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用于嗓音障碍性疾病患者自我评估的临床意义及与声学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嗓音障碍性患者114例(患者组)及嗓音正常者40例(对照组)采用多维嗓音软件(multi dimensional voice program,MDVP)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和VHI调查,嗓音声学分析指标包括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声/谐和比(noise to harmonic ratio,NHR),VHI调查包括功能(function,F)、生理(physiology,P)、情感(emotion,E)3个范畴,记录3方面得分及总分(total scores of the VHI,TVH)分值。结果患者组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NHR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与对照组间V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HI中P与E之间(r=0.863),F与TVH之间(r=0.818)、P与TVH之间(r=0.929)、E与TVH之间(r=0.910)均有良好相关性(P<0.01);VHI各范畴与嗓音各参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上不能以嗓音声学分析为标准来预测主观评估结果;VHI可用于主观反映患者的嗓音障碍程度。
目的:探讨多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4月297例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7例PTMC患者中,多灶PTMC 70例(23.6%)。与单灶PTMC患者比较,多灶PTMC患者肿瘤直径小(0.54 cm vs.0.69 cm)、包膜侵犯率高(18.6%vs.8.8%)、行甲状腺全切比例高(87.1%vs.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灶数≥3多灶PTMC患者与癌灶数=2的PTMC患者比较,前者合并双侧癌的比例增高(88.2%vs.44.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增高(47.1%vs.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灶PTMC的病灶更为微小且更易出现包膜侵犯;多灶PTMC的病灶数越多合并双侧癌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就越大;多灶PTMC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目的研究儿童声带小结的客观声学参数值,分析儿童声带小结治疗前后的嗓音声学特点及差异,为临床应用嗓音参数定量评价声带小结患儿治疗后嗓音改善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经频闪喉镜确诊的声带小结患儿45例作为治疗组,正常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4150B型言语分析系统进行多维嗓音分析。结果声带小结患儿非手术治疗2周后治愈26例,有效11例,好转8例。治疗组治疗前后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Fo)、最高基频(highest fundamental frequency,Fhi)、绝对音调微扰(Jita)、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振幅扰动商(amplitude perturbation quotient,APQ)、噪声/谐和比(noise to harmonic ratio,NHR)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Jita、Jitter、Shimmer、APQ、NHR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嗓音声学检测得出儿童声带小结的各项声学参数值可为儿童声带小结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声带小结患儿的嗓音声学参数与正常儿童嗓音相比有明显差异。对声带小结患儿进行发声训练及嗓音康复指导可改善患儿嗓音质量,有重要意义,将嗓音训练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够改善患儿的发音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