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辉
- 作品数:116 被引量:39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在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1994年
- 应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Pase)双重染色法观察了家兔、豚鼠和Wistar大鼠多个器官的淋巴管和血管.在光镜下见到淋巴管壁呈5'-Nase阳性反应,显示褐色;而血管壁呈ALPase阳性反应。
- 赵玲辉金莹海力斯李玉兰除玉东王全新王云样
- 关键词:器官内淋巴管
- 松果体区的显微应用解剖和手术入路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松果体区进行局部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并探讨该区显徽外科解剖与手术入路的关系,为显微外科治疗松果体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结论显示,(1)目前常采用的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和经枕小脑幕上入路以及经幕上下联合入路所涉及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形态大致相同;(2)松果体区的几条深静脉主干均位于松果体上方、后上方而使深静脉主干呈帽套状从上面盖住松果体。(3)经幕下小脑上入路途径对大脑深静脉损伤的机会最小,适合大部分松果体区肿瘤。经枕部小脑幕入路对深部静脉暴露较为清楚,有利于切除较大肿瘤或向上生长的肿瘤。
- 翟秀伟赵玲辉孙希明王大勇张宇李孝民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入路
- 兴趣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5年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从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方法入手,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这一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李晓冬张雅芳赵玲辉杨树才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兴趣法
- 神经生长因子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用Wister大鼠120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肌梗死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分别于术后6h及2、4、7、14d取材,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密度。结果①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密度在术后6h及2、4、7、14d均低于假手术组。②神经生长因子组术后7、14d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密度较心肌梗死组明显升高。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肾上腺素能神经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倪秀芹李星冯佳赵玲辉纪长伟
- 关键词:心肌梗死神经生长因子肾上腺素能神经
- 开展多媒体教学,全面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被引量:7
- 2001年
- 本文从人体解剖学教学目前的状况出发,浅谈了人体解剖学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近一年来我教研室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和感受.
- 刘宝全赵玲辉杨树才刘颖贾立敏李益民
- 关键词:多媒体解剖学教学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 大鼠心肌梗死后AChE阳性神经纤维再支配的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梗死灶边缘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的变化,探讨AChE阳性神经纤维的再支配过程。方法:实验用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Karnovsky—Roots法和电镜组化技术,显示左心室梗死周围区1、2、12周AChE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变化。结果:①AMI后1、2周左心室梗死边缘区的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低(P<0.05),②12周后梗死边缘区的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升高,接近对照组。③电镜下见AChE阳性反应物以散在颗粒形式出现于肌间神经纤维走行处。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12周,梗死周围区的存活心肌出现了神经再支配。
- 薛红杰赵玲辉徐嘉惠刘式威
- 关键词:心肌梗死去神经支配神经再支配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蛋白在大鼠第15d胚胎和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和血管发生发育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大鼠第15d和第21d胚胎共61例皮肤样本进行抗鼠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R-3在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均阳性表达VEGFR3蛋白,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39%(15/31)和46.67%(14/30),第15d和第21d胚胎皮肤血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在皮肤淋巴管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提示VEGFR-3在淋巴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 马晶赵玲辉张雅芳杨树才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血管胚胎
- 大鼠胃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被引量:16
- 1992年
- 本文应用电镜方法研究大鼠胃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做了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胃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的相似,具有一般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胃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有3种,即端端连接(1.8%),重叠连接(73.2%)和插入连接(25.0%)。其中伴有粘着装置的占14.3%,开放连接占3.5%。胃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内也有质膜小泡,但与心、肝、肾及甲状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小泡相比,其平均直径较小,向管腔内、外开放和贴附于管腔内、外的较少,其体密度和数密度较低,而在胞质中游离的较多。本文认为,在组织液和大分子物质转运途径中,大鼠胃壁内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能以内皮细胞间连接所形成的通道为主,但其小泡系统也起一定作用。
- 韩铭达王云祥赵玲辉隋广智
- 关键词:超微结构
- 大鼠小肠淋巴管前通路内标记物的观察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小肠淋巴管前通路的存在情况。 方法 给大鼠喂食用SudanBlackB标记的脂肪 ,在光镜和电镜下追踪脂肪吸收途径。 结果 光镜下见到脂肪呈蓝绿色 ,分布于上皮细胞内、上皮细胞基部之间和中央乳糜管内及其附近组织间隙内。电镜下见到染料颗粒分布于上皮细胞内、组织间隙和中央乳糜管内。 结论脂肪从肠腔经上皮细胞、组织间隙进入中央乳糜管 。
- 张云芳李玉兰赵玲辉李益民郑沿王晓亚
- 关键词:小肠
- 大鼠胸导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观察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体外培养大鼠胸导管内皮细胞 ,为研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以及分子水平调节等提供手段。方法 术前用脂肪喂食大鼠 ,标记胸导管 ,将胸导管两端结扎 ,取下胸导管后充分分离和剪碎 ,在RP MI16 4 0培养液中直接培养 ,观察胸导管内皮细胞的生长。结果 胸导管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 ,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结论 此法简便易行 。
- 李益民张雅芳赵玲辉李呼伦徐晶莹
- 关键词:胸导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培养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