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常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纤维细胞
  • 9篇成纤维细胞
  • 6篇体外
  • 6篇干细胞
  • 5篇真皮
  • 5篇体外培养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增生
  • 4篇增生性瘢痕
  • 4篇瘢痕
  • 4篇间充质
  • 3篇诱导分化
  • 3篇真皮成纤维细...
  • 3篇人真皮成纤维...
  • 3篇肉芽
  • 3篇肉芽组织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8篇遵义医学院附...
  • 2篇遵义医学院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郭常敏
  • 9篇王达利
  • 7篇魏在荣
  • 6篇龙艳
  • 2篇薛启元
  • 2篇李书俊
  • 1篇唐修俊
  • 1篇邓呈亮
  • 1篇聂开瑜
  • 1篇张文夺

传媒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第十届全国烧...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理性瘢痕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病理性瘢痕(Pathologic scar)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和瘢痕疙瘩(Keloid),主要继发于烧伤、创伤、外科手术等皮肤损伤后组织的过度修复。其组织学特点为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过量沉积、胶原纤维排列紊乱,临床表现为组织外形的毁损、变形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影响。本文拟对病理性瘢痕的各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希望给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郭常敏王达利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组织学特点成纤维细胞增生增生性瘢痕细胞外基质瘢痕疙瘩
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探讨其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潜能,为骨创伤或其他修复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机械法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FF。取第3代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通过向成骨、成脂、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诱导培养基根据说明书配制),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原代细胞24h内完全贴壁,细胞形态不规则,多为圆形或多角形,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基本为长梭形,鱼群样、漩涡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该细胞表达Vimentin,不表达CK19,经诱导可以向成骨、成脂、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 HFF在特定条件能多向分化,其本身也参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加之来源方便,增殖能力强,有望为骨折或较大骨缺损患者修复治疗及组织工程学提供理想种子细胞。
郭常敏王达利魏在荣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真皮波形蛋白角蛋白19诱导分化
人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CD分子、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成纤维细胞在人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机械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增值情况;分别绘制第3、5、10代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CD105、CD73、CD90、CD44、CD34、CD45、CD19、CD11b及HLA-DR的表达。取第3代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imentin和CK19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出的成纤维细胞呈短梭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体外培养连续多次传代后获得形态较均一的成纤维细胞,以梭形为主,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细胞增殖良好,第3、5、0代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有明显的指数生长期,体外能长期培养存活,并保持不分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高表达CD105、CD73、CD90、CD44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不表达CD34、CD45、CD19、CD11b、HLA-DR等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imentin阳性表达,CK19阴性表达。结论建立了稳定的人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获得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的CD分子表型,有可能在皮肤创面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龙艳王达利郭常敏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体外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
目的 初步探索体外培养的成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以及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提供前期研究资料.方法 运用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培养废弃成人包皮真皮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贴壁及增殖情况.选取第...
郭常敏王达利魏在荣薛启元龙艳李书俊
体外培养的人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人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CD分子表型、部分因子及相关蛋白表达和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早期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机械法和酶消化法相结合分离培养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绘制原代及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代及第3代细胞表面CD分子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波形蛋白、角蛋白19、CD31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进行成脂、成骨及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鉴定.结果 原代细胞呈短梭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传代后细胞主要以长梭形为主,排列规则,呈平行状、放射状、漩涡状生长;细胞增殖能力良好,有明显的对数生长期.在体外培养第1~4天,原代及第3代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5天开始第3代比原代细胞增殖能力强(P<0.01).细胞高表达CD105、CD73、CD90及C D44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面标志,不表达CD34、CD45、CD19、CD11b及HLA-DR间充质干细胞阴性细胞表面标志.原代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面标志物比例分别为:CD105 55.22%、CD7399.03%、CD90 54.75%、CD44 98.62%,表达间充质干细胞阴性表面标志物CD34、CD45、CD19、CD11b及HLA-DR为0.65%.第3代细胞分别是CD105 98.28%、CD73 99.83%、CD90 99.52%、CD44 99.56%,CD34、CD45、CD19、CD11b及HLA-DR为0.61%.第3代表达间究质干细胞阳性表面标志的细胞比例呈现增高趋势.波形蛋白、CD31阳性表达;不表达角蛋白19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成脂、成骨及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阳性.结论 体外培养的人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生物学特性;且表达内皮细胞部分生物学标志物,创面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内皮向间质转化(EndMT)可能是人创面愈合早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
龙艳王达利魏在荣郭常敏
关键词: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间质干细胞
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和DCN表达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和DC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的可行性。   方法:机械法联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hDMSCs)和6个...
郭常敏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与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观测表型及表达特异性蛋白与多向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取人脂肪组织,机械法与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活力,免疫细胞化学和FCM检测其标志蛋白。第9代ADSCs向成脂、成软骨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原代细胞贴壁后多呈多角形,传代后呈均一梭形。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ADSCs不表达CK19,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105、CD90、CD44、CD73均高表达,CD45+34+11b+19+DR为0.48%。第9代ADSCs诱导培养后分别出现脂肪、软骨、骨细胞特征性染色阳性。结论酶消化法可有效分离ADSCs,第9代生长状态好,仍保持良好干性,经诱导可多向分化,表明ADSCs可作为良好的细胞治疗或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且有潜在广泛应用前景。
郭常敏王达利魏在荣龙艳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
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和DC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初步探讨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human dermis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DMSCs)对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DC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增生性瘢痕防治的可行性.方法 机械法联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DMSCs,取第3代生长良好的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DMSCs的CD分子,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角蛋白19和波形蛋白,向成脂、成软骨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根据临床上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病程将瘢痕标本分为6个月、1年、2年3组,每组3例.将3组HSFB分别与第3代生长良好的贴壁hDMSCs通过非接触式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培养21 d,并分别与相对应组HSFB普通6孔板培养21d进行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组共培养后HSFB α-SMA和DC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DMSCs高表达CD73、CD105、CD44、CD90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不表达CD14、CD34、CD45等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波形蛋白阳性表达,不表达角蛋白19.经诱导可以向成脂、成软骨和成骨细胞分化,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低鉴定标准.普通6孔板培养的6个月、1年、2年3组HSFB的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98.20±15.46、0.29±0.070,175.24±17.04、0.38 ±0.110,125.73 ±6.99、0.33±0.085:DCN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1.30 ±9.79、0.015 ±0.003,70.89±11.29、0.020±0.007,77.31±4.80、0.023±0.003.与5×104 hDMSCs共培养处理后6个月、1年、2年3组HSFB0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分别48.40±6.42、0.100±0.020,192.16±11.37、0.110±0.014,73.33 ±6.29、0.ll0±0.016;DCN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56.92±14.91、0.049±0.015,154.42±18.17、0.033±0.008,140.82±7.32、0.030±0.004.与普通6孔板培养相比较,共培养各组HSFB的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DCN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并以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即6个月组变化较明显.结论 hDMSCs�
张文夺邓呈亮郭常敏聂开瑜唐修俊魏在荣王达利
关键词:真皮间质干细胞瘢痕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技术
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成纤维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
2013年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肉芽组织、1年及2年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的成纤维细胞,探讨其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潜能,为创面修复治疗提供新的供体细胞来源。方法采用机械法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肉芽组织、1年及2年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并绘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imentin和CK19的表达。通过向成骨、成脂、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鉴定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成纤维细胞主要以长梭形为主,呈放射状、旋涡状生长;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最强。三种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均表达Vimentin,不表达CK19,经诱导可向骨、脂肪、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人肉芽组织到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的成纤维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创面修复治疗及组织工程研究的理想供体细胞。
龙艳王达利魏在荣郭常敏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
体外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
目的:初步探索体外培养的成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以及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提供前期研究资料。方法:运用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培养废弃成人包皮真皮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贴壁及增殖情况。选取第...
郭常敏王达利魏在荣薛启元龙艳李书俊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