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抗肿瘤
  • 4篇活性
  • 3篇肿瘤活性
  • 3篇瘤活性
  • 3篇抗肿瘤活性
  • 3篇挥发性
  • 3篇挥发性成分
  • 2篇顶空
  • 2篇顶空固相微萃...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固相微萃取
  • 1篇顶空-固相微...
  • 1篇多糖
  • 1篇多糖提取
  • 1篇多糖提取工艺
  • 1篇乙酯
  • 1篇鱼腥草
  • 1篇鱼腥草挥发油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作者

  • 10篇邹敏
  • 9篇陈慧平
  • 7篇张小俊
  • 7篇张壮丽
  • 6篇赵志鸿
  • 6篇王桂芳
  • 3篇张长征
  • 2篇马方
  • 2篇张艳
  • 1篇李继成
  • 1篇王东阳
  • 1篇赵莹
  • 1篇刘懿娴
  • 1篇李晓宁

传媒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饲料研究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紫穗槐叶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2023年
试验以紫穗槐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紫穗槐叶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纤维素酶浓度、酶作用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取值范围。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紫穗槐叶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紫穗槐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5%、酶作用时间2 h、反应温度50℃,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8.31%,与理论模拟值8.40%接近,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抗氧化试验表明,紫穗槐叶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3.79%和99.18%。紫穗槐叶多糖对脂质氧化也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能力约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83%。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紫穗槐叶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紫穗槐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刘懿娴赵莹陈慧平邹敏
关键词:多糖响应面抗氧化活性
艾叶顶空萃取的挥发油指纹图谱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建立艾叶顶空萃取的GC-MS挥发油指纹图谱,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建立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艾叶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在80℃萃取40 min,在250℃解吸附3 min,然后进行GC-MS检测。结果 11批艾叶样品,顶空萃取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峰,蒸馏法指纹图谱有3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顶空萃取与水蒸气蒸馏仅在艾叶高沸点化合物存在差异。
张小俊赵志鸿张壮丽王桂芳陈慧平邹敏
关键词:水蒸气蒸馏指纹图谱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其他方法提取艾叶挥发性成分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性成分并与其他方法比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性成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再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与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和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水蒸气蒸馏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分别准确鉴定出77、67、59、66个成分,四种方法共准确鉴定出92个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与索氏提取法所得挥发性成分相似性较高,但水蒸气蒸馏法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基本可以涵盖艾叶全部挥发性成分。
张小俊赵志鸿王桂芳张壮丽邹敏陈慧平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顶空-固相微萃取
鱼腥草挥发油聚合物胶束的制备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聚合物胶束。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聚合物胶束后,以挥发油与泊洛沙姆407比例、有机溶剂用量、水化体积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然后,观察聚合物胶束形态,测定其粒径、PDI、Zeta电位、累积释放度。结果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泊洛沙姆407比例1∶3,有机溶剂用量5 mL,水化体积5.4 mL,包封率87.26%,载药量3.68%。聚合物胶束平均粒径35.20 nm,PDI 0.158,Zeta电位-7.51 mV,具有一定缓释作用。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鱼腥草挥发油聚合物胶束。
张壮丽王纪芬汪婉莹赵志鸿王桂芳邹敏
关键词:鱼腥草挥发油聚合物胶束薄膜分散法
HS-SPME-GC-MS测定艾叶挥发性成分方法优化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分析艾叶挥发性成分的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先做单因素试验,后采用L8(27)正交试验,以挥发性成分峰面积总和为指标考察最佳萃取条件,并考虑两两交互作用。结果:试验得出最佳萃取条件:样品1.0 g,80℃萃取40 min,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头萃取,在250℃解吸附3 min检测,萃取手柄深度规固定在#2。用优化好的方法对艾叶样品进行分析,共分辨出84个色谱峰,准确鉴定出66个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4.46%。结论:萃取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萃取温度与样品质量的交互作用,然后是萃取时间,最后是样品质量,除样品质量外其他因素都对萃取效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该方法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艾叶提供依据。
张小俊赵志鸿张壮丽王桂芳陈慧平邹敏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挥发性成分正交试验
4-(3-氯-4氟苯胺基)-6-(3-氯丙氧基)-7-甲氧基喹唑啉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2017年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靶向抗肿瘤化合物。方法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硫酸二甲酯反应生成的亚胺盐与3-氯-4-氟苯胺亲核反应制得N’-(3-氯-4-氟苯基)-N,N-二甲基甲脒,与2-氨基-4-甲氧基-5-氯丙氧基苯甲腈Dimroth重排,制得目标化合物,MTT法测目标化合物对HT-29、A549和Hep G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对HT-29、A549和Hep G2的IC50(μmol/L)值分别为29.54、41.20、11.89。结论该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增殖显示出不同选择性抑制,其中对Hep G2显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邹敏张长征陈慧平张小俊
关键词:MTT法喹唑啉抗肿瘤
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改进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优化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方法 N,N-二甲基甲酰胺和硫酸二甲酯反应生成的亚胺盐与3-氯-4-氟苯胺亲核反应制得N'-(3-氯-4-氟苯基)-N,N-二甲基甲脒,与2-氨基-4-甲氧基-5-氯丙氧基苯甲腈Dimroth重排,与吗啉缩合制得目标物。结果与结论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MS证实,为4-(3-氯-4氟苯胺基)-6-(3-氯丙氧基)-7-甲氧基喹唑啉(gefitinib),总收率(以3-氯-4-氟苯胺计)45.9%。
邹敏张长征陈慧平张壮丽张小俊
关键词: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合成工艺
拟缺香茶菜提取物体外对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拟缺香茶菜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乙醚和乙酸乙酯依次提取得到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MTT法测定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和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拟缺香茶菜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ep G2、EC9706和TPC-1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P均<0.001)。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对HepG2、EC9706和TPC-1细胞的IC50均小于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细胞的IC50(t=46.038、5.938、5.744,P均<0.05)。结论: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陈慧平马方邹敏李继成张艳赵志鸿王桂芳张壮丽张小俊
关键词:体外抗肿瘤活性
正交设计优化拟缺香茶菜总黄酮提取工艺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优化拟缺香茶菜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拟缺香茶菜总黄酮的含量为综合指标,采取加热回流方法,考察提取温度(A)、液料比(B)、提取时间(C)、乙醇浓度(D)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90℃、液料比40∶1、提取2.0 h、60%乙醇,平均得率为5.668 6%。结论:该工艺简便合理,稳定可行,可为拟缺香茶菜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依据。
陈慧平李晓宁罗含希邹敏
关键词:总黄酮正交试验
6-取代-1-((1-取代苯基-1,2,3-三唑-4-基)甲基)-4-羰基喹啉-3-甲酸乙酯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为了寻找新型抗肿瘤活性优良的先导化合物,依据喹诺酮及1,2,3-三唑类化合物抗肿瘤特性,设计7个新的6-取代-1-((1-取代苯基-1,2,3-三唑-4-基)甲基)-4-羰基喹啉-3-甲酸乙酯类化合物进行合成、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初步构效关系研究。方法:以取代苯胺为原料,与乙氧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缩合,Gould-Jacobs环合制得6-取代-4-羰基喹啉-3-甲酸乙酯;取代苯基叠氮与溴丙炔经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制得4-溴甲基-1-取代苯基-1,2,3-三唑;6-取代-4-羰基喹啉-3-甲酸乙酯与4-溴甲基-1-取代苯基-1,2,3-三唑经N烷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证实,MTT法测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程度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c,4e对Hep G2,HT29的IC50接近或高于对照药物DDP,尤其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具有很强抑制增殖作用,活性高于DDP,IC50分别为15.03,13.32μmol·L-1。结论: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6位及1位上苯基三唑的苯环对位都被Cl,F等卤素原子取代的6-取代-1-((1-取代苯基-1,2,3-三唑-4-基)甲基)-4-羰基喹啉-3-甲酸乙酯对Hep G2,HT29和HL60具有抗肿瘤活性。
邹敏马方陈慧平张长征赵志鸿王桂芳张小俊张壮丽张艳王东阳
关键词:抗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