痛为度,间断电针3次,通电时间共90s。记录酸感、麻木、胀满、沉重、麻刺、压感、钝痛、热感及冷感针感和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比较配对穴位间各种针感发生的频次、强度及电流量间的差异。结果:各种针感频次在配对穴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针刺的9种感觉中,胀满、麻木和酸感最常见和最明显,沉重、压感和麻刺次之,钝痛、热感和冷感的发生频次均较低;部分针感强度在配对穴位间存在差别,酸感、胀满、沉重感在ST 36较ST 28更强(均P<0.05),胀满、麻木在ST 36较CV 4更明显(均P<0.01),胀满在CV 4较CV 12更明显(P<0.05);电针针刺电流量在配对穴位间相近(均P>0.05)。结论:在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未见明显差异的状态下,电针针感次数与穴位的不同组织间未见明显相关,穴位间针感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穴位位于不同神经节段相关。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同一穴位产生的各针感频次及其强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王小玲方继良周科华王寅洪洋刘军王雷薛超赵婷刘保延朱兵
关键词:电针针感穴位研究
玉黄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玉黄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血瘀证的疗效特点及优势,以及不同血清补体C3水平对玉黄膏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以53例斑块状银屑病血瘀证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外周血血清补体C3水平,把研究对象分成正常补体组及低补体组两组,全部给予玉黄膏规范化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补体C3水平下的疗效差异。结果玉黄膏能够有效减轻斑块状银屑病的皮损厚度及皮损严重程度分数(PASI分数),停药后药物延续作用可以长达4周。虽然不同血清补体C3水平对于玉黄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无影响,但低补体C3水平更易导致疾病复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黄膏的抗增殖作用。结论玉黄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血瘀证患者有效,而不同血清补体C3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黄膏的治疗效果,其机制有待进一步去深入研究。
曾雪孙士鹏赵婷王佳姜海凤
关键词:斑块状银屑病辨证分型血瘀证补体C3
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再评价及技术操作规范的研究
王映辉黄石玺刘保延郭玉峰丁旭刘瓦利赵吉平王丽平连凤梅符晓敏彭唯娜刘萍王寅孙彩霞张晓红王军毛湄马立新张桂萍张小薇赵婷叶永铭汤立新沈冬刘军杨骏周雪忠张敏丽段行武
本项目(编号:国中医药科2002ZL44)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周期:2003年7月~2006年12月。负责人为王映辉研究员、黄石玺主任医师。参研单位包括东直门医院、护国寺中医院与安徽中医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