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华
- 作品数:33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郴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型别,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应用r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标本,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0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904例,发病率为132.67/10万,其中重症病例61例,死亡病例9例,发生聚集性病例10起。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以0~5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2.19︰1.00)。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高发。病原学监测提示,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2.78%,其中EV71阳性率为40.15%,CoxA16阳性率为13.5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9.10%。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包括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EV71型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5岁以内婴幼儿是郴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点,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易导致重症或死亡病例,EV71病毒感染可能与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有关。
- 何清懿陈伟华朱维明段良松陈白鹭刘爱平谭徽
-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流行病学病原学
- 2008—2011年湖南省郴州市居民食用碘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市居民食用碘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1年,在郴州市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修订)》和《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要求,抽取监测县、乡、村,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含量。采用SPSS17.0和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检测居民食用盐12700份,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和非碘盐率分别为99.19%(12597/12700)、96.33%(12135/12597)、95.55%(12135/12700)和0.81%(103/12700),各年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9、42.35、48.45、13.99,JP均〈0.01),变异系数为21.19%:碘盐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32.2mg/kg和31.9mg/kg,各年度间碘盐中位数和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41,P〉0.05),而各县间碘盐中位数和平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3,P〈0.05)。结论郴州市2010年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在以后工作中仍须加强监测以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 朱韩武李灯华邓安平朱维明陈伟华段良松
- 关键词:碘盐类缺乏症数据收集
- 郴州市一起畜牧人员感染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调查一起郴州市R县畜牧水产局工作人员布病暴发过程,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防止类似疫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此次疫情开展调查。结果郴州市R县畜牧水产局14名工作人员在参与了该县一起动物布病疫情的处置后相继共有5名畜牧工作人员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3名为临聘人员,罹患率为35.7%(5/14);5例均有发热, 2例有多汗,2例有乏力,2例有肌肉关节酸痛;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为:1例布鲁氏菌培养阳性,4例布病试管凝集实验阳性;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中途有抽烟进食行为的人员罹患率最高(57.1%),其次是参与捆绑搬运羊人员罹患率(45.5%)和抽血人员罹患率(40.0%)。结论改进扑杀方式,强化规范岗前培训和职业人员个人防护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刘卫陈伟华胡雅梦欧社祥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 2018—2019年度郴州市流感流行特征和病原类型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郴州市流感流行特征、病原类型变化趋势和监测系统敏感性,为流感防控政策制定和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18—2019年度郴州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流感常规疫情和暴发疫情监测数据。结果2018—2019年度郴州市共监测流感样病例8148例,各年龄组间流感样病例监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1.54,P<0.01);总体ILI%为2.84%,以2019年1月ILI%最高(3.30%),各月份间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92,P<0.01)。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2815份,阳性率13.11%,各年龄组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4,P<0.01),流感病毒类型以新甲H1为主(63.69%)。常规监测中共报告流感病例12850例,96.03%的病例集中在2018年12月、2019年1月、2019年2月、2019年3月。共报告3起流感爆发疫情,其中小学校2起、中学校1起。结论14岁以下人群为流感防控重点人群;流感季节性分布明显,以冬春季为主。建议扩大流感监测范围、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检测效率、提高监测质量,防止流感暴发和流行。
- 阳慧胡雅梦朱韩武陈柏塘陈伟华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 郴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态势研究
- 2011年
- 目的了解郴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原因,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郴州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郴州市2009-2010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4 459例,发病率95.61/10万,其中重症病例17例(占0.38%),死亡3例,病死率0.67‰;疫情从2009年8月上旬发生输入性病例开始,发病数快速上升,11月份达到发病高峰,2010年1月份快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病例多为在校学生,占病例数的95.70%,男性发病数明显多于女性;发生暴发疫情38起,其中发生在学校36起,续发率3.98%;流感监测显示:9月份以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迅速取代季节性流感病毒,成为流行优势病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调查IgG抗体阳性率32.28%。结论郴州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综合措施得到有效防控;通过加强监测,积极开展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快速传播。
- 陈伟华周虹何清懿朱维明姚令辉何兢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阳性率
- 一起农村聚餐所致霍乱暴发调查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1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的病例诊断标准,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发生5例病例(1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3例,健康带菌者1例),罹患率为2.3%,无死亡病例。14日午餐为危险餐次,食用甲鱼或鸡肉者罹患率(4.4%)高于未食用者(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0.398~∞);食用木耳酸菜汤对预防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R=0,95%CI=0~0.761);从病例的粪便和肛拭子标本分离到O139霍乱弧菌4株;从聚餐点清洗甲鱼的污水排放口水样中分离到O139霍乱弧菌1株。结论本次疫情为感染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可疑污染来源为甲鱼,食用酸性食品对预防霍乱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段良松刘晓峰付敏宁红卫王明斋陈伟华谢丰光周红梅马会来朱保平张丽杰欧阳云郑文
- 关键词:霍乱甲鱼流行病学调查
- 郴州市1990~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了解郴州市近16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1990~2005年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5年郴州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1224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12/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125.00/10万~328.70/10万之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居前6位的依次是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肠道传染病由1990年的213.61/10万下降到2005年的42.03/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结论]近16年来,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疾病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该市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是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同时要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狂犬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 段良松姚令辉苏小可陈伟华
- 关键词: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 郴州市某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控制类似疫情的发生和扩散提供经验。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传染来源、发生及传播过程进行描述分析,采用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聚集性疫情由在深圳感染后返乡的病例引发,继而引起其他3位家庭成员感染发病,另2位儿童家庭成员未感染。除家庭密切接触者有发病外,其他1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传染源是经检测密切接触者才发现。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主要经人际间密切接触而传播;及早筛查密切接触者和发现轻型病例传染源,有利于防止疫情蔓延和流行。
- 刘卫周虹陈伟华胡雅梦何德彪黄军校陈柏塘郑文谭徽
-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
- 郴州市2009—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集中度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郴州市2008—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7年报告HFRS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集中度分析。结果 2009—2017年郴州市共报告HFRS病例626例,年平均发病率1.50/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为10~2月,发病年龄以40~65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26:1,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其次是工人和农民工;发病数较多的地区为桂阳县、永兴县和临武县;集中度M值为0.299,季节性分布趋势不明显。结论郴州市部分地区发病数仍较高,应加强鼠密度监测,并落实防鼠灭鼠和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
- 唐曼贞刘卫陈伟华胡雅梦欧社祥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集中度
- 郴州市1992-2006年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分析
- 2007年
- 目的了解郴州市近15年来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该市15年来共报告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7种共47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06/10万,死亡530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79/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11.16%。该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狂犬病稍有上升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该类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防治工作不容忽视。狂犬病占此类传染病死亡构成的71.32%,狂犬病的控制尤其重要。该类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和人群特征,应做好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防治干预。该类传染病经过多年的防治,基本得到控制,但应高度警惕新发传染病的发生。
- 姚令辉段良松陈伟华苏小可
- 关键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