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昭庆

作品数:193 被引量:1,981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0篇医药卫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2篇腰椎
  • 62篇手术
  • 42篇脊柱
  • 37篇胸椎
  • 33篇后凸
  • 30篇椎间盘
  • 25篇韧带
  • 25篇手术治疗
  • 25篇畸形
  • 25篇骨化
  • 24篇术后
  • 24篇后路
  • 23篇韧带骨化
  • 23篇退变
  • 22篇融合术
  • 22篇突出症
  • 22篇椎间盘突出
  • 2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2篇后凸畸形
  • 21篇节段

机构

  • 184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国际...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南昌大学第三...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大屯煤电(集...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北京民航总医...
  • 1篇北京石景山医...
  • 1篇北京市中关村...

作者

  • 193篇郭昭庆
  • 138篇陈仲强
  • 112篇李危石
  • 103篇曾岩
  • 100篇孙垂国
  • 78篇齐强
  • 52篇齐强
  • 40篇党耕町
  • 27篇刘忠军
  • 25篇钟沃权
  • 25篇姜宇
  • 14篇刘晓光
  • 11篇马庆军
  • 7篇韦峰
  • 7篇袁磊
  • 6篇杜敬曾
  • 6篇范东伟
  • 5篇殷晓雪
  • 5篇孙卓然
  • 5篇宋纯理

传媒

  • 4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5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中国微创外科...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全国胸椎管狭...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第20届全国...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2008国际...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14篇2016
  • 16篇2015
  • 15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20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钙磷陶瓷复合体在恒河猴腰椎前路融合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钙磷生物陶瓷复合体的成骨效果。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4月,对9只成熟恒河猴行经腹膜外L3-4和L5-6腰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术。每只动物的两个脊柱节段随机接受3种治疗方法中的2种:自体髂骨移植(自体骨组,n=6),空载体陶瓷移植物(陶瓷组,n=6)和骨髓基质干细胞-陶瓷复合体(BMSCs组,n=6)。自髂骨抽取骨髓,在含有成骨细胞诱导因子的培养液中体外扩增自体BMSCs,利用旋转培养方法构建骨髓基质干细胞-钙磷陶瓷复合体供移植用。实验动物在术后3个月处死,利用放射学、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和分析脊柱融合节段。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和组织学结果显示BMSCs组的椎体间脊柱融合效果明显好于陶瓷组;BMSCs组和自体骨组显示出近似的生物力学强度。BMSCs组和自体骨组的骨量显著多于陶瓷组;但陶瓷组的陶瓷材料残余量显著多于BMSCs组。结论在恒河猴椎体间脊柱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和钙磷生物陶瓷复合体在移植入体内3个月内有良好的成骨并获得椎体间骨性融合。
汪韬党耕町郭昭庆杨民李玉民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钙磷陶瓷
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总结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价其手术耐受性。方法:对57例年龄大于70岁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伴发疾病、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总结,对45例获得6~58个月随访的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出现的全身并发症包括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梗塞等,局部并发症有脑脊液漏和伤口积液。45例患者随访时的平均改善率为60.2%,手术疗效不佳的患者占8.9%。病程在2年之内者与病程大于2年者的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评分在10分之内者与大于10分者的改善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严格控制伴发疾病,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曾岩陈仲强郭昭庆齐强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效果高龄
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固定融合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仲强朱迪李危石齐强郭昭庆曾岩孙垂国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长节段(≥5个椎体)固定融合手术、年龄≥45岁、随访时间≥2年的DLS患者共60例。将随访时出现PJK的患者纳入PJK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用单变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个体资料、手术资料和影像学参数间的差异,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个体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和T-值。手术资料包括固定融合椎体数、最上端固定椎(UIV)位置、最下端固定椎(UIV)位置、截骨操作和椎间融合。影像学参数包括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总矢状位序列(GSA)、矢状位平衡(SVA)和交界区后凸角(PJA1为UIV+1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PJA_2为UIV+2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等。结果:研究共纳入DLS患者60例,年龄63.2±6.4岁(45~74岁),术前Cobb角28.51°±10.94°(10.7°~55.1°),手术平均固定融合节段6.7±1.3个(5~9个)。随访40.3±11.1个月(24~59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发生PJK(PJK组),49例患者未发生PJK(对照组),PJK发生率为18.3%。与对照组相比,PJK组有更多的BMD<0.850g/cm2例数(100.0%vs 36.1%,P=0.005);更多的UIV位于T11-L1例数(100.0%vs 69.4%,P=0.030);更多的术前PJA1>9°例数(45.5%vs 10.2%,P=0.013)、术前TLK≥15°例数(63.6%vs 22.4%,P=0.012)、术前SS<25°例数(90.9%vs 46.9%,P=0.016)、术后即刻PJA_2≥5°例数(100.0%vs 46.9%,P=0.001)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例数(90.9%vs 46.9%,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PJA_1>9°(OR=19.432,P=0.017)、术前SS<25°(OR=23.131,P=0.022)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OR=22.382,P=0.025)为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JA
陈萧霖曾岩陈仲强于淼袁磊齐强郭昭庆李危石孙垂国
关键词:发生率退变性腰椎侧凸
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是儿童和青少年较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中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比较少见,但由于患者多存在严重的腰骶后凸畸形、脊柱-骨盆矢状位失平衡等,对患者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对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尤其是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进行影像学评估,有助于了解其发病机制、病情演变及进展的影响因素,并为临床评估及手术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周艺郭昭庆陈仲强
关键词: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脊柱疾病影像学评估后凸畸形病情演变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3
2021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姜宇袁磊郭昭庆李危石陈仲强齐强曾岩孙垂国钟沃权孙卓然
关键词: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手术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8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对病程、年龄、退变椎数、侧凸Cobb角、椎体侧方移位等因素与JOA评分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有腰痛,16例坐位腰痛;34例有根性症状;29例有腰部压痛;21例有根性体征;7例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其中3例行走后出现尿失禁。侧凸顶椎多位于L3(19例,50.00%)、L4(15例,39.47%);33例有侧向不稳定;38例均有小关节退变;36例存在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超过60%的狭窄节段在L3/4、L4/5间隙。JOA评分平均13.47±4.89分,JOA评分与病程、年龄、退变椎数、侧凸Cobb角、椎体侧方移位等因素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多有腰痛和根性症状,其症状及根性体征源于狭窄和/或局部不稳定,而非侧凸或侧方滑移的轻重。
胡三保郭昭庆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影像学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后路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手术治疗31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13—56岁,平均33.4岁。手术方式包括后路经后凸顶点(椎弓根或椎间隙)截骨+闭合矫形或前方撑开-后方闭合矫形和后凸融合节段切除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和前柱重建。观察手术前后的后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和脊柱矢状位的平衡状况。同时于术前和随访时应用Frankel分级评定下肢神经功能,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用患者满意指数(PSI)评价手术满意度。结果术前平均后凸角度为94°±27°,平均腰椎前凸角为71°±20°,脊柱矢状位力线平均为(-15±44)mm。术后1周平均后凸角度改善为26°±11°,平均改善率为71.4%。术后平均随访22.5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后凸角度为28°±12°,平均改善率为70.0%;平均腰椎前凸角为46°±11°,平均改善率为35.1%。术后后凸角度和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和8.1,P〈0.05)。脊柱矢状位力线平均为(-4±22)mm,平均改善率为73.4%。术前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13例,D级13例,C级5例;末次随访时E级增加至20例,D级8例,C级3例。术前ODI评分平均为(13±12)分,末次随访时改善为(7±8)分,平均改善率为45.2%。PSI显示总满意率为90.3%。结论根据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截骨矫形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曾岩陈仲强郭昭庆齐强李危石孙垂国
关键词:脊柱后凸截骨术
辛伐他汀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成年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作用 72h后 ,RT PCR检测骨钙素 (osteocalcin ,OCN)mRNA水平的变化 ,Westernblot检测OCN和骨桥蛋白 (osteopontin ,OPN)表达水平的变化 ,细胞碱性磷酸酶 (alkalinephosphatase,ALP)细胞化学染色及酶比活性测定。结果 :辛伐他汀作用 72h后 ,OCN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 ,OCN、OPN蛋白表达水平增高 ,呈剂量依赖关系 ,细胞ALP染色增强 ,ALP比活性显著增高。结论 :辛伐他汀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
宋纯理党耕町贾弘湜郭昭庆马庆军
关键词:辛伐他汀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骨质疏松
脊柱节段切除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目的:针对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设计一种新的矫形固定手术方式,观察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采用后凸局部节段切除截骨,于断端撑开状态下双轴旋转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技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
陈仲强郭昭庆齐强李危石曾岩孙垂国
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脊柱融合术截骨术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