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顺玲
- 作品数:32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女人的一曲哀歌——论《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
- 2006年
- 鲁迅是最关注妇女问题和社会下层妇女命运的作家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典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呐喊》《彷徨》中不同类型、各具特色但命运无不凄苦悲惨的女性人物,分析妇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她们的愿望、要求,以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
- 闫顺玲
- 关键词:妇女悲剧
- 文化视野下的汉字审美——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
- 2018年
- 现代汉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象形的甲骨文、金文再到笔画偏旁简化类化的篆书、隶书、楷体演变而来,所以它不仅结构造型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形式美法则,而且也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灿烂的社会文化。
- 闫顺玲
- 关键词:汉字文化美学
- 浅析普通话的文化内涵
- 2007年
-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标志和宝贵财富;她是中国推广的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是炎黄子孙赖以联系情感的纽带、交流沟通的桥梁;她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数千年,经过了上百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提炼,是我们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创造和传承了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体现、承载和浸透着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因此,普通话不但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 闫顺玲
- 关键词:普通话文化
- 汉字的美学法则
- 2016年
- 现代汉字的字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象形的甲骨文、金文再到笔画偏旁简化类化的篆书、隶书、楷体演变而来,它不仅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灿烂的社会文化,而且其结构造型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形式美法则。
- 闫顺玲
- 关键词:汉字美学
- 浅析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与汉字的特点紧密相联,有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汉语言文字文化。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它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精神风采,与独具魅力和表现力的汉语言文字密切相关。
- 闫顺玲侯琰婕
- 关键词:汉语言汉文字中国文学
- 文化视野下的汉字审美——汉字是汉文化的特殊现象
- 2018年
- 现代汉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象形的甲骨文、金文再到笔画偏旁简化类化的篆书、隶书、楷体演变而来,所以它不仅结构造型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形式美法则,而且也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灿烂的社会文化。
- 闫顺玲
- 关键词:汉字文化美学
- 浅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文化传播被引量:9
- 2008年
- 当文化多样性影响到了传播的性质时,跨文化传播就产生了。因此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不同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最终在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等诸多差异中寻求传播的平衡点,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所存在差异的陌生感,是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即对如何在差异文化中寻求传播的平衡点进行简要分析,着重说明如何降低跨文化传播中差异的陌生感。
- 侯琰婕丁颖闫顺玲
-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 简论普通话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被引量:2
- 2008年
-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推广的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全国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联系情感的纽带、交流沟通的桥梁。它不仅文化底蕴厚重,审美特征迷人,而且实用价值巨大。
- 闫顺玲丁颖侯琰婕
- 关键词:普通话现代社会
- 国统区女性文学论析
- 2011年
- 国统区女性文学虽然从创作数量、质量及影响等方面都无法与沦陷区、解放区的女性文学平分秋色,但关露、郁如、赵清阁、杲向真、冰心等一批颠沛流离的国统区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表现抗战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及革命道路,描绘特殊背景下人们的欢笑和痛苦,展现了女性的悲哀和风采。这是沦陷区、解放区的女性文学无法比拟的。
- 闫顺玲
- 关键词:救亡图存国统区女性文学知识分子
- 论五四时期女性文学中的男性形象
- 2012年
- 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奉献一批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女性艺术形象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些顽固威严的父亲、卑劣猥琐的丈夫和单纯幼稚的恋人等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尽管这些男性形象既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栩栩如生,也没有同时期男作家所塑造的同性形象那样棱角分明,清晰可见,却也从中彰显了女性在当时情况下的社会生活、社会地位、精神面貌、理想追求和对男人的愿望与要求以及男人在女性心目中的形象与位置,反映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
- 闫顺玲丁颖
- 关键词:女作家父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