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丹枫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病理
  • 4篇周围神经
  • 3篇蛋白
  • 3篇髓鞘
  • 3篇病理学
  • 2篇神经疾病
  • 2篇神经细胞
  • 2篇施万细胞
  • 2篇周围神经疾病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脱髓鞘
  • 2篇脱髓鞘性
  • 2篇微切割
  • 2篇显微切割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北京三博脑科...

作者

  • 12篇郑丹枫
  • 8篇钟延丰
  • 5篇王盛兰
  • 4篇张燕
  • 3篇张铭
  • 3篇张英爽
  • 3篇董荣芳
  • 2篇牛群丽
  • 1篇张远锦
  • 1篇杜娟
  • 1篇裴斐
  • 1篇高子芬
  • 1篇李玲玲
  • 1篇由江峰
  • 1篇韩志慧
  • 1篇刘爽
  • 1篇常青
  • 1篇谢京城
  • 1篇潘怡
  • 1篇于淼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1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2例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病例,以1例发生于纵隔的节细胞神经瘤为对照,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分析;标本经常规检查及NF,S-100,MBP,PMP22,Ki-67,SMA,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病理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例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发生于30~40岁。女性较多发。部位均位于颈髓节段,临床上多以根性疼痛及脊髓压迫症状为主。形态学上可见成熟或未成熟的肿瘤性节细胞散在或成束穿插于肿瘤性Schwann细胞间质中,肿瘤中可见正常的神经纤维呈束状排列。免疫组化:NF(节细胞+),S-100(含神经鞘瘤样结构的肿瘤成分+,高于含神经纤维瘤样结构者;另外节细胞周围的卫星细胞+),MBP(成熟的神经纤维+),PMP22(弥漫+),Ki-67(含神经鞘瘤结构的区域约3%,其余区域0~1%),SMA(血管内皮无明显增生),GFAP结果不恒定。结论:发生在椎管内的节细胞神经瘤较军见,肿瘤本身为良性(WHO Ⅰ级),常引起根性疼痛。由于发生部位为椎管内甚至伴行神经根长出椎间孔,因此在形态学上要与发生在椎间孔区的粘连了神经根的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相鉴别。手术切除的完全与否对预后影响大。
郑丹枫钟延丰谢京城杜娟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椎管内病理学
脑膜瘤复发相关分子特征研究进展
2024年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大多可通过手术切除及放化疗等手段治愈。但脑膜瘤复发率较高,其整体复发率为10%~20%。探索脑膜瘤复发的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脑膜瘤复发相关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概述染色体拷贝数、基因组、蛋白组及表观遗传学等改变,以期为脑膜瘤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精准的分子标志物。
彭凯悦郑丹枫郑丹枫裴斐
关键词:脑膜瘤复发基因组蛋白组拷贝数
Schwann细胞髓鞘特异性基因异常表达与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疾病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慢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疾病病人的神经活检标本,分别采集形成髓鞘施万细胞(MSC)和非形成髓鞘施万细胞(nMSC),进行髓鞘特异性基因(MAG、MBP、PMP22)的检测,对照光镜及电镜观察,探讨其基因表达改变与形态学...
郑丹枫钟延丰张燕王盛兰王薇牛群丽王雷明檀艳丽
关键词:SCHWANN细胞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荧光定量PCR
文献传递
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出病理诊断要点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1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肌肉组织活检特点,观察神经、肌肉和皮肤组织病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微丝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外周髓鞘蛋白22、S-100蛋白,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68、CD3、CD20表达变化,分别观察神经轴索、髓鞘、施万细胞病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补体C3在血管壁沉积情况;特殊染色检测肌肉病变程度。结果血管病变以神经束周和外膜小血管CD3+T细胞浸润为主,呈活动性血管炎(3例)或非活动性血管炎(8例)改变,8例中4例呈血管纤维闭塞性改变严重、炎性细胞浸润较轻,4例以血管周围炎为主、血管壁本身病变不明显。神经病变以轴索变性为主(6例)或轴索变性伴髓鞘松解和脱失(5例),大直径有髓纤维明显减少,甚至呈终末期改变。肌肉组织活检呈神经源性萎缩。病理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8例[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2例、Churg-Strauss综合征1例、免疫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2例)和继发性系统性血管炎3例(干燥综合征)],以及非系统性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3例。结论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改变以轴索病变为主,血管炎病理改变呈多样性,不能仅以活动性血管炎作为唯一的病理诊断标准。因此对于临床可疑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应完善血液免疫学指标检查和神经组织活检,必要时联合肌肉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董荣芳钟延丰张英爽孙阿萍张铭朱聪骢王盛兰张燕郑丹枫
关键词:血管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腓肠神经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用形态计量的方法明确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病变的病理学特点,并分析其神经损伤程度与临床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1收集14例DPN患者及5例与糖尿病无关的尸检病例,进行腓肠神经活检;2光镜、电镜观察和判断神经病变;3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NF、MBP、PMP22和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观察神经病变情况,特别是Schwann细胞的功能状态;4从轴索、髓鞘、Schwann细胞、血管、神经束膜5个方面,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DPN病变特点:1有髓纤维密度显著降低,而小直径纤维数量增加并对应较大的g-ratio值(尤其是轻度病变)时,说明髓鞘脱失与再生并存;2轴索病变显著,髓鞘改变较轻,提示轴索变性可能是造成有髓纤维减少的主要原因;3Schwann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但并不形成新的髓鞘,且MBP和PMP22表达下调,提示新生Schwann细胞功能异常;4微血管病变主要为管壁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管壁结构不清,管腔狭窄;5神经束膜增厚是DPN特征性病变,主要是束膜细胞外基质增加所致。结论本实验显示,DPN的病理特点为有髓纤维数目明显减少,轴索变性,脱髓鞘,Schwann细胞增生,血管壁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神经束膜增厚。DPN病变程度常与临床表现不一致,因此腓肠神经活检对诊断和研究DPN非常重要。
董荣芳张铭郑丹枫王盛兰张燕高子芬钟延丰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腓肠神经活检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病理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旁肌病理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该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IS并接受后路侧弯矫形手术,术中行凹侧顶椎椎旁肌活检患者18例。对肌肉活检组织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切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多种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抗肌萎缩蛋白各亚型、肌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1,MHC-1)、CD4、CD8、CD20、CD68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读分析。此外,根据Cobb角大小(≥55°或<55°)和Nash-Moe分类将活检标本分为不同组别,进行相应病理改变的组间差异统计学比较。结果:18例患者中,重度AIS组(Cobb角≥55°)8例,轻度AIS组(Cobb角<55°)10例,两组患者椎旁肌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变性,Dystrophin-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不同程度缺失且表达模式异常。两组活检肌纤维的Dystrophin-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重度AIS组的Dystrophin-2表达异常或缺失更显著。根据Nash-Moe分型分组,患者椎旁肌的Dystrophin-2表达模式也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侧凸程度越重,Dystrophin-2表达异常越显著。此外,椎旁肌肉组织的肌肉和肌腱中存在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而CD20^(+)细胞为阴性。全部患者椎旁肌均有部分肌纤维呈MHC-1肌膜阳性表达。结论:AIS患者椎旁肌活检的组织学具有相似的特征性改变,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不同程度降低或缺失,并且与脊柱侧凸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抗肌萎缩蛋白功能障碍在脊柱侧凸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AIS的炎症改变以T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炎症细胞浸润、MHC-1表达与抗肌萎缩蛋白异常表达之间似有一定的相关性。沿此结果进一�
郑丹枫李君禹李佳曦张英爽钟延丰于淼
关键词:脊柱侧凸椎旁肌活组织检查抗肌萎缩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共培养的神经细胞和施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和施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VSC4.1大鼠神经细胞与RSC96大鼠施万细胞共培养模型:将VSC4.1神经细胞与RSC96施万细胞共同培养,通过改善培养条件,使之共同生长。经相差显微镜观察,确定共培养的两种细胞可发生相互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单独培养的神经细胞、施万细胞及共培养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观察IGF-1的影响:实验分为共培养对照组和IGF-1组(20 ng/ml)。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单独培养的神经细胞及施万细胞均可见不同的分化状态,其超微结构各异。透射电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F-1组中细胞表面绒毛状或指状突起明显增多且联系紧密。扫描电镜结果:对照组与IGF-1组中均可见RSC96细胞包绕轴突形成髓鞘(可称之为成髓的施万细胞)。对照组中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比较平滑,绒毛样突起不明显。IGF-1组的细胞表面不再光滑,神经细胞和未成髓的施万细胞表面呈明显的绒毛样突起,而包裹轴突的成髓施万细胞表面主要呈片层状突起。结论 IGF-1可引起VSC4.1神经细胞和RSC96施万细胞超微结构及表面形态的改变。这或许是引起其功能改变的外在表现形式。
牛群丽钟延丰王盛兰郑丹枫刘爽
关键词:IGF-1共培养超微结构
抗HMGC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坏死性肌病1例
2023年
他汀是广泛应用的心脑血管治疗药物,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可延缓动脉硬化、逆转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自限性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不良事件是常见的中止治疗原因。他汀相关自身免疫性肌病是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之一,相对罕见[1-3]。自限性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不良事件的SCL01B1基因与抗3-羟基3-甲基戌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reductase,HMGCR)抗体介导的坏死性肌病无关。
张远锦马婧玥刘向一郑丹枫张英爽李小刚樊东升
关键词:抗体
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胶质瘤人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和IDH2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关系,为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和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34例胶质瘤石蜡包埋标本及同时收集到的30例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提取DNA用PCR-Sanger测序来检测IDHl和IDH2的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IDHlRl32H、p53和EGFR的蛋白表达情况。在IDH突变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IDHlRl32H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IDHlRl32H的蛋白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1)234例胶质瘤的石蜡标本,基因测序仅检测出IDHl杂合性突变,且均为P:Argl32His(c:G395A)型,未检测出IDH2突变。突变率为31.6%(74/234),其中少突星形细胞瘤(9/13)、问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7/11)、少突胶质细胞瘤(18/26,69.2%)和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8/10)中IDHl突变比例高于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7/47,36.2%)、间变型星形细胞瘤(5/18)和胶质母细胞瘤(14.5%,10/69);星形细胞肿瘤中,随着肿瘤级别升高,其突变率呈线性下降(P=0.007);胶质母细胞瘤中,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突变比例高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5/14比5/55(9.1%),P=0.036];而血液标本均未见突变;(2)抗体IDHlRl32H表达于细胞质,能特异地识别肿瘤细胞,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基因测序结果高度一致(P=0.001);(3)p53蛋白在IDH突变的弥漫型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及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率高,与IDH突变呈高度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7、0.026、0.038):(4)EGFR蛋白表达与IDH突变无相关性。结论IDH突变是高发于胶质瘤早期阶段的体细胞杂合性突变,可首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抗体I
潘怡齐雪岭王雷明董荣芳张铭郑丹枫常青钟延丰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肿瘤抑制蛋白质P53表皮生长因子
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技术的改进及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对300例骨骼肌活组织检查(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切片和染色,总结分析技术方法的操作过程和改进,重点探讨各种肌酶及非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神经肌肉病诊断中的应用选择和价值。方法:将标本经异戊烷-液氮速冻后进行冰冻切片,应用HE及Gomori三色(GMR)、糖原(PAS)、脂肪(油红O)等特殊染色,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ATP酶)、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等酶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各种染色技术进行调整和改进。结果:标本经异戊烷-液氮速冻及恒冷切片,可以有效避免产生冰晶。GMR染色主要显示线粒体及肌纤维变性坏死的病变,油红O染色显示肌纤维内有无脂质增多,PAS染色主要显示糖原和糖蛋白。对于肌肉组织,应用冰冻切片优于石蜡切片。NADH-TR及ATP酶染色可以区分两型肌纤维,并可观察肌纤维内部结构及线粒体酶的变化等。结论:通过骨骼肌酶与非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两型肌纤维的分布情况及各种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几种方法可互为补充。
张燕韩志慧钟延丰王盛兰李玲玲郑丹枫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冷冻超薄切片术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