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预后
  • 2篇肉瘤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轻视
  • 2篇肿块
  • 2篇肿块切除
  • 2篇肿块切除术
  • 2篇疙瘩
  • 2篇复发
  • 1篇大学生
  • 1篇蛋白
  • 1篇伊马替尼
  • 1篇伊马替尼治疗
  • 1篇右大腿
  • 1篇预后评估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8篇郑必强
  • 4篇陈勇
  • 4篇王春萌
  • 4篇师英强
  • 3篇张如明
  • 2篇王坚
  • 2篇罗志国
  • 1篇曹玺
  • 1篇何新红
  • 1篇俞晓立
  • 1篇徐宇

传媒

  • 1篇抗癌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肢体软组织肿瘤累及骨骼的处理
<正>目的肢体软组织肿瘤约5%~10%累及骨骼,骨骼受累往往导致保肢困难。应进行术前评估并针对肿瘤与骨骼的不同关系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拟进行分型及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8月-2014年5月...
陈勇师英强张如明王春萌郑必强
关键词:手术治疗预后评估
文献传递
腹膜后复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嵴衍生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上皮组成.可伴有多向分化潜能,因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尤文肉瘤(EWS)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和基因改变,故现在归为一类,临床治疗也基本一致。
郑必强王坚罗志国何新红俞晓立师英强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诊治
手术治疗上皮样肉瘤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上皮样肉瘤是一类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其临床及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瞻性数据库,回顾分析所收治上皮样肉瘤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信息,旨在分析上皮样肉瘤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08-01-2015-07-31收入院并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0例上皮样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中位年龄35岁;肿瘤直径中位数为3cm;表浅者10例,位于深部者40例;接受化疗17例,放疗11例。结果 5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预计5年总生存率为59.4%(95%CI:41.6%~77.2%),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4.0%(95%CI:19.8%~48.2%)。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典型上皮样肉瘤预后优于近端型,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2%和22.5%(P=0.013),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3.5%和21.6%(P=0.020);复发间隔<6个月者与≥6个月者相比预后更差,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5.9%和66.0%(P=0.029),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0和44.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深浅和复发间隔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上皮样肉瘤预后差,外科手术仍是局限性上皮样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肿瘤位置深浅和复发间隔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子。
陈勇洪正善喻林师英强张如明王春萌郑必强罗志国姚伟强
关键词:上皮样肉瘤复发间隔预后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隆凸性皮纤维肉瘤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远处转移隆凸性皮纤维肉瘤(DFSP)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DFSP病人的临床资料。10例DFSP病人中,2例原发肿瘤,4例复发肿瘤,4例转移肿瘤(2例肺转移和软组织转移,2例仅为软组织转移),所有病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前均已病理确诊。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剂量400mg/d,耐药后加量至800mg/d。结果 10例病人中,除1例出现原发耐药外,9例获得客观疗效,包括2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全组DFSP病人1年无进展存活率为30%,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50%和30%。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远处转移DFSP病人的有效治疗方式,靶向治疗可能有助于使病人获得根治切除,或降低致残的可能性。
王春萌罗志国陈勇陈勇曹玺郑必强王坚曹玺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靶向治疗
身上的“疙瘩”,别轻视
2017年
曾有一位20岁的女大学生,在一年前发现自己身上有个小疙瘩,虽然不疼,但在不断地长大。这让她和家人有点担心,赶快托了熟人,找了一位本地的外科医生,于门诊局麻下行右大腿肿块切除术,切掉了那个肿块。医生告诉她肿块是“良性”的。
郑必强
关键词:疙瘩肿块切除术外科医生女大学生右大腿
身上的“疙瘩”别轻视
2018年
一位20岁的女大学生,右大腿上突然长了一个疙瘩,开始直径约1厘米大小,逐渐增大,无疼痛,未引起重视,两个月后发现增大到2.5厘米左右,请当地外科医生治疗,于门诊局麻下行右大腿肿块切除术,术后未行病理化验,并告知家属该肿块为“良性”。一年后,原手术部位再发肿块,不伴疼痛,大小约5厘米,至我院就诊。粗针穿刺病理:考虑滑膜肉瘤。家属一下恍然大悟,原来身上的疙瘩是一种恶性的软组织肉瘤。、
郑必强
关键词:疙瘩肿块切除术软组织肉瘤手术部位滑膜肉瘤
miR-148a和miR-409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microRNA /(miRNA/)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有关miRNA与胃癌转移的报道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研究miR-148a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我们发现miR-148a在...
郑必强
关键词:胃癌RDX
文献传递
Ⅱ~Ⅲ期皮肤型和肢端型黑色素瘤术后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抗辅助治疗的疗效
2023年
目的探究中国Ⅱ~Ⅲ期黑色素瘤术后接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抗免疫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电力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且经病理诊断为Ⅱ~Ⅲ期皮肤和肢端型黑色素瘤、术后接受PD-1单抗、中低剂量干扰素(IFN)辅助治疗或单纯观察随访的296例患者,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PD-1单抗组(164例)、中低剂量IFN辅助治疗或单纯接受随访观察组(IFN/OBS组,132例),观察患者的疾病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296例患者中,皮肤型77例,肢端型219例;Ⅱ期110例,Ⅲ期186例。Ⅱ期患者中,PD-1单抗组(46例)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未达到,IFN/OBS组(64例)中位RFS为36个月,两组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3%和92.1%,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1.9%和6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4)。Ⅲ期患者中,PD-1单抗组(118例)和IFN/OBS组(68例)的中位RFS分别为23和13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0%和51.8%,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1.8%、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分层分析显示,PD-1单抗辅助治疗RFS获益的优势在原发灶溃疡亚组(HR=0.558,95%CI:0.348~0.893)、淋巴结大体转移亚组(HR=0.486,95%CI:0.285~0.828)、ⅢC期亚组(HR=0.389,95%CI:0.24~0.63)及无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c-Kit/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基因突变亚组(HR=0.347,95%CI:0.171~0.706)中持续存在。从复发模式来看,在Ⅱ期患者中,PD-1单抗组复发转移率为15.2%(7/46),比IFN/OBS组[43.8%(28/64)]显著降低(P=0.002)。在Ⅲ期黑色素瘤患者中,PD-1单抗组复发转移率为42.4%(50/118),也低于IFN/OBS组[63.2%(43/68),P=0.006]。结论在真实世界中,与中低剂量IFN辅助治疗及单纯观察随访患者相比,PD-1单抗免疫辅助治疗能降低皮肤型和肢端型黑色素瘤的复发转移率,延长Ⅲ期皮肤型和肢端型黑色素瘤患者的术后RFS,其中肿瘤负荷较重的患者从免疫辅助治�
任兆淦徐宇华占强莫宗一王络文史根兵刘婉琳孙伟郑必强王春萌金甬嘉陈勇
关键词:黑色素瘤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