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润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德音之谓乐“解”——以先秦儒学为视野
- 2011年
- 在儒学的视野中,乐不同于一般的声、音,乃有德之音。乐的精神内核在于"生生"之"和",其基础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其完美的和谐在"无声之乐"的境界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然而,"无声之乐"并非心灵的虚无飘渺的念想与妄测。因此,并不是虚无的彼岸图景,而是实存于人的日常生活的道德实践的生命历程之中。通过个体生命的道德实践,"无声之乐"内化于主体的生命本质力量之中,修成儒家所追崇的理想人格。实践、人格与境界已然组合成"生生不息"的"圆融和合"的生命整体。
- 金银润
- 关键词:理想人格道德实践
- 对孟子“浩然之气”的一种解读被引量:1
- 2009年
-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历来争论颇多的论题。而争论的重点之一就是此气到底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历来有很多学者分别认为其是物质性的或精神性的。但孟子的"浩然之气"似乎不能仅从物质或精神的某一方面来认识孟子的"浩然之气",如果从物质与精神共生的角度来理解,可能较为合理。
- 金银润
- 关键词:浩然之气物质性精神性
- 庄子的道德:在悖论中寻求解脱
- 2008年
- 庄子以"自然无为"为理念建立了自己的道德理想。但是庄子的道德观充满了内在的悖论。这样的道德观是由其道德的二维对立的结构模式所决定的。在这种思维模式的作用下,过度抬高个体道德的价值和意义,贬抑甚至摒弃社会道德,企图寻求最自由、最完美的道德生活。但是,由于个体道德失去了生长的基础和环境。所以,解脱的结果,只能是虚无。
- 金银润
- 关键词:悖论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虚无
- 仁:德性与规范的统一被引量:1
- 2016年
- 从本体看,仁是全德,是本体之德。仁德包含规范,依规范而行是仁所固有的内容。规范是仁的呈现和展开。仁体呈现为规范,便由两种要素组成:外在形式与内在价值。规范是仁的价值的重要载体,将仁的内在价值转达为明确的、相对固定的形式命令,强制人们去实现仁。它既受仁的内在价值的引导,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强制性。道德行为者要运用"经权相济"之法,坚持以善为指引,适度冲破规范形式的局限,以灵活的方式践行仁之爱人的原则和精神,回归道德本质。这样可以使规范与仁德实现内在的统一。
- 金银润
- 关键词:德性
- 对孟子“浩然之气”的另一种可能的解读被引量:3
- 2009年
-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历来争论颇多的论题。而争论的重点之一就是此气到底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除孟子之外的先秦诸家所说之"气",仍然是属于物质性的。而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历来有很多学者分别认为其是物质性的或精神性的。通过分析《孟子》的文本,再结合以上观点,可以发现,不能仅从物质或精神的某一方面来认识孟子的"浩然之气",如果从物质与精神共生的角度来理解,似乎较为合理。
- 金银润
- 关键词:浩然之气物质性精神性
- 道德的价值与诉求——孟子的一种道德视角及对它的一点省思
- 2010年
- 孟子所说的"四心",是天道赋予人的先天道德本心,它统兼性情,以性为主,是人和禽兽的本质区别。这种先天的道德本心,促使道德主体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善的力量不仅促使自己为善,还引导他人、社会向善。在践行道德德性的过程中,幸福会伴随而来。但是,在对道德的规范之中,孟子对利的过分剥离,让道德对利保持着独善其身的姿态,这就使得道德的实现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
- 金银润
- 关键词:道德
- 张载的礼论及其当代意义
- 2010年
- 张载的"礼"有圣人之礼和天地之礼之分。以此为基础,他赋予礼以立体、修德、化俗和辅政等功能和价值。就具体内容而言,基于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礼论无疑会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通过他对礼的内涵的哲学升华,以及对其功能的多维开掘,其礼论给当今的个人、社会和政治等的建设以新的启示,即凸显了道德在理想信念、身心修养、社会风尚和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巨大价值和意义。
- 金银润
- 孟子的幸福论研究
- 孟子多次提到了“乐”。在《孟子》一书中,“乐”的含义非常丰富、深刻。它与幸福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孟子的“乐”既具有感官性的情感愉悦的意思,也蕴藏着幸福的含义。其“幸福”是指一个人在努力践行仁义道德的实践活动中所带来的生活状...
- 金银润
- 关键词:功利论义务论幸福论
- 孟子道德的类分与统贯
- 2010年
- 孟子的道德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天、士和民的道德。孟子认为,作为道德本体的天赋予了士阶层以道德德性,而士阶层的道德又主宰着民的道德。君可以看作士阶层的代表。天、君、民三层道德的贯通关键在于天心、君心、民心的一贯相连。由心到天,须经过尽心,知性,再晓于天,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境界中便有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 金银润
- 关键词:道德天人合一
-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简探
- 2009年
- 致良知是王阳明哲学以及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而对良知的分析则是理解致良知的起始和基础。此外,致良知这个命题本身蕴含着多重内涵,需加以多方位的阐释。另外,对如何致良知的分析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帮助我们开拓和加深对致良知命题的理解。
- 金银润
- 关键词:良知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