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 作品数:44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
- 1999年
- 冠状动脉搭桥术(以下简称CABG)是当代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CABG可在低温体外循环(以下简称CPB)下进行,也可以在非CPB下进行。我院于1999年1月在非CPB下行4例CABG,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 甘耐炎陈军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疗效
- 自发性血气胸18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陈波甘耐炎陈军梁运宁
- 关键词:自发性血气胸
- 左西孟旦用于二尖瓣修复术后对患者心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用于二尖瓣修复术后对患者心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修复术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强心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临床指标[尿量(UV)、中心静脉压(CVP)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 O_(2))]、住院时间、心功能指标水平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整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UV、Sp O_(2)水平高于对照组,CVP水平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左西孟旦用于二尖瓣修复术后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状况,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 黄和锡吕凯陈军
- 关键词:左西孟旦二尖瓣修复术心功能炎症因子
- 心脏钝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意义
- 2002年
- 罗远健陈军
- 关键词:心脏钝性损伤胸部闭合性损伤X线诊断
-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手术治疗
- 2012年
- 目的总结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以后收治的9例Ⅲ型食管闭锁患儿病例资料。结果 9例全部行经右胸入路行食管端端吻合术,术后死亡1例,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良好的手术操作及高质量的术后监护是成功的关键。
- 陈波甘耐炎陈军梁运宁吕凯
- 关键词:食管闭锁手术治疗
- 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先天性左心室憩室1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陈军甘耐炎宁宇
- 关键词:先天性左心室憩室
- 农村5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会
- 2008年
- 梁运宁甘耐炎陈军陈波吕凯
-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老年农村
- 自发性食管破裂外科治疗5例分析被引量:4
- 1999年
- 我们于1989年3月~1998年11月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共5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例1采用食管裂口修补加涤沦片包绕覆盖,例2采用病变段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例3采用颈段食管外置,二期结肠代食管术,例4和例5采用食管裂口分层缝合,膈肌瓣覆盖术。结果例1、例2因手术失败死于感染中毒,另3例治愈。我们认为选择合适的术式对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十分重要,应优先选择一期修补术加带蒂活组织瓣覆盖这一术式。
- 甘耐炎陈军梁远宁
- 关键词:食管破裂外科手术病例分析
- 生物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价生物瓣心脏瓣膜置换术近期及中期疗效,探讨生物瓣心脏瓣膜置换的适应证和应用前景。方法 2001年1月—2011年1月200例患者接受国产生物瓣膜佰仁思牛心包瓣膜治疗各种瓣膜病变。均经环氧氯丙烷改性新型生物瓣膜205枚。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140例,Ⅱ级60例。2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行单纯左房室瓣置换103例,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58例,单纯右房室瓣置换10例,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7例。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长期随访180例,随访时间2个月~10年,远期死亡20例,生物瓣膜不同程度结构性破坏18例,再次手术12例。全组术后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88%、94.44%、88.88%。5、10年累积瓣膜未衰竭率分别为95.55%、89.99%。
- 梁运宁甘耐炎吕凯陈军韩胜富
- 关键词:生物瓣心脏瓣膜置换术
- 心脏瓣膜置换术80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 为了不断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总结围手术期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3月~2003年3月,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前处理,手术技术及早期死亡原因等. 结果 全组共死亡4例,总死亡率5.0%,其中2000年后死亡1例,死亡率1.92%. 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术,改进心肌保护方法等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 梁运宁甘耐炎陈军陈波吕凯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机械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