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国
- 作品数:27 被引量:240H指数:8
- 供职机构: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贝壳砂生境典型灌草植被的土壤水分生态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典型灌草植被的土壤蓄水及持水性能,选取贝壳砂生境的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杠柳(Periploca sepium)和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3种典型植被,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颗粒组成、水分物理参数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明确贝壳砂生境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贝壳砂生境下,不同灌草植被均具有减少石砾和粗砂粒、增加细砂粒和粉黏粒含量的作用,其中酸枣林可显著减少粗砂粒、增加粉黏粒含量;杠柳林可显著减少石砾、增加细沙粒含量;草本对减少粗砂粒和石砾含量、增加细沙粒和粉黏粒含量的作用较弱。(2)灌草植被可显著提高贝壳砂的蓄水能力,其中酸枣林最强,杠柳林次之,草本最差。0~30cm土层的有效含蓄量和含蓄降雨量均值均表现为酸枣林>杠柳林>草地>裸地。(3)0~30cm的酸枣林贝壳砂持水能力最强,杠柳林次之,草本最差;同一植被类型下0~15cm贝壳砂的持水能力显著高于15~30cm的持水能力。贝壳砂生境3种植被类型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及蓄水保土功能表现为灌木林优于草地,其中酸枣林的蓄持水分能力最强,杠柳林次之,草本最差。酸枣更适于贝壳砂生境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
- 孙一惠夏江宝任冉冉赵自国
- 关键词:土壤粒径土壤水分水分特征曲线植被黄河三角洲
- 黄河三角洲贝壳砂干旱生境杠柳(Periploca sepium)叶片的光合作用特征被引量:6
- 2019年
- 水分是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滩脊地带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以4年生杠柳(Periploca sepium)苗木为对象,模拟贝壳砂干旱生境,设定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为77.72%)、轻度(RWC为58.16%)、中度(RWC为42.98%)及重度(RWC为32.39%)干旱胁迫4组水分梯度,测定分析杠柳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光响应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水分条件可显著影响贝壳砂生境杠柳叶片的光合效率。随干旱胁迫的加重,杠柳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Pn最小,为0.62μmol·m^-2·s^-1,仅是对照的5%。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随干旱胁迫的加重逐渐降低,而光补偿点逐渐升高。干旱胁迫导致杠柳叶片光照生态幅变窄,光能利用率降低。(2)随干旱胁迫加重,杠柳蒸腾速率显著下降。适度干旱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维持较高值,而对照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杠柳Pn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而重度干旱胁迫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3)随干旱胁迫加重,杠柳叶片潜在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下降,受到光抑制,电子传递效率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增加,光能热耗散增多。杠柳叶片通过调节光合效能来适应干旱胁迫逆境,对干旱逆境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 王晓夏江宝夏江宝周东兴赵自国
- 关键词:干旱胁迫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
- 大豆属4种类型植物离析导管分子的结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利用导管分子离析及光学显微技术,对大豆属4种不同类型植物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构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茎离析导管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即: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导管分子长度依次缩短,直径依次增大.根据导管分子演化原理,认为野生大豆导管分子较原始,栽培大豆导管分子的演化地位较高级.
- 刘翠晶赵自国宋金枝徐宏伟陆静梅
- 关键词:导管分子离析
- 植物耐盐性研究及发展被引量:46
- 2002年
- 本文回顾了关于盐渍化现状的研究 ,概述了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方式 ,从盐离子的吸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细胞内的区域化、在体内合成有机溶质以及形态分化等方面 ,探讨了植物耐盐的机制 ,并指出了对盐渍化环境进行改良。
- 赵自国陆静梅
- 关键词:植物耐盐性盐腺盐胁迫耐盐机制土壤盐渍化
- 地下水矿化度对黄河三角洲柽柳光合及耗水特征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浅埋区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对地下水矿化度的适应特征,运用叶片气体交换和树干液流技术,测定了地下水埋深为0.9 m时淡水、微咸水(3 g·L^-1)、咸水(8 g·L^-1)和盐水(20 g·L^-1)四种矿化度下柽柳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等参数。结果表明:随地下水矿化度升高:(1)土壤水、盐含量和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均逐渐升高。(2)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在咸水下最高;表观量子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树干液流速率等在微咸水下最高;以上指标均在盐水矿化度下最低。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在微咸水下最低,盐水下最高。在地下水埋深0.9 m时,咸水矿化度下柽柳光合效率高,光照生态幅宽,水分利用效率高,适于柽柳幼苗的生长。
- 赵自国赵凤娟夏江宝夏江宝
- 关键词:地下水矿化度水分利用效率蒸腾作用树干液流柽柳
- 黄河三角洲柽柳光合作用及树干液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被引量:7
- 2019年
-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柽柳(Tamarix chinensis)叶片光合作用及耗水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明确维持柽柳较高光合效率及适宜生长的潜水埋深,以三年生柽柳苗木为试验材料,模拟设置淡水条件下0 m、0.3 m、0.6 m、0.9 m、1.2 m、1.5 m、1.8 m共7个潜水埋深,测定分析柽柳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光响应过程和树干液流日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潜水埋深可显著改变土壤水分条件,从而影响柽柳的光合作用和耗水性能,柽柳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光响应参数、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树干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水位响应性。在浅水位(≤0.3 m)导致渍水胁迫和深水位(1.8 m)导致干旱胁迫时,柽柳幼苗光合作用受到较大抑制。柽柳呈现出耐干旱不耐水湿的光合水分适应性,深水位(≥0.6 m)柽柳的光合能力显著高于浅水位(≤0.3 m),在潜水埋深0.9~1.5 m之间柽柳光合能力较强,1.2 m是柽柳生长最适宜的潜水埋深。
- 任冉冉夏江宝张淑勇赵自国赵西梅
- 关键词:光合作用地下水水位柽柳黄河三角洲
- 松嫩平原五种植物颉颃盐逆境的结构研究
- 为了阐明耐盐植物颉颃盐逆境的解剖结构特征,使用石蜡制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松嫩平原五种耐盐植物进行结构植物学研究.结果发现: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藜(Chenopodiumalbum...
- 赵自国
- 关键词:耐盐植物盐腺通气组织葎草连翘
- 文献传递
- NaCl胁迫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以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通过测定大豆叶片的光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分析了短期NaCl胁迫下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光合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导致大豆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机制是羧化效率下降,而野生大豆能够维持较高的羧化效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对NaCl胁迫有较强的抗性,是改良和提高栽培大豆抗逆性的优良资源。
- 任丽丽李海雷赵自国
- 关键词:野生大豆羧化效率抗氧化酶
- 不同潜水埋深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交互效应被引量:34
- 2015年
- 为探讨盐水矿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及其水盐交互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建群种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栽植的土壤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3、0.6、0.9、1.2、1.5和1.8 m共6种潜水水位,测定分析各水位处理下不同土壤剖面的相对含水率、含盐量及土壤溶液绝对浓度等水盐参数。结果表明:随潜水水位的增加,整个土柱水分均值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溶液绝对浓度均值先升高后降低,1.2 m水位是土壤水盐变化的转折点,此水位下各土壤剖面的含盐量和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均达最高。土柱水分和盐分变化幅度最大的水位分别在中水位0.9∽1.2 m,浅水位0.6 m,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变化最剧烈的是深水位1.5∽1.8 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升高,土壤盐分先降低后升高,表土层盐分均值最高达1.36%,但土壤溶液绝对浓度显著减小。土壤含盐量、土壤相对含水率与潜水水位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相对含水率与盐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下盐水矿化度下,柽柳幼苗栽植深度应超过20 cm深,适宜潜水水位在1.5∽1.8 m,栽植深度以30∽40 cm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地下盐水作用条件下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和柽柳栽植管理提供参考。
- 夏江宝赵西梅赵自国陈印平刘俊华
- 关键词:盐分柽柳
- 温度和粒径分布对贝壳砂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为阐明贝壳砂及其粒径组成对温度的响应规律,探讨贝壳砂的土壤蓄持水分能力,在30℃和50℃条件下,测定分析原生境贝壳砂及其不同粒径贝壳砂土壤水分随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模拟温度下,贝壳砂涵蓄水分的潜能和失水率均低于潮土类,贝壳砂在高湿阶段脱水过程缓慢,蓄持水分能力强。贝壳砂和潮土类土壤水分随烘干时间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表现为土壤水分含量高、失水率大的瞬变阶段,曲线变化平缓的渐变阶段和土壤达到恒重的平稳阶段。30℃和50℃条件下,贝壳砂的粒径由细变粗,饱和水分失水时间越长,贮蓄水分的能力增强,但失水率也随之增大,束缚水分能力弱,持水能力降低。受基质本身颗粒形状差异的影响,不同粒径河沙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表现为粉粘粒、细砂粒的河沙保水性较好,粗砂粒次之,石砾最差。不同粒径河沙和贝壳砂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类似,30℃条件下土壤水分随烘干时间先平缓渐变后陡直瞬变,50℃条件下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规律。土壤蓄持水分潜能除了与土壤类型、粒径分布密切相关外,还与温度变化以及土壤本身的水分含量有关。
- 朱丽平夏江宝赵自国高源赵艳云李田
- 关键词:温度粒径分布土壤水分持水性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