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末端病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1篇蛋白
  • 1篇休克
  • 1篇造模
  • 1篇造模方法
  • 1篇水温
  • 1篇热休克
  • 1篇热休克蛋白
  • 1篇热休克预处理
  • 1篇跟腱
  • 1篇跟腱末端病

机构

  • 3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作者

  • 3篇郭军
  • 2篇欧高志
  • 2篇扈盛
  • 1篇腾宇
  • 1篇姚小卫
  • 1篇滕宇
  • 1篇胡亚哲

传媒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末端病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确定末端病动物模型的适当时间。方法:3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电击跳跃法”造模),观察3周、4周、5周、6周、8周、10周、12周时大鼠的体征及末端区病理变化。结果:3周时跟腱末端区有不明显的病理性变化,达不到动物模型的要求,说明造模时间太短;4-12周组的大部分动物出现典型的末端病病理变化,其中8周组大鼠跟腱末端区的病理变化较为一致,造模成功率较高。结论:8周是最佳的造模持续时间。
姚小卫扈盛欧高志腾宇郭军
关键词:末端病动物模型
末端病造模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方法:SD大鼠用“电击跳跃法”造模4周后取材,进行HE染色。结果:造模组大鼠的末端区的结构出现腱内和纤维软骨区的玻璃样变;腱围组织水肿,增厚,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粒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增生,毛细血管浸入等组织学变化是末端病的病理变化,以及纤维软骨区增厚;潮线“涨潮”;骨髓内有大量造血母细胞增生等适应性变化。结论:“电击跳跃法”是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动物模型可行的方法。
扈盛欧高志滕宇郭军胡亚哲
关键词:末端病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热休克预处理预防跟腱末端病的实验性研究
实验目的:揭示热休克预处理方式对跟腱末端病的预防性作用.实验方法:该实验采用了44只体重均为100克左右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造模组22只,预处理组15只.预处理组的大鼠先用42摄氏度的热水温浴双足15分钟...
郭军
关键词:热休克预处理热休克蛋白跟腱末端病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