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迪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48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6年
- 利用野外调查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资料,对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草地的20个样地进行群落数量分类,揭示每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群落内和群落间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利用TWINSPAN将20个样地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甸化草原、亚高山草原化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和高山沼泽草甸)。6个草地群落类型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差异明显:就地上生物量而言,亚高山草原和亚高山草甸较低,高山沼泽草甸和高山草甸较高,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和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处于两者之间;就物种丰富度而言,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较高,亚高山草原和高山沼泽草甸较低,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和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处于两者之间。群落内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表现出多种形式: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的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呈正相关,亚高山草甸化草原的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呈负相关,而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高山沼泽草甸的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群落间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呈现“单峰”关系。群落内生产力范围不够大,可能是群落内未能观察到“单峰”关系的原因;环境异质性是导致群落间出现“单峰”关系的关键因素。
- 安尼瓦尔.买买提杨元合郭兆迪方精云潘伯荣胡玉昆
- 关键词:高山草地物种丰富度生产力巴音布鲁克
- 2000~2050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库:基于生物量密度与林龄关系的预测被引量:70
- 2010年
- 中国森林具有林龄小、平均碳密度低、人工林面积大的特点,因而具有很高的固碳潜力.本文根据1994-1998和1999-2003年两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各主要森林类型的林龄组、以及各林龄组的面积和蓄积数据,分别为36种森林类型建立生物量密度与林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林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50年中国森林(不包括经济林和竹林)的生物量碳汇潜力.结果显示,在自然生长状况下,到2050年,中国现有森林生物量碳库将由1999-2003年的5.86PgC增加到10.23PgC,碳汇量为4.37PgC;新造森林将增加碳汇2.86PgC;2000-2050年中国现有森林与新造森林的生物量碳汇合计为7.23PgC,平均年碳汇量为0.14PgC/a,表明中国森林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 徐冰郭兆迪朴世龙方精云
- 关键词:碳库森林蓄积量
-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
- 方精云朴世龙赵淑清唐志尧朱剑霄陶胜利郭兆迪朱江玲吉成均王志恒周德成池秀
- 项目组开展了大量实验和野外实测研究,并结合遥感及资源清查资料,建立了不同尺度主要类型生态系统全组分的碳储量数据库;研发了多种碳源汇评估方法,为解析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应用经验模型、生态过程模型、以及...
- 关键词: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被引量:738
- 2009年
- 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植物群落类型多样,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次全面和系统的植物群落清查,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我国植物资源的了解、利用和保护,也不利于我国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采用统一的方法体系和技术规范开展我国植物群落的清查工作势在必行,并具有紧迫性。本文基于作者长期的野外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的群落调查方法,首先简要定义了与植物群落清查有关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调查样地的设置原则和体系、群落清查的技术指标和方法、主要优势种生态属性的测定方法和规范,并介绍了大样地调查的主要步骤。通过本文的介绍、归纳和总结,试图为制定我国植物群落清查的技术规范提供基础材料和技术储备。
- 方精云王襄平沈泽昊唐志尧贺金生于丹江源王志恒郑成洋朱江玲郭兆迪
- 关键词:植物群落群落特征生态属性
-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被引量:937
- 2007年
- 利用森林和草场资源清查资料、农业统计、气候等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并参考国外的研究结果,对1981-2000年间中国森林、草地、灌草丛以及农作物等陆地植被的碳汇进行了估算,并对土壤碳汇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森林面积(郁闭度为20%)由1980年初的116.5×10^6ha,增加到2000年初的142.8×10^6ha;森林总碳库由4.3PgC(1PgC=10^15gC)增加到5.9PgC;平均碳密度由36.9MgC/ha(1MgC=10^6gC)增加到41.0MgC/ha;年均碳汇为0.075PgC/a.中国草地面积约为331×10^6ha,总碳库1.15PgC,总碳密度3.46tC/ha,年均碳汇0.007PgC/a.中国灌草丛的面积为178×10^6ha;年均碳汇为0.014-0.024PgC/a.中国农作物的生物量按0.0125-0.0143PgC/a的速率增加.(2)在1981-2000年间,中国陆地植被年均总碳汇为0.096-0.106PgC/a,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14.6%-16.1%.利用国外结果对中国土壤碳汇进行了概算,为0.04-0.07PgC/a.因此,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总碳汇(植被和土壤)将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20.8%-26.8%.(3)文中的碳汇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土壤碳汇的估算.为此,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陈安平
- 关键词:草地灌草丛农作物陆地生态系统
- 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被引量:44
- 2006年
- 2004年对新疆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据此估算了新疆6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总量,并探讨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类型中,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最小(34.9gC·m-2),草甸草原最大(87.3gC·m-2),而典型草原(53.2gC·m-2)和高寒草原(47.7gC·m-2)介于两者之间;草甸类型中,山地草甸(117.4gC·m-2)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显著高于高寒草甸(58.1gC·m-2)。6种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总量为14.65TgC,约占全国的10%。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两者占总量的41.7%;其次是典型草原、山地草甸和荒漠草原,分别占19.0%、18.3%和14.6%;草甸草原因分布面积小而使得其地上生物量最小,仅占总量的6.4%。草原和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控制因子存在差异:草原地上生物量主要受降水控制,而草甸地上生物量则与温度相关。除受气候影响外,草原地上生物量还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正相关,而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均不相关。
- 安尼瓦尔·买买提杨元合郭兆迪方精云
- 关键词:草地地上生物量气候土壤含水率
- 寻找失去的陆地碳汇被引量:58
- 2007年
- 全球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表层各圈层中的积累和流动的过程。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表观上看,现代的全球碳循环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热带毁林所排放的一部分CO2不知去向,这被称为“CO2失汇”。研究表明,北半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吸收了这部分去向不明的CO2。本文对“CO2失汇”的由来、陆地碳汇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中国陆地碳汇的大小等进行了评述。
- 方精云郭兆迪
- 关键词:碳循环气候变化陆地生态系统
- “八国集团”2009意大利峰会减排目标下的全球碳排放情景分析被引量:25
- 2009年
- "八国集团"(G8)于2009年7月在意大利举行的峰会上,提出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削减50%,其中发达国家削减80%的目标(简称"G8目标").本研究设置4种碳排放情景,对"G8目标"的内涵以及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将2050年的大气CO2浓度控制在450ppmv以内的唯一情景是: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于2005年开始均匀减排至2050年,且满足"G8"全球减排目标.在现实条件下,这种情景是不可能发生的.(2)发展中国家即便遵从极为苛刻的排放路径,"G8目标"仍不能满足其排放需求:在"G8目标"约束下,未来45年发展中国家将短缺1/3以上的排放需求量.(3)按"G8目标",在2006~2050年期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累计排放量分别为81吨碳和40~47吨碳,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而历史上,发达国家的人均累计排放量已是发展中国家的12倍.基于上述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G8目标"企图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减排框架,这不仅会阻滞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将导致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因分解减排责任而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分化;(2)"G8目标"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不仅延续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历史时期的排放不平等,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未来排放的不平等,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严重不公平;(3)作为"G8目标"理论依据的450ppmv大气CO2浓度的控制阈值不现实,缺乏可行性.总之,"G8目标"背离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 方精云王少鹏岳超朱江玲郭兆迪贺灿飞唐志尧
- 关键词:CO2排放
- 1977~2008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汇的时空变化被引量:71
- 2013年
- 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中国森林生物量碳源汇变化对于估算区域碳收支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管理政策有重要意义.利用1977~2008年间6期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通过评估生物量碳库变化来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碳汇大小及其变化.森林按其用途和形态特征,分为林分、经济林和竹林三大类别.采用连续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林分生物量碳库,平均生物量法估算经济林和竹林生物量碳库.结果显示,在1977~2008年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库累计增加(即生物量碳汇)1896 TgC(1 Tg=1012g),其中,林分、经济林和竹林分别增加1710,108和78 TgC;年均生物量碳汇为70.2 TgC/a,相当于抵消中国同期化石燃料排放CO2的7.8%.研究还表明,中国人工林的生物量碳库持续增加,生物量碳汇为818 TgC,占林分总碳汇的47.8%;各龄级林分的生物量碳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龄林、中龄林和幼龄林分别增加930,391和388 TgC.由于现阶段中国森林具有林龄小、平均碳密度低和人工林面积大的特点,因此未来中国森林生物量增汇潜力巨大.
- 郭兆迪胡会峰李品李怒云方精云
- 关键词:森林资源清查
- 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被引量:39
- 2006年
- 对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高山草原和高山草甸)的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积分和分层两种估算方法得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积分算法的优势在于能推算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便于与以往的研究进行比较;高山草甸的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大于高山草原;其地上生物量分别为71.4和94.9gC·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033.5和1285.2gC·m-2;1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7和38.8kg·m-2;地上生物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即随着海拔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先呈增加趋势,但当海拔超过一定界限后生物量突然下降;土壤含水率是导致南坡(阳坡)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但北坡(阴坡)土壤有机碳含量还可能与地形、土壤质地等其它因素有关;两种高山草地(高山草原和高山草甸)的根系集中分布在40cm以内,0~20cm根系分别占其总量的76%和80%;土壤有机碳集中分布在60cm以内,0~20cm土壤有机碳分别占其总量的55%和49%;高山草原根系分布比高山草甸深,但较低的地下/地上比使得其有机碳分布比高山草甸浅。
- 安尼瓦尔.买买提杨元合郭兆迪方精云
- 关键词:高山草原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