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孝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我国全面现代化
- 2007年
- 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和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以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重点加强农村建设人力与财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对于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 闫孝华
- 关键词:新农村
- 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需要在实践中大胆的探索、试验和创新。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无论是探索中的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闫孝华
-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
- 文献传递
-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而提出的社会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中最能显示其所处时代特征部分。它作为孙中山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对我们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迪:在农地增值收益方面,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切实改善民生,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 张顺昌闫孝华
- 关键词:孙中山民生主义民生问题
- 试论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科学性被引量:1
- 2008年
-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确立起来的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无论从人与自然演进的关系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它都是科学的理论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
- 刘厚田闫孝华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谐社会
- 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和谐文化建设
- 2008年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论是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社会信仰还是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必然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此来抵御全球化对中华传统精神文化的挑战,并以其意识的反作用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 闫孝华
-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