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罡

作品数:2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艺术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艺术
  • 4篇非物质文化
  • 3篇当代艺术
  • 3篇纹样
  • 3篇课程
  • 3篇教学
  • 3篇非物质文化遗...
  • 3篇扶贫
  • 3篇传承
  • 2篇艺术设计
  • 2篇艺术设计院校
  • 2篇院校
  • 2篇设计院校
  • 2篇手工艺
  • 2篇素描
  • 2篇素描教学
  • 2篇素描课
  • 2篇素描课程
  • 2篇唐代
  • 2篇教育

机构

  • 21篇苏州工艺美术...
  • 3篇江南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文化部

作者

  • 21篇赵罡
  • 2篇倪菁
  • 1篇黄琴
  • 1篇黄沁

传媒

  • 8篇苏州工艺美术...
  • 3篇丝绸
  • 3篇中华手工
  • 1篇艺术科技
  • 1篇艺术教育
  • 1篇原生态民族文...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 1篇公共艺术
  • 1篇天工
  • 1篇中国民族美术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性及其重构研究——以江西傩文化为中心
2024年
纵观我国傩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公共性”的缺失和重构问题影响着傩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在考察江西省傩文化属性和生存状态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结合民俗文化学、传播学,以公共性理论为切入点,研究以江西傩文化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性特征及表现形式,并从江西傩文化公共性的演变来探究其在当代非遗语境下公共性的重构。
黄沁赵罡
关键词:傩文化公共性共同体
丝绸之路视域下唐代纺织品中鸟衔花纹样的起源与形式流变被引量:1
2024年
文章以唐代纺织品中的鸟衔花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等资料对其溯源。梳理丝绸之路打通后西方鸟衔花纹样的传播,并分析其传入唐代后的形式演变。研究表明,唐代纺织品中的鸟衔花纹样因受到了西方含绶鸟纹样题材、纬线显花织造技术等因素影响而形成。并经历了模仿、改造、定型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从呆板程式向传神自由转变的本土化进程,该纹样在唐代的演变可进一步细分为“团窠对鸟”和“足踏花台”的双线发展模式。
金雅婧赵罡于毅张婉莉张毅
关键词:唐代丝绸之路纺织品
“非遗扶贫”方法论
2020年
扶贫扶智,双向立行在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非遗扶贫工作中,涌现了不少传统工艺振兴与非遗传承保护的探索实践成果,着眼于非遗传承人群以及传统工艺从业者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社区认同的创建,激发、引导他们珍视自身的文化传统,让手工艺人对自己掌握的手工技艺有信心,对地方文化特点有认同,以此来突出地域文化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赵罡
关键词:扶贫工作手工艺人扶智地域文化
你为什么这样做? 你想要怎么做?——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视觉艺术教学
2010年
自85新潮美术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在风起云涌中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渐在世界艺术的中心崭露头角。而中国的学院美术教育还处于相对传统的状况,与当代艺术发展的吻合度不高。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艺术发展需求。因此,这种矛盾导致当代艺术成果不能在学院教育中及时地接纳和消化,而学院教育也不能给与当代艺术以有力地支持和参照,这便是当前中国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赵罡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艺术教学艺术语境视觉艺术发展
关于“下一站”
2004年
  大地复苏,万物轮回,春天的热情终于又被缓慢的察觉出来,它不温不火,不急不燥.在四月的南京--这个至今还弥漫着阴郁之气的昔日古都渐渐扩散开来.……
赵罡
关键词:梭子纺织机械零部件日用电气器具电气装置件阴毛展厅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2024年
在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提出明确多元治理主体权责关系,搭建合作、互动、协商的行动网络,增加资源、制度保障,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构建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治理生态,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走深走实。
倪菁赵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治理
革命或改良——对于设计素描的视角转换的思考
2006年
  老掉牙的问题,通常会一直被人们拿出反复咀嚼,在咀嚼过程中的变异或者走形,逐渐可能塑造出新的形态和特征,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蜕变成一个新面孔来进行重新体现也未尝不可.   ……
赵罡
关键词:设计素描素描课程设计教育素描教学艺术设计院校
素描的能力——艺术设计素描课程思考
2004年
  如果进行一次普通人最熟悉的美术名词的排名调查的话,素描一词绝对可以名列前茅.因为几乎国内所有的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学的龙头品牌都是素描.……
赵罡
关键词:艺术设计院校设计学科米开朗基罗素描课程素描教学艺术
传统工艺现代学徒制模式研究
2022年
传统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人才培养是关键。然而在传统工艺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工艺人才的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知识与能力、知识内容与生产情景的关联,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难以适应现代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以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模式。
赵罡倪菁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业规模化学校本位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代团窠丝绸纹样动物题材与唐文化的映射关系被引量:13
2020年
唐代团窠形式动物纹样是唐代受众审美意象的反映。文章以唐代丝织品中团窠形式动物组合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图像资料的收集探索此类丝织品纹样中的动物主题图案的题材分类与图案特点,将其与唐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总结。受众对于动物纹样的审美感受与时代特点密不可分,随着现代文明的提升,应找寻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使得传统纹样与现代社会更好地相容。经过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唐代团窠形式动物纹样演化,与唐代审美偏好密不可分,可以从纹样的演变脉络折射出唐代的文化现象。通过对传统纹样“以古鉴今”的研究,可结合现代社会热点汲取古代装饰纹样的图形构成形式,对动物及动物题材纹样的演化过程与应用形式进行反思,从而对传统纹样的现代创新设计起到借鉴意义。
赵罡刘春晓张毅
关键词:映射关系唐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