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茂

作品数:61 被引量:31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5篇遥感
  • 15篇水稻
  • 13篇小麦
  • 12篇冬小麦
  • 10篇高温
  • 9篇气象
  • 7篇热害
  • 7篇高温热害
  • 6篇地表
  • 6篇水稻高温热害
  • 6篇作物
  • 6篇干旱
  • 6篇MODIS
  • 5篇遥感研究
  • 5篇土壤
  • 5篇卫星遥感
  • 5篇利用率
  • 5篇光能
  • 5篇光能利用
  • 5篇光能利用率

机构

  • 60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宁夏气象防灾...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渭南市气象局
  • 4篇河南省烟草公...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青海省气象台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太谷县气象局
  • 1篇巴中市气象局
  • 1篇泰州市气象局
  • 1篇宿迁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作者

  • 61篇郭建茂
  • 7篇申双和
  • 7篇江晓东
  • 6篇杨沈斌
  • 6篇谢晓燕
  • 5篇郑腾飞
  • 5篇张高斌
  • 5篇王琦
  • 5篇吴越
  • 5篇刘俊伟
  • 4篇葛徽衍
  • 4篇张永红
  • 4篇王锦杰
  • 3篇王连喜
  • 3篇尹继福
  • 3篇陆维松
  • 3篇王迁
  • 2篇刘文泉
  • 2篇刘荣花
  • 2篇吴玮

传媒

  • 12篇中国农业气象
  • 4篇气象科学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节水灌溉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干旱气象
  • 2篇山西省气象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气象科技
  • 1篇陕西气象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南地区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的遥感研究
本文在利用LANDSAT-7 ETM+卫星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将地表分成5类,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别计算得出宁夏南部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各量的区域分布,并得出其各量的分布图和直方图,分类别讨论了其分布特征...
郭建茂陆维松王连喜刘文泉刘建栋朱俊峰
关键词:地表辐射平衡卫星遥感资料
文献传递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结合研究进展
2023年
遥感能周期性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作物信息,通过适当的反演方法能够定量地提供作物在区域尺度上的生长状况;而作物生长模型可以在单点尺度上模拟出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对作物长势以及产量变化的做出机理性解释。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结合能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已成为目前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遥感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结合的两种主要方法,即驱动法和同化法,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常用算法、优缺点及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同时总结了将二者结合的研究趋势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后续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结合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郭建茂郭建茂钱娅李方正李文峰
关键词:作物生长模型遥感同化
基于氮处理的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光能利用率和光化学植被指数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基于201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小麦数据,利用Gamon,Penuelas等提出关于光能利用率和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的定义算法确定LUE和PRI的取值,使用氮处理的方法探究对不同生育期冬小麦LUE和PRI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2个不同生育期的冬小麦在3种氮处理条件下,LUE和PRI的值都有显著增加;2个生育期处于3种氮处理条件下的LUE和PRI表现出递增的相关关系,且由于抽穗初期比拔节初期接受更长时期的氮处理,所以同比吸收的氮量更多,相关性更大。
郑腾飞郭建茂于鑫王琦吴玮
关键词:PRI
基于WOFOST模型的河北省保定市冬小麦最佳灌溉方案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WOFOST模型对保定地区冬小麦不同年型灌溉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确定最佳灌溉量及灌溉时间,力争灌溉效益最大化,对缓解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匮乏的尖锐矛盾尤显重要。文章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应用WO)FOST模型对不同降水年型的2003/2004、2005/2006和2008/2009年3个代表生长季,分别进行一次灌溉、两次灌溉、三次灌溉的不同灌溉方案进行模拟,试图揭示冬小麦产量随灌溉时间及灌溉量的变化规律,选择最佳灌溉方案,为干旱缺水的河北省保定市小麦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全生育期中最佳灌溉时期为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灌浆期,这两个时期的灌溉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与此同时,总结出了既可以满足冬小麦生长又可以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两次灌溉及三次灌溉的最佳灌溉方案。
朱津辉郭建茂毛留喜
关键词:WOFOST模型冬小麦灌溉
基于冠层光谱红边参数和植被指数的冬小麦水分胁迫监测被引量:9
2019年
基于冬小麦不同水分胁迫试验,采用便携式光谱仪测定冬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受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光谱特性,并对植被指数、红边参数与冠层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各生育期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的最佳监测模型,实现对冠层叶片含水率以及土壤含水率的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在整个生育期,冬小麦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范围呈现绿峰红谷,尤其在旺盛生长时期,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深,绿峰红谷逐渐变得不明显,红谷抬升幅度增大;相反,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水分胁迫主要使得反射率表现为明显下降;冬小麦红边参数随生长进程呈蓝移现象,灌浆期受胁迫程度越重的红边参数越低;植被指数(EVI、NDVI、SAVI、WI)在开花期之后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至灌浆期有大幅度减小,且随受胁迫程度加深植被指数下降幅度增大;植被指数和红边位置、红边面积在灌浆期与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有显著相关,其中植被水分指数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红边位置λred相关性较佳,其建立的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估算模型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4,平均相对误差(MRE)≤0.207。综合分析认为,冠层反射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冠层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相关性良好,可利用高光谱遥感参数对冬小麦的水分状况进行快速、准确监测。
郭建茂王星宇李淑婷谢晓燕刘荣花于庚康
关键词:冬小麦植被指数红边参数土壤含水率
基于稻田实测温度的水稻模型ORYZA2000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利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水稻试验站2016-2018年水稻高温热害田间试验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对ORYZA2000水稻模型进行本地化定标,再运用其对稻田实测温度和台站温度进行对比模拟研究,分析稻田不同高度的实际温度与台站温度的差别及其对ORYZA2000水稻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获取田间离地35、75、125cm处气温,并将各高度田间气温组合成稻田组合温度,代表田间水稻冠层的生境温度,将这4种温度及台站温度进行比较,在平均日最高温度方面,以稻田组合温度最高,高于台站温度近2.5℃;在平均日最低温度方面,田间各高度温度与台站温度相比差距相对较小。(2)本地化作物参数定标后,ORYZA2000水稻模型在模拟寿县水稻生育期和生物量方面精度较高,其中作物生育期及地面总生物量(WAGT)模拟精度最高。(3)在水稻产量模拟方面,利用稻田组合温度的产量模拟效果优于台站温度,稻田组合温度和台站温度模拟产量的NRMSE分别为4.2%和6.1%。研究表明,ORYZA2000水稻模型模拟中采用实际田间温度比采用气象台站温度更为合理,尤其在可能发生水稻高温热害时精度更高。
郭建茂王星宇刘慎彬钱娅李羚
关键词:水稻
基于DFA法的江苏省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为进一步掌握江苏省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961-2010年均一性较好的江苏省逐日降水数据,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确定了全省13个站点的极端降水阈值,通过Morlet小波及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江苏省极端降...
郑腾飞郭建茂尹继福王琦吴玮
关键词:DFA方法极端降水
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陕西渭南市1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降雹资料、冰雹灾害资料和经济发展资料,基于ARCGIS平台,从冰雹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进行分析,形成了渭南市冰雹风险灾害区划。结果表明,渭南市冰雹灾害高敏感区在南北两端山地,冰雹灾害高危险区在白水和澄城,冰雹灾害的高易损区在澄城、合阳及韩城的西南部;渭南市冰雹灾害的防御能力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白水、富平和澄城的防灾减灾能力强;冰雹灾害的高风险区在澄城、合阳、白水和韩城的西南部、富平的北部。
张永红葛徽衍郭建茂
关键词: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万荣县麦田土壤干旱研究
采用万荣县气象局1964-2008年0-100cm各旬旱地麦田土壤湿度资料,分析表明小麦生育期的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有下降趋势,特别是拔节抽穗期土壤相对湿度下降4.9%/10a,作物旱情指标Kd和作物水分亏缺率G也显示拔节...
张高斌郭建茂宁建东樊成岗
关键词:土壤干旱分蘖
基于MODIS数据的三种模型对区域玉米生产力的估算效果被引量:3
2021年
总初级生产力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是描述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提供了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下碳元素循环的定量描述,是生态系统功能状况的重要参量,是碳循环中的关键要素,反映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陆地植被综合影响下的结果。光能利用率LUE(Light Use Efficiency,LUE)作为总初级生产力估算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其取值受环境影响因子、时空分布差异、植被类型等众多因素影响,并直接影响模型的估算结果。为定量评价遥感植被参数在估算生态系统GPP方面的能力,以锦州玉米生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14年的地面通量数据和MODIS卫星数据,利用APAR(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LUE-PRI(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PRI)、REG-PEM(REGion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Model,REG-PEM)三种估算模型,估算不同尺度下的玉米生态系统GPP,并借助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与锦州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的实测GPP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逐日尺度上,APAR模型和REG-PEM模型都能较好地响应实际GPP值的季节性波动,其中APAR模型相对误差小于REG-PEM模型,但二者估算的GPP都存在峰值低估、谷值高估的现象,主要原因是LUE_(max)值在低植被覆盖区被高估,气温和水分因子对LUE的影响被低估,在重构植被指数曲线EVI、LSWI时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2)小时尺度上,由于中午时段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导致植被叶片出现光饱和和午休现象,大大削弱了APAR对GPP的模拟效果。利用光化学植被指数PRI模型估算GPP,相较于APAR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GPP的估算精度,但模拟效果还有待提高。
钱娅郭建茂李羚郭彩云刘俊伟
关键词:MODIS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