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小霞

作品数:24 被引量:13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暴雨
  • 6篇气旋
  • 6篇热带
  • 5篇环流
  • 4篇热带气旋
  • 4篇季风
  • 4篇季风槽
  • 4篇降水
  • 3篇水汽
  • 3篇气象
  • 3篇强对流
  • 3篇准双周振荡
  • 3篇位温
  • 3篇相当位温
  • 3篇梅雨
  • 3篇假相当位温
  • 3篇锋生
  • 3篇锋生函数
  • 3篇暴雨过程
  • 2篇东北冷涡

机构

  • 21篇江苏省气象局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江苏省气象台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服...

作者

  • 24篇金小霞
  • 10篇刘梅
  • 6篇陈圣劼
  • 3篇何金海
  • 3篇姜麟
  • 3篇占瑞芬
  • 3篇顾荣直
  • 3篇韩桂荣
  • 3篇康志明
  • 2篇严文莲
  • 2篇俞剑蔚
  • 2篇胡洛林
  • 2篇王卫芳
  • 2篇张备
  • 2篇李超
  • 2篇孙燕
  • 2篇王磊
  • 1篇顾沛澍
  • 1篇曹璐
  • 1篇赵凯

传媒

  • 4篇气象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江苏省气象学...
  • 1篇第六届海峡论...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雨雪相态观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观察技术领域,具体为雨雪相态观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观测器,所述观测器的圆弧面安装有光伏板,所述观测器的圆弧面设有驱鸟装置,所述驱鸟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观测器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观...
王磊刘梅李驰钦于剑金小霞
2013年1月江苏雾霾天气持续和增强机制分析被引量:60
2014年
利用江苏省能见度监测资料、自动站气象要素资料、探空资料、NCEP(1°×1°)和CFSV2(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月江苏雾霾持续性和13—14日大雾形成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平直的纬向环流,江苏位于地面高压底部偏东气流中,冷高压主体偏北,是1月发生持续雾霾天气的大背景。较弱的偏北经向风导致冷空气势力较弱,为1月江苏雾霾天气持续发生提供了近地层有利的稳定形势。(2)近地面相对湿度85%以上,风速小于3 m·s^(-1),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凌晨与夜间温度露点差小于3℃。这些条件的稳定为持续雾霾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气象因子。(3)地面辐射降温和弱冷平流共同作用引起的温度快速下降以及日出后潮湿地面蒸发增强对雾的加强起到一定的触发作用。近地面冷平流和混合层以上暖平流为本次雾增强提供了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近地面弱上升运动、中高层弱的下沉运动是14日凌晨雾快速加强的动力机制。
刘梅严文莲张备俞剑蔚金小霞
关键词:环流形势温度平流层结稳定度
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准双周振荡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的调节作用
本文分析了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10-20天准双周振荡(QBWO)特征,通过对大气准双周振荡不同位相的划分(A-D),研究了QBWO对南海-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TC)生成的调节作用。最后以1990年为例分析了大气季节内...
金小霞
关键词:热带气旋准双周振荡季风槽环流场
文献传递
NCEP和探空资料表征夏季强对流的差异
在目前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分析资料有常规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在很早前就被人们所重视,其对天气系统的监测和预报有重要作用,现在已经成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之一。然而,我们使用的...
金小霞曾明剑王啸华严文莲
关键词:强对流探空资料NCEP资料
热带低压倒槽引发江苏东北部大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加密自动观测站资料、连云港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10日江苏东北部地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海葵"登陆后在安徽东南部减弱成热带低压,北伸的低压倒槽与高空低槽的结合,是产生这次特大暴雨的天气背景。特大暴雨发生在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区域,同时具有水汽强辐合,对流层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环境场特征。散度场的垂直分布特征变化先于降水强度的变化;冷空气从低层开始入侵,并向中高层渗透,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长时间维持,是这次特大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平均径向速度产品揭示的风向风速辐合、气旋性环流、低空急流及暖平流等的环境场特征,为短临预报中判断强降水发生及维持提供了依据。
蒋义芳李超曹璐刘安宁金小霞
关键词:特大暴雨水汽辐合气旋性环流多普勒天气雷达
江苏一次辐射平流雾的发生发展机制分析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资料,从天气背景、水汽条件、层结条件、动力热力学特征等方面对2012年10月27~28日江苏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大雾过程的背景条件为:中高层500 hP...
金小霞王卫芳胡洛林
关键词:水汽条件稳定层结
文献传递
一次黄河气旋新生过程中湿斜压不稳定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2024年
作为温带气旋形成的主要机制,湿斜压不稳定在气旋动热力学研究中占据中心地位,其可进一步分为干斜压不稳定、湿不稳定、非绝热Rossby波和Type C气旋新生(对流层顶干侵入)四类。2016年7月18日黄河气旋快速生成后东移进入华北造成“7·20”特大暴雨,相比气旋成熟期,其初生阶段的动热力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与WRF模式,对该气旋新生过程的湿斜压不稳定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指出,对流层中低层呈非绝热Rossby波形态,即系统东移发展主要由垂直运动-非绝热效应的循环所推动,其中波动触发和传播所依赖的垂直运动更多由涡度平流提供;高层位涡汇与非地转风延缓了对流层顶干侵入位涡的东移,维持了高低层相位差,最终在干侵入前部发展出贯穿对流层的位涡柱。利用非线性片段位涡反演,分别从初始场中移除非平衡分量、对流层顶干侵入位涡、低层非绝热源位涡,设计了若干敏感性试验,结合广义垂直运动方程分析可得:本次过程斜压波必须在充足水汽条件下与非绝热过程耦合才能强烈发展,关闭潜热气旋新生将被抑制,干斜压不稳定无法解释本次过程;初始非平衡场的去除不影响本次斜压不稳定性质但将延后系统发展时间,受湿度条件和中尺度环流结构限制,低层非平衡风的活跃区域主要由干斜压动力学控制;该个例近地面位温梯度小,仅依赖低层初始位涡难以有效组织起非绝热Rossby波东传,同时有别于Type C气旋新生,高层位涡异常也不足以激发起强大的中低层非绝热加热。于本次黄河气旋新生而言,一方面要求初始低层位涡异常具有一定强度,以抵消高层干侵入前部伴随的冷却下沉对其的抑制;另一方面也需要高层位涡异常通过垂直渗透以涡度平流形式加强低层位涡东侧上升运动,在高低层初始相位差合适情况下,持续促使非�
李驰钦鲁蓉张万诚金小霞高守亭
关键词:暴雨位涡反演
基于SAL方法对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多模式预报空间检验及误差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采用SAL定量降水预报检验方法,对2017年梅雨期一次区域性极端降水过程EC-THIN、RIOF、NCEP、CMA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从结构、强度和位置3个方面进行检验对比,同时对72 h内各模式降水预报稳定性开展检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降水预报误差成因。分析发现:(1)在降水分布上,RIOF、EC-THIN和CMA预报的雨带走向与实况基本一致,NCEP预报主雨带范围偏大,暴雨区偏东;(2)雨区结构上RIOF和EC-THIN把握较好,NCEP和CMA在降水强度方面预报较好,位置预报上各家误差均较小,其中CMA误差最小;(3)EC-THIN和NCEP在结构、强度和位置预报上均有较好的稳定性。CMA在降水强度方面预报稳定较好,位置预报上调整较大。RIOF在降水结构预报上稳定性较好,落区预报上变化幅度较大;(4)降水预报误差根本原因是由系统预报误差而形成,系统强度、位置、移动直接影响着降水偏差。垂直物理量的预报偏差对降水时段、加强、强度也具有一定影响。
金小霞俞剑蔚刘梅陈凯蔡凝昊顾荣直
关键词:高分辨率
2020年江苏省梅雨异常及暴雨日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江苏省自动站降水数据等,结合江苏地区入、出梅标准,分析了2020年江苏省梅雨的时空分布异常特征,从梅雨特征量和大尺度环流因子等特征,揭示了梅雨异常的关键因子,并对暴雨日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分析,得到影响梅汛期暴雨的关键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2020年江苏省梅雨时空分布显著异常,入梅早、出梅晚,梅期达51 d,比常年平均多出一倍;沿江以南和沿淮东部地区梅雨总量为常年平均的2.5倍;梅汛期共15个暴雨日,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区域范围大,整体雨强大。(2)梅雨特征量较好的反映了江苏省梅雨的入出梅时间,当特征量显著增强北抬对梅雨期的开始有较好指示意义,当特征量再次北抬,则梅雨季结束,各特征量均呈现一致的时间变化特征。特征量在梅雨期间的异常波动均与暴雨过程相对应,2020年梅雨特征量的多个异常高值中心反映了梅雨期暴雨过程频繁、降水极端性强的特征。(3)梅雨期间大尺度环流形势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显著正异常,强度偏强,脊点偏西,引导其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向江淮地区输送,同时北方位势高度偏低,东北冷涡强度略偏强,浅槽活动频繁,携弱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稳定维持的梅雨锋,是超强梅雨形成的主要环流因子(4)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西北太平洋是江苏省梅汛期暴雨的重要水汽源地,通过强烈的西南风,将暖湿气流向长江下游地区输送,配合上空的强烈辐合抬升运动,导致该地区水汽积聚并稳定维持,有利于出现梅汛期暴雨天气。
陈蔚金小霞刘梅杨华栋
关键词:梅雨暴雨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
一种基于下垫面特征修正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垫面特征修正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估方法,利用智能网格降水预报数据,计算预计将发生的暴雨过程强度指数,基于地形、河网水系和土壤低质条件等下垫面特征的孕灾环境影响系数,结合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信息,对高...
顾荣直 禹梁玉康志明刘梅陈圣劼金小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