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云涛

作品数:120 被引量:550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手术
  • 23篇胶质
  • 22篇细胞
  • 17篇胶质瘤
  • 16篇外科
  • 14篇解剖学
  • 13篇肿瘤
  • 12篇垂体
  • 10篇神经外科
  • 9篇入路
  • 9篇细胞瘤
  • 8篇母细胞
  • 8篇母细胞瘤
  • 7篇外科手术
  • 6篇预后
  • 6篇手术治疗
  • 6篇腺瘤
  • 6篇脊髓胶质瘤
  • 5篇蛛网膜
  • 5篇网膜

机构

  • 89篇南方医科大学...
  • 2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解放军第94...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同仁医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19篇陆云涛
  • 72篇漆松涛
  • 31篇潘军
  • 23篇彭林
  • 21篇樊俊
  • 16篇张喜安
  • 15篇钟世镇
  • 14篇原林
  • 12篇余磊
  • 11篇邱小忠
  • 11篇欧阳辉
  • 11篇雷维维
  • 9篇方陆雄
  • 9篇李志勇
  • 9篇彭玉平
  • 9篇秦建强
  • 9篇焦培峰
  • 9篇石瑾
  • 9篇杨俊
  • 8篇李俊杰

传媒

  • 14篇中国临床解剖...
  • 7篇中华神经医学...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广东医学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9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胶质瘤与非特异性脊髓炎鉴别的重要性
彭林陆云涛汪鸿浩
同种异体骨的化学与生物活性处理实验研究
<正> 为了利用组织工程原理进行组织工程化衍生骨的构建,并移植到骨缺失部位,产生新的有生命的骨组织,从而实现从实验室向临床的过渡,本实验对一种新型的骨支架材料进行了研究。将经福尔马林浸泡的同种异体骨首先用10%亚硫酸氢钠...
原林陆云涛陈英
文献传递
侧裂池蛛网膜结构及其与大脑中动脉分级关系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颅内侧裂池蛛网膜层次及其和大脑中动脉(MCA)各级分支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成人尸头6例(12侧),显微镜下观察外侧裂膜性结构层次及侧裂池构成,解剖MCA各支分布及其和膜性层次间的关系。结果侧裂池由外向内共有4层蛛网膜结构,分别是远外侧侧裂膜(FLSa)、外侧侧裂膜(LSa)、中间侧裂膜(MiSa,内层和外层)和内侧侧裂膜(MeSa)。12侧标本中,4层膜性结构均完整的6侧。FLSa通常菲薄,覆盖在侧裂浅静脉表面,和静脉外膜粘连紧密;LSa相对致密,构成了侧裂池的真正外侧壁,并分隔MCAM3和M4段;沿MCAM3段走行,有相对菲薄的MiSa浅层覆盖并将其固定在侧裂池内;在M2和M3段交汇处,见相对致密的MiSa深层,包绕M3段起始部,并将侧裂池分为前后两部,3侧标本中该层菲薄稀疏,呈网眼状;而在M1和M2段间有非常致密的MeSa,分隔侧裂池和颈内动脉池,5侧标本中,该膜菲薄呈网眼状。结论侧裂池蛛网膜的分层分布和MCA各级动脉关系密切,掌握其解剖特点有利于术中充分解剖侧裂池和颈内动脉池。其膜性分布的个体化差异,可能影响MCA动脉瘤的出血方式。
陆云涛漆松涛刘忆陈铭潘军石瑾刘亚伟
关键词:外侧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解剖学
硬膜下腔的解剖与临床
2016年
硬膜下腔的概念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作为经典的解剖学术语,硬膜下腔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个天然存在的腔隙,而在仔细探究其研究历史后却不难发现,硬膜下腔的描述已经从刚开始的含有少量液体物质的天然腔隙,悄悄演变成了由创伤、病理过程等造成的获得性腔隙。但即便如此,仍有较多学者相信有天然硬膜下腔的存在。实际上,天然硬膜下腔存在与否至今尚无定论。
陈铭刘忆陆云涛石瑾漆松涛
关键词:硬膜下腔蛛网膜解剖学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手术类项目的补偿影响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为例,核算其手术类项目价格调整前后的手术收入和成本情况。结果显示,价格改革提升了手术类项目的成本补偿比,但不同专科之间的成本补偿比差异较大。为应对价格改革的挑战,医院要以成本为核心,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并根据手术级别和专科类别进行精准化项目价格调整。
朱先陆云涛贾铭向前
关键词:医疗服务价格成本补偿
201例颅咽管瘤手术治疗回顾-肿瘤累及下丘脑的程度及其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漆松涛潘军陆云涛方陆雄樊俊张喜安
SSE垂体无功能巨腺瘤术后残余肿瘤的转归与处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鞍上扩展(the suprasellar extension,SSE)的垂体无功能巨腺瘤手术治疗后残余肿瘤的转归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首次手术治疗为经蝶入路的资料齐全的68例巨大型SSE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肿瘤的术中处理,术后肿瘤的残余情况、随访过程中残余肿瘤的转归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一期手术SSE肿瘤全切者20例(20.6%),术后第1天MRI复查存在鞍上残余肿瘤者48例(79.4%);术后3个月复查,残余肿瘤21例下降至鞍窝底,8例下降至鞍窝内。3例下降至垂体柄水平和鞍窝入口处(下降率为66.7%),均采用再次经蝶手术切除(下降后残余肿瘤的全切除率96.9%);2例患者肿瘤虽然下降,但仍为明显的伴有SSE的残余肿瘤,采用开颅切除;其余的12例有残余肿瘤的患者由于术后MRI显示残余肿瘤小采取持续临床观察,其中2例视力改善不明显者辅以伽马刀治疗。本组无死亡病例;没有患者发生术后脑脊液漏,脑膜炎或视力恶化:有2例术后常规的CT检查中观察到鞍隔上少量出血但不需特殊处理。结论:巨大型SSE垂体无功能腺瘤宜采用分期经蝶手术切除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有关垂体腺瘤的生长方式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王剑新漆松涛陆云涛彭玉平樊俊周文科
关键词:分期手术
医学留学生神经外科教学探析被引量:2
2010年
神经外科学作为基础理论最多、发展最快、问题最多的临床科目,往往给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难度。分析了我科在两年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所发现的问题,对相关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神经外科教学提出了改进计划。
陆云涛漆松涛王剑新潘军张喜安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教学方法教学体会神经外科
术中肌电监测在累及第四脑室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监测在累及第四脑室底面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后组颅神经肌电监测下完成累及第四脑室底面肿瘤切除术32例,其中髓母细胞瘤11例,第四脑室室管膜瘤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干起源外生性胶质瘤4例,脑干背侧血管网状细胞瘤2例。分析术中肌电监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其干扰因素。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无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9例,轻度后组颅神经损伤18例,中度后组颅神经损伤5例,无严重损伤者。肌电监测结果的干扰因素主要包括双极电凝产生的外泻电流、肌松药物的过多使用、麻醉深度的改变、以及患者体温、冲洗盐水温度、血压急剧变化等。结论术中肌电监测可以为累及第四脑底面肿瘤切除术中颅神经核团的位置及功能保护提供客观依据。
潘军漆松涛陆云涛张喜安刘文樊俊彭俊祥
关键词:脑干肿瘤
经蝶海绵窦手术相关动脉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对经蝶海绵窦手术中相关动脉结构的解剖学数据和形态学特点进行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动脉灌注的固定尸头标本10例20侧(6男4女),通过经蝶手术暴露鞍旁段颈内动脉(PSICA)后,小心分离各动脉分支,对其进行解剖学描述,并和经颅手术中海绵窦内血管结构进行对比;结果:经蝶入路颈内动脉可分为PSICA和斜坡旁段颈内动脉(PCICA),打开海绵窦下壁即暴露PSICA,根据其形态可分为上、下水平部和垂直部,脑膜垂体干源于PSICA下水平部末段内壁占45%(9侧)、顶壁占20%(4侧)、外壁占25%(5侧)、上水平部中段内壁占10%(2侧);海绵窦下动脉源于PSICA垂直部中段外壁占80%(16侧),下水平部中段占5%(1侧);另15%(3侧)源于脑膜垂体干;仅在25%标本(5侧)中发现McConnell’s背囊动脉,其源于垂直部上段的内壁上,口径细小(0.85±0.21)mm;结论:经蝶入路中,向内侧走行的动脉分支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了解相关动脉结构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外科安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漆松涛陆云涛黄传平潘军
关键词:海绵窦解剖学颈内动脉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