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溅射
  • 7篇磁控
  • 7篇磁控溅射
  • 3篇涂层
  • 3篇纳米
  • 3篇纳米管
  • 3篇反应磁控溅射
  • 2篇氧化钛
  • 2篇硬质
  • 2篇硬质涂层
  • 2篇真空
  • 2篇真空感应
  • 2篇真空感应炉
  • 2篇退火
  • 2篇退火工艺
  • 2篇重熔
  • 2篇轴承
  • 2篇轴承钢
  • 2篇自清洁
  • 2篇自清洁玻璃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宁...
  • 6篇钢铁研究总院
  • 6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航发哈尔...

作者

  • 14篇郭军
  • 8篇黄峰
  • 6篇杨卯生
  • 5篇李朋
  • 4篇李艳玲
  • 3篇罗志强
  • 3篇张晓娟
  • 3篇李新宇
  • 2篇卢德宏
  • 2篇赵开礼
  • 2篇李建新
  • 2篇孟凡平
  • 1篇李胜祗
  • 1篇詹肇麟
  • 1篇戴丹
  • 1篇周晓龙
  • 1篇朱萍
  • 1篇李南
  • 1篇刘翔
  • 1篇赵昆渝

传媒

  • 3篇材料工程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钢铁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摩擦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自清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清洁玻璃,包括玻璃基板以及设置在玻璃基板上的二氧化钛层,二氧化钛层由垂直于玻璃基板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组成,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管长为500~3500nm,管壁厚为10~35nm,孔径为10~80nm,相邻两个...
黄峰李朋李艳玲郭军
文献传递
一种高温轴承钢及其洁净均匀化制备方法
一种高温轴承钢及其洁净均匀化制备方法,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高温轴承钢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C:0.80~0.85%,Mn:≤0.35%,Si:≤0.25%,Cr:4.00~4.25%,Mo:4.00~4.50%,V:0....
杨卯生李建新童锐孙勇毕明龙颜家森赵开礼郭军刘璐罗志强于安乐
文献传递
Cr4Mo4V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和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通过球棒滚动接触疲劳(RCF)试验机,研究了Cr4Mo4V轴承钢在4050润滑油润滑和0.18滑滚比条件下的滚动接触疲劳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4Mo4V钢的应力-寿命(S-N)曲线数据分散性较大,疲劳寿命随着应力增加呈下降趋势.Cr4Mo4V钢滚动接触磨损主要为磨料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随着应力和时间增加磨损体积增加,滚道凹槽深度达到17μm.通过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棒剖面与滚道交界处疲劳裂纹,发现疲劳破坏类型主要有两种:起源于表面的剥落(SOF)和起源于白蚀区的剥落(WSF).通过滚道径向切割抛光酸蚀显示Cr4Mo4V钢滚动接触疲劳影响区,随着应力和循环接触次数的增加,在次表层依次发现黑蚀区(DER)、白蚀区(WEA)和蝴蝶组织(BW).表面碳化物的剥落坑,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凹坑导致了表面起裂、白蚀区和蝴蝶组织中的碳化物和夹杂导致微裂纹的产生,链状碳化物使裂纹往深处扩展.
郭军杨卯生卢德宏李新宇
关键词: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磨损
Cr4Mo4V高温轴承钢滚动接触表面特征与疲劳损伤机制被引量:13
2018年
通过球棒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4050润滑油润滑和不同接触应力下的航空高温轴承钢Cr4Mo4V的滚动接触表面特征以及疲劳损伤机制。接触表面特征包括滚动接触应力和润滑情况两部分,滚动接触疲劳试验中表面特征对表面质量影响显著。通过分析表面、次表面裂纹萌生、扩展、断裂过程,发现接触疲劳破坏类型主要有表面起裂和次表层起裂。表面碳化物的剥落坑、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凹坑导致了表面起裂;次表面发现“黑蚀区”、“白蚀区”和“蝴蝶组织”,白蚀区导致了次表面起裂。球棒接触有限元模拟结果发现,在接触应力为4.0 GPa时,次表面剪切应力在表面下100~150μm达到最大值,有发生局部屈服的可能性,累计塑性变形使次表面组织发生退化。轴承钢中碳化物的存在导致应力集中,使累计塑性变形进一步加剧,并发生疲劳。
何春双罗志强郭军李南杨卯生
关键词:接触应力润滑有限元分析
Cu,Ag,Ni掺杂TiB_2基涂层的结构及韧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分别掺杂含量约为10%(原子分数)的Cu,Ag,Ni金属,制备出三种TiB2基涂层。利用XRD,SEM分析涂层结构,并通过塑性指数δH、划痕和压痕三种手段对涂层韧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金属在涂层中的存在形式不同,导致对涂层晶粒和生长结构的影响不同,其中Ag以晶体形式存在,未发现Cu和Ni的晶相;三种涂层均存在TiB2晶相,Ni和Ag使TiB2晶粒细化,Cu促进晶粒长大;TiB2-Cu和TiB2-Ni涂层为柱状结构,表面存在明显颗粒,而TiB2-Ag涂层柱状结构趋于消失,表面无明显颗粒。结构的不同对涂层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所有涂层均保持在较高的硬度(>35GPa),三种金属都对涂层韧性有所改善,其中Ni最为显著,Cu和Ag相对较差。
王怀勇李胜祗郭军王博朱萍黄峰
关键词:磁控溅射划痕韧性
TiO_2纳米孔到纳米管结构转变的因素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中频脉冲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沉积得到了表面均匀性好、致密度高的钛薄膜。在NH4F/乙二醇+H2O电解液体系中对该钛膜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结果表明:30V恒电压下,当NH4F浓度从0.5%(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1%时,阳极氧化后形成的TiO2膜层逐渐从纳米孔结构转变成纳米管结构;当NH4F浓度低于0.75%时,随阳极氧化电压的增加,形成的TiO2膜层不会出现从纳米孔到纳米管结构的转变。
李朋赵昆渝郭军张晓娟戴丹黄峰
关键词:TIO2纳米管
Cr4Mo4V轴承钢旋转弯曲疲劳寿命及疲劳裂纹萌生机理被引量:12
2019年
通过室温旋转弯曲疲劳实验研究Cr4Mo4V轴承钢旋转弯曲疲劳寿命和疲劳裂纹萌生机理。在PQ1-6型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上进行旋转弯曲疲劳实验,通过升降法测得疲劳极限和S-N曲线,使用SEM对疲劳试样断口进行观察,分析起裂源类型和裂纹扩展行为,通过缺陷所在位置的名义应力幅与测得缺陷疲劳极限强度的比值σ′/σw,defect分析了缺陷尺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Cr4Mo4V轴承钢的安全疲劳极限为1019MPa,Cr4Mo4V轴承钢S-N曲线数据呈下降趋势且分散性较大。断口观察表明,Cr4Mo4V轴承钢起裂类型有5种,即近表面碳化物起裂、近表面非金属夹杂物起裂、内部非金属夹杂物起裂和内部碳化物起裂。内部起裂断口有"鱼眼"特征;疲劳寿命超过107周次,内部起裂源碳化物周围形成GBF区。Cr4Mo4V轴承钢中碳化物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发生破碎,破碎的碳化物加大了裂纹扩展速率。使用关键碳化物体积密度能够定量地分析碳化物尺寸对近表面起裂的影响。σ′/σw,defect都大于1,σ′/σw,defect越大疲劳寿命越短。
郭军郭军杨卯生卢德宏
关键词:轴承钢碳化物
15Cr14Co12Mo5Ni2齿轮钢的扭转疲劳特性及裂纹扩展行为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扭转疲劳试验,研究了15Cr14Co12Mo5Ni2钢的扭转疲劳断裂的裂纹扩展行为和夹杂物尺寸与扭转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钢的扭转疲劳极限强度和τ-N曲线,15Cr14Co12Mo5Ni2钢的扭转疲劳极限强度为350 MPa,扭转疲劳寿命分散度较大。通过断口观察,发现15Cr14Co12Mo5Ni2钢的疲劳破坏模式以表面破坏和近表面破坏为主,主要由氧化物夹杂引起。通过计算应力强度因子ΔK和裂纹扩展门槛值ΔKth分析15Cr14Co12Mo5Ni2钢的疲劳裂纹扩展的断裂力学条件,试验钢在断裂过程中受载荷情况为,II型载荷—I型载荷—II型载荷—I+II型载荷,分别对应起裂源区、纤维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当有大裂纹产生时,则不会产生纤维区,受载荷情况则为:II型载荷—I+II型载荷。通过公式推导和数据拟合得到夹杂物尺寸和15Cr14Co12Mo5Ni2钢扭转疲劳寿命的关系,发现随着夹杂物尺寸减小,钢的τ-N曲线向高寿命区移动。当引起裂纹萌生的夹杂物尺寸小于5μm时,在350 MPa应力下,15Cr14Co12Mo5Ni2钢的扭转疲劳寿命超过107循环周次。
李新宇杨卯生周晓龙郭军
一种自清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清洁玻璃,包括玻璃基板以及设置在玻璃基板上的二氧化钛层,二氧化钛层由垂直于玻璃基板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组成,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管长为500~3500nm,管壁厚为10~35nm,孔径为10~80nm,相邻两个...
黄峰李朋李艳玲郭军
文献传递
双靶磁控溅射共沉积V-C-Co薄膜的结构及力学性能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双靶磁控溅射共沉积法,在硅(100)和康宁玻璃基片上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含量(原子含量0~27.2%)的V-C-Co薄膜,并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附带的X射线能谱仪分析了薄膜的生长结构及成分,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薄膜的相组成,用纳米压痕仪分析了薄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o在V-C-Co中以非晶的形式存在,且Co的加入会使VC晶粒尺寸变小,V-C-Co结晶性变差。随着Co含量的增加,薄膜呈现出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且在含量为11.9%时达到最优。
张晓娟郭军李朋于晓华黄峰詹肇麟
关键词:磁控溅射微结构力学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