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玉中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民族
  • 5篇文化
  • 4篇白族
  • 3篇大理白族
  • 2篇叙事
  • 2篇人类学
  • 2篇少数民族研究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情境
  • 2篇情境
  • 2篇绕三灵
  • 2篇族群认同
  • 2篇民族认同
  • 2篇民族文化
  • 2篇民族研究
  • 1篇地方风俗
  • 1篇学术
  • 1篇摇摆
  • 1篇仪式
  • 1篇游人

机构

  • 10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密歇根大学

作者

  • 13篇赵玉中
  • 1篇袁丁
  • 1篇和少英
  • 1篇邱玮
  • 1篇赵丽佳
  • 1篇刘沛麟
  • 1篇纳德尔
  • 1篇杨慧
  • 1篇那培思
  • 1篇蒋晓军

传媒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民族学刊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和边缘--海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人类学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的主要成果,旨在描述与分析其理论范式的转变过程,并说明这些研究可能对中国人类学的启示,以及对西南少数民族研究所具有的人类学意义。
赵玉中
关键词:文化
祖源记忆:社会情境与民族认同——《大理喜洲翔龙村张氏族谱》的个案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祖源记忆与社会情境之间往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理喜洲翔龙村张氏族谱》的个案研究试图说明祖源叙事如何在家族知识精英的操纵下,成为地方社会在社会历史情境的变化过程中转变身份认同的一种潜在手段。不过,祖源叙事与民族认同之间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则需作进一步的讨论。
赵玉中
关键词:社会情境民族认同
大理洱海地区的祖源叙事及其社会文化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大理洱海地区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层叠起"驳杂"的社会记忆与"歧异"的文化传统。这些记忆与传统一同成为居住于该地域空间中的"名家大姓"处理其身份叙事的历史文化资源。因应不同的社会历史情境,他们的身份叙事大致呈现出在华/夷祖源之间"摇摆"的特点。不过,作为一种身份建构策略,祖源叙事与族群认同及其变迁之间并不存在结构性的对应关系。一个人群祖源叙事的改变亦并不必然使其获得新的族群身份。其祖源叙事的这种"摇摆"与地方和国家历史关系的复杂性有关,亦与处于华夏边缘的这一地域社会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内在建构方式有关。
赵玉中
关键词:族群认同
文本、情境与族群认同——大理洱海地区一个村落的身份操演
文本、情境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曾引起学界较多的讨论。此一讨论对于我们反思与总结195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在民族研究中所运用的理论范式及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目前有关此议题的相关论述似尚有进一步的商榷空间。...
赵玉中
关键词:文本社会情境族群认同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本质化”建构——以白族知识精英有关“本主”崇拜的学术书写为例被引量:7
2014年
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理洱海地区"民家人"白族身份的制度性确立极大地影响、改变并重塑着他们对其地域社会历史文化的感知与诠释方式。以白族知识精英有关"本主"崇拜这一所谓"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学术书写为例,审视与检讨"民族"这一制度设计在地方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后果。
赵玉中
关键词:民族文化白族知识精英
西方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研究与文化——路易莎·谢恩和《少数人说了算》被引量:2
2008年
当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路易莎.谢恩的近作《少数人说了算——中国文化政治中的苗族和女性》是西方人类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虽其问题意识与我们的或有不同,但其理论视角及其创新却有值得国内同行反思、对话、甚或借鉴的地方。
赵玉中
关键词:文化
对云南大理白族的表述与自我表述的再思考被引量:12
2008年
本文讨论的是云南大理白族的人类学表征问题。1941年费子智(C.P.Fitzgerald)的《五华楼》(The Tower of Five Glories)出版以后,白(民家)在人类学著作中有了不同的描述。在英国研究人员费子智的笔下,民家为"部落民";几年之后,许琅光(Francis L.K.Hsu)在1948年出版的《祖荫之下》(Underthe Ancestor'sShadow)一书中将其描绘成"典型的汉人"。1956年,白族被正式识别为一少数民族,并以大理为中心成立了自治州。但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又一次对白族认同问题展开了辩论。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白族正经历着一场民族文化的复兴,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白族认同与国家的民族优惠政策相关联。本文尝试对研究者们怎样表述白族认同的方式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分析他们使用何种标准作为认同的标记,以及这些标记又是怎样影响到大理人自我表述的途径的。
那培思赵玉中蒋晓军
关键词:大理白族民族认同
身份之辩:大理“西镇”的祖先叙事被引量:3
2014年
尽管在元明以来的官方史志中,大理"西镇"的"名家大姓"仍被视作一个不同于"汉人"的群体,但在民间同一时期的墓志铭与族谱等民间文献中,他们则大体上一直延续与不断地强调着他们所拥有的"汉人"祖先。"西镇"基于其祖先叙事之上的这一身份之辩,与大理洱海地区和国家之间历史关系的复杂性有关,亦与将"民族"想象为一个具有共同"血统"的历史实体的文化传统有关。在历史的进程中,处于华夏边缘的大理洱海地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曾经历几次重大的转变。每一次转变,均会重启这一地域社会空间的"结构化"过程,孕育或塑造其"地方文化的特色"。因此,对"民家人"到底是"汉"还是"白"的追问,本身就已简化或遮蔽了地方社会在历史时间中"结构化"过程的复杂性。
赵玉中
云南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历史与现状被引量:1
2010年
民族学/人类学这门学科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先后有一大批海内外的民族学/人类学家深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使云南成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块沃土。这些调查和研究对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建设、民族国家的构建、民族调查与识别等,均作出了极具开创性的贡献。对云南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和展望,必将对该学科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和少英赵玉中
关键词:民族学人类学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大理白族“绕三灵”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情境下,民俗的内容会有所变动,或被赋予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在当前的"遗产运动"中,少数民族知识精英正努力剔除此前国家话语中对其相关民俗"迷信"与"色情"的"污名化"标签,并极力将之"净化"或改造成为一个"正面的"或"有意义的"论述与实践。本文通过对大理白族"绕三灵"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探讨,认为如何在理论及现实层面上妥善处理少数民族民俗"遗产"的历史内容与其时代性及民族性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议题。
赵玉中
关键词: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