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鹏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偏瘫康复护理60例实施效果探讨
- 2005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卒中后抑郁状态恢复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以上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病人残疾的发生,能促进偏瘫病人的恢复。(P<0.05)
- 沈冰吴秋燕金海鹏
-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
- 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晨僵43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比较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晨僵的临床疗效差异,评价其对强直性脊柱炎晨僵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7例运用单纯西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晨僵时间、BASDAI以及观察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晨僵时间、BASDAI评分差异显著(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晨僵时间、BASDAI积分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在晨僵时间、BASDAI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缩短晨僵时间上具有优于单纯西药的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81.4%,对照组总有效率59.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疗效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5)。结论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能明显有效、安全地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晨僵。
-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陈少梅陈进春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晨僵穴位贴敷化痰活血方
-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针刀组、传统针刀组,每组38例,超声针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传统针刀组采用传统针刀治疗,两组均予1次/3 d,每周2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肌骨超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在视觉模拟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与传统针刀组相比,超声针刀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P<0.05),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肌骨超声影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传统针刀组的84.2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对卒中后肩痛有减轻疼痛、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疗效优于传统针刀。
- 庄璇陈德钦许梅娜王永金海鹏黄源鹏
- 关键词:针刀超声
- 应用皮肤阻抗振荡波动现象进行井穴形态分析
- 2005年
- 自1985年以来,笔者应用电脑与皮肤阻抗传感技术研究人体井穴与非经穴部位的皮肤阻抗在0.512 s的瞬间波动变化,并应用电阻抗振荡波动现象观察到人体井穴在体表的形态,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装置为一台个人电脑和皮肤电阻传感装置。探测装置:探测电极是直径为0.5 mm的镀银铜棒,采样压力为5g,由微动开关控制。
- 程绍鲁金海鹏谢奕彬余廼登
- 关键词:井穴电阻抗皮肤电阻出现率
- 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口服萘普生缓释片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使用自拟配方中药制成药饼贴敷于膀胱俞、肾俞、膈俞、环跳,阳陵泉、脾俞、关元俞、大杼,每次贴敷4小时,一周治疗1次,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C反应蛋白(RP)以及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4%(35/43),优于对照组的59.5%(22/3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BASDAI、BASF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尤其在缓解疼痛、减轻晨僵、改善脊柱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陈少梅陈进春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穴位贴敷化痰活血方
- 偏瘫康复护理60例实施效果探讨
- 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尽管脑卒中的诊疗技术和抢救水平不断提高,使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存活的患者中因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而致残。这不仅使患者因劳动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痛苦,而且给社会和...
- 沈冰金海鹏
- 关键词:康复护理治疗前肢体功能康复内科治疗
- 文献传递
- 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8
- 2014年
- 目的:评价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针刺组。耳穴组以刺激耳穴皮质下、脑干、口、面颊、舌、咽喉为主,每次取一侧耳穴,3天更换磁贴1次;针刺组采用针刺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水沟、通里为主,每次留针30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4种不同性状食物的视频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主要指标为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口腔期滞留评分、咽喉期滞留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1天后,耳穴组1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51±0.69)、口腔期滞留评分(1.17±0.38)、咽喉期滞留评分(1.30±0.66)均低于针刺组(2.51±0.67、1.63±0.72、1.67±0.75);10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27±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6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49±0.51)均低于针刺组(4.19±0.73,2.30±0.51,2.41±0.50);10mL糊状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68±0.81)、口腔期滞留评分(1.11±0.31)、咽喉期滞留评分(1.10±0.31)均低于针刺组(3.91±0.68,1.63±0.76,1.60±0.76);1/4块碘氟醇蛋糕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60±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4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74±0.49),均低于针刺组(4.14±1.10,2.40±0.73,2.30±0.83),耳穴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耳穴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9%(7/47),低于针刺组的55.0%(22/40,P<0.01);耳穴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5%(4/47),低于针刺组的50.0%(20/40,P<0.01);治疗21天后,耳穴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指标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有明确的疗效,同时能减少吸入性肺
-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谢俊杰陈进春
- 关键词:针刺疗法随机对照试验
- 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外周-中枢”双向调节康复理论下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一直是康复治疗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针刺作为传统非药物疗法,在治疗脑卒中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将针刺视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并将其与新近提出的“外周-中枢”双向调节闭环康复理论相结合。针刺通过体针“外周干预”改善躯体症状,促进脑功能重塑,并通过头针“中枢干预”激活功能脑区,调控神经可塑性,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外周-中枢”双向调节针刺康复体系,并逐渐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治疗。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基于该康复闭环理论指导下的针刺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参考。
- 陈斌王晨林汤耀辉陈尚杰金海鹏林茜廖燕锬林万庆
-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外周
- 大量脑出血合并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案
- 2023年
- 患者,男,73岁,于2022年1月17日就诊。主诉:双侧肢体乏力伴呼吸困难3周余。现病史:2021年12月22日出现突然昏倒、呼之可应,次日出现意识模糊伴行为异常,于外院诊断为急性脑出血(CT示出血量80 mL),当日行“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开颅颅内减压术+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予“降颅压、止血、抗感染”等处理,期间因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不佳,于2021年12月30日行气管切开术.
- 庄璇李相良王永施镇国金海鹏
- 关键词:脑出血气管切开术拔管困难针刺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之一,其与脑卒中的预后密切相关,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有关本病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近年来,针灸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回顾当前针灸治疗本病的现状,初步总结目前针灸治疗本病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够对今后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有所裨益。
- 张卫吴秋燕张吉玉金海鹏洪秀瑜
- 关键词:抑郁症脑卒中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