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积骏
- 作品数:23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淋巴结取材方法对胃癌淋巴结分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取材方法对胃癌淋巴结检查数目及分期的影响。方法36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胃癌病例,根据淋巴结取材方法分为新鲜组(n =9)、固定组(n =9)和脱脂组(n =18);记录每例患者的淋巴结数目,分别计算全组及亚组患者的淋巴结总数和平均值,比较亚组患者的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及 pN 分期。结果本组36例总体淋巴结转移率72%。新鲜组检出淋巴结(22.11±10.28)枚/例,固定组检出淋巴结(21.89±6.57)枚/例(t =0.052,P =0.960),故合并为传统组(n =18);脱脂组检出淋巴结(55.83±16.77)枚/例(t =14.129, P <0.001)。传统组检出47枚(2~11枚/例)淋巴结转移,脱脂组检出223枚(2~77枚/例)淋巴结转移(t =2.295,P =0.035)。与传统组相比较,脱脂组 pN0-pN2病例明显减少,pN3a 和 pN3b 病例明显增加(χ2=9.602,P =0.040)。结论脱脂法可以获取更多的淋巴结,淋巴结转移数目也随之增加,pN 分期上移。
- 卢昕邵永胜肖新波金太欣邹积骏莫涛高红章周姣军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取材
- 17例女性盆腔非生殖系统肿瘤的超声特征与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综合分析女性盆腔非生殖系统肿瘤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术前应用经腹壁及经阴道超声对17例盆腔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例盆腔非生殖系统肿瘤(绝经后患者12例)来源于消化系统12例(9例声像图表现为囊实性包块,3例为囊性包块),来源于腹膜后4例(3例声像图表现为实性肿物,1例声像图表现为囊实性包块),来源于泌尿系统1例(声像图表现为囊实性包块)。术前超声明确提示为盆腔非生殖系统肿瘤2例,妇科肿瘤10例(卵巢肿瘤6例,子宫肌瘤3例,输卵管积水1例),盆腔肿瘤5例,来源不能确定。结论女性盆腔非生殖系统肿瘤多数来源于肠道肿瘤,其声像图多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对绝经后患者盆腔探及囊实混合性肿瘤,应注意与肠道肿瘤鉴别,肿瘤来源及良恶性需病理检查确定。
- 胡秋云陈常佩邓小艳李力贺漪龚世雄黄浩梁胡雅君邹积骏
- 关键词:盆腔肿瘤病理学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5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53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进行光镜观察(视野直径>1 mm)、免疫组化研究及部分病例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3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镜下观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拥挤且有些不规则,增生腺体分布区域大于间质分布区域(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腺上皮细胞多具有非典型性,表现为核大、核浆比大,核变圆、有明显的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53例均做PTEN、p53、ER、PR检测,60%(32/53)PTEN(-),6%(3/53)p53(+),42%(22/53)ER、PR(+)。12例随访病例中4例发现同时存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上强调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组织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
- 邹积骏罗琼延文
- 关键词: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子宫内膜增生PTENP53
- 3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1997年
- 3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邹积骏1材料和方法按Vanech提出的本病的病理诊断标准〔1〕,收集我院1980~1994年间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共30例。活检标本均以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2结果2.1临床资料30...
- 邹积骏
- 关键词:胃炎胃嗜酸性肉芽肿病理
- 一种适用于胸腹水细胞诊断的液基薄层制片技术被引量:1
- 2012年
- 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胸腹水恶性肿瘤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日常工作中,胸腹水细胞诊断难度很大,尤其是腺癌、间皮瘤和间皮增生的鉴别诊断。提高胸腹水细胞制片质量,做出稳定可靠的细胞片,是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前提条件。液基薄层制片技术旨在利用液体保存细胞制作薄层细胞片的技术,有些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并不都适于做胸腹水细胞片。现介绍一种液基薄层制片,在子宫颈细胞制片应用较好,经过改进非常适于胸腹水细胞薄层制片的技术。
- 江涛马世婧张程邹积骏
- 关键词:胸腹水细胞液基薄层细胞诊断
- MFG-E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 2014年
- 目的:探讨MFG-E8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FG-E8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其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MFG-E8阳性表达率为81.5%(44/54),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统计分析结果发现MFG-E8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MFG-E8的高表达。MFG-E8的高表达是促进乳腺癌侵袭的途径之一。
- 姚华宁延文邹积骏张家衡
-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 进展期胃癌No.12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手术范围的指导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 No.12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胃癌217例,记录每例病人的淋巴结总数,计算总体淋巴结转移率及 No.12a,12p 和 No.12b 淋巴结转移率,并分析No.12p 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7例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结9490枚(16~107枚),平均(43.73±14.05)枚/例。217例中164例有淋巴结转移,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75.58%,其中61例(28.11%)有 No.12淋巴结转移。61例 No.12淋巴结转移病例中,50例(23.04%)发现 No.12a 淋巴结转移,26例(11.98%)发现 No.12p 淋巴结转移,仅 1例(0.46%)发现 No.12b 淋巴结转移。No.12p 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有肿瘤部位、肿瘤侵犯深度、No.5及 No.12a 淋巴结转移。结论进展期胃癌的 No.12淋巴结转移有明显规律,有助于指导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范围。
- 李志刚孟庆彬邵永胜金太欣冯燕邹积骏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 枳术汤加味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中药枳术汤加味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雌雄不分,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治疗组。造模组经腹腔结扎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1h后于1h、24h取回肠粘膜作组织病理学、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观察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缺血再灌注后肠壁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组大鼠术前使用中药枳术汤加味,实验中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显示肠粘膜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中药枳术汤加味对大鼠肠粘膜屏障有保护作用。
- 邹积骏张家衡徐瑶罗琼
- 关键词:肠粘膜屏障枳术汤组织病理超微病理细胞凋亡
- 甲状腺髓样癌血清降钙素原异常增高被引量:9
- 2015年
- 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主诉“左颈部包块1个月”。患者约1个月前发现左颈部包块,无疼痛,无皮肤红肿、破溃,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吞咽困难,无声音嘶哑等不适。未治疗,结节无明显变化。于2013年12月1日来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行彩色B超检查,以怀疑甲状腺癌及颈淋巴结转移,收住入院。
- 赵岚崔天盆张家衡邹积骏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甲状腺髓样癌颈淋巴结转移颈部包块皮肤红肿声音嘶哑
- 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报道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组织由类似于子宫内膜样间质细胞的小细胞构成。肿瘤细胞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胞浆稀少,围绕着厚壁小血管生长。这种小血管与分泌晚期子宫内膜的螺旋小动脉相似,弥散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10、vimentin、ER、PR阳性,desmin灶性阳性,Ki-67<20%,α-inhibin、SMA、S-100阴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需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卵巢其他肉瘤等鉴别。
- 邱堃延文毛永荣邹积骏
- 关键词:卵巢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