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传统中式香肠中产生物胺氧化酶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0
- 2012年
- 结合培养基显色法和氧化酶试验,对发酵香肠中产生物胺氧化酶优势菌进行了初步分离。进而利用肉品发酵剂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符合要求的产生物胺氧化酶菌株对生物胺的氧化减少能力。最后采用16S rDNA分子鉴定方法,通过同源性比对,得到4株符合发酵剂标准的产生物胺氧化酶菌株,即1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模仿葡萄球菌。
- 邓红梅卢士玲李开雄
- 关键词:发酵香肠生物胺
- 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的编制研究
- 学生学习一直是教育界热点话题。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后,学会学习将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小学是打基础阶段,在小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时代呼唤会终身学习的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
- 邓红梅
- 关键词: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编制
- 5株发酵剂对熏马肠成熟过程中内源菌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使用经实验室分离鉴定的4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taphylococcus simulans.001;Staphylococcus simulans.002;Staphylococcus simulans.003)及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采取不同的纯菌及复合添加组合(4株葡萄球菌分别与植物乳杆菌1∶1的比例)作为发酵剂,在发酵和成熟的不同时期取样及提取熏马肠中细菌的总DNA,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发酵剂对内源微生物在熏马肠成熟全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发酵剂添加组合的熏马肠菌相分布呈现不同变化,但是随着成熟时间的增加,优势菌趋于明显,Weissella sp.,Lactobacillus sp.,Enterococus faecium,Enterococus faecalis始终存在于菌相中。其中F组(Staphylococcus simulans.002)的抑菌效果明显,内源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减少,尤其是对Lactobacillus plantarum,Pseudomonas sp.,Enterococus faecali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李蕊婷卢士玲李开雄马宇霞邓红梅
- 关键词:发酵剂PCR-DGGE
- 传统中式香肠中产生物胺氧化酶菌对生物胺影响的研究
- 食品中生物胺,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中生物胺主要由微生物氨基酸脱羧酶催化氨基酸脱羧产生,广泛存在于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发酵肉制品中。胺氧化酶被认为是发酵香肠发酵剂筛选的重要优良特性。本文...
- 邓红梅
- 关键词:中式香肠发酵过程菌种分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