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作品数:61 被引量:43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哲学宗教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口腔和肠道菌群的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传统传染病,曾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发达国家曾一度被控制,但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又死灰复燃,出现全球恶化趋势。艾滋病/MTB感染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患其他传染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口腔异味、咳嗽、咳痰(咳血)、皮疹、眩晕、淋巴结肿大、消瘦、失眠和流行性感冒样症状等,同时还伴有焦虑、头痛、盗汗、腹泻等症状。 孙阳 裴志恒 林萍 沈银忠 刘莉 陈军 汤阳 邵家胜 齐唐凯 汤一苇 卢洪洲关键词:艾滋病患者 口腔异味 抗结核治疗 肠道菌群 TUBERCULOSIS HIV感染 Effect of the Tang herb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lopinavir in rats 被引量:7 2014年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istar ra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ang herb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antiretroviral drug lopinavir (LPV) following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PV group (36 mg/kg) and LPV combining with Tang herb group (LPV: 36 mg/kg, Tang herb: 864 mg/kg). The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lopinavir at 0, 0.5, 1, 2, 4, 8, 10, 12, 14, 16, 22 h after administr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an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ng herb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max and A UC (P〈0.05) while slightly increased the t1/2z and Tmax of lopinavir (P〉0.05).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ang herb may delay the absorption, increase the time to reach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and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LPV.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possibl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ang herb and LPV needs to be studied. 姚亚敏 沐俊 孙骥 尹林 陈军 卢洪洲 张丽军关键词:PHARMACOKINETICS INTERACTION LOPINAVIR 一种整合型HIV-1 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引物探针组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合型HIV‑1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引物探针组及应用。本发明的引物探针组是根据Alu元件及HIV‑1HXB2株基因组序列设计的,其包括:β‑actin qPCR引物探针组:引物序列如SEQ ID NO:... 张欣宇 陈军 沈银忠唐草片对HIV感染者中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唐草片是否影响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在单纯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之前,以及联合服用唐草片之后两周采血,采集服用依非韦伦后0、0.5、1、2、3、4、5、6、8、12、16及24小时的标本,检测依非韦伦血浆浓度,并采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11例合格的HIV感染者服用唐草片前依非韦伦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40.6mg/Lh,Cmax为4.2mg/L,Tmax为4.36h,t1/2z为18.3h;同时服用唐草片后,依非韦伦的AUC为40.7mg/Lh,Cmax为4.1mg/L,Tmax为4.46h,t1/2z为16.4h。两组之间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唐草片对HIV感染者中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 陈军 张丽军 姚亚敏 王江蓉 刘莉 王珍燕 齐唐凯 孙富艳 李莉 卢洪洲关键词:艾滋病 依非韦伦 药代动力学 相互作用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同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2020年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资料。按照出院结局分为治疗好转组和预后不良组,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3例纳入分析的患者中66例(70.97%)治疗好转,27例(29.03%)预后不良,平均年龄(38.95±10.76)岁,CD4细胞中位数为16(9,29)个/μL。89.25%(83人)的患者合并有隐球菌性脑膜炎,中性粒细胞>4×10^(9)/L的患者预后不良的比例(40.00%)更高。培养阳性时间<7天(OR=3.73,P=0.007)及有精神症状(OR=4.23,P=0.013)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伴有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比例较高。对于隐球菌培养阳性时间少于7天和有精神症状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在临床上要更多的关注,更积极地采取相应措施。 孙建军 田波 景亮 赵洋洋 张仁芳 陈军 刘莉 沈银忠 王珍燕 齐唐凯 宋炜 汤阳关键词:艾滋病 新型隐球菌 血流感染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8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比较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存活与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8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51例存活,33例死亡。死亡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意识障碍发生比例和脑脊液氯化物分别为40(6,123)/μL、39%(13/33)和111(102,118)mmol/L,生存组患者分别为81(40,144)/μL、16%(8/51)和117(112,120)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513,χ2=2.45,U=509,均P<0.05)。84例患者中,仅有15例患者脑脊液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年龄>60岁、意识障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μL和脑脊液氯化物≤115 mmol/L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死率较高,高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脑脊液氯化物减少和意识障碍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孙建军 乐晓琴 梁佩佩 张仁芳 刘莉 沈银忠 王江蓉 齐唐凯 王珍燕 汤阳 宋炜 陈军 卢洪洲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预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血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许多血友病患者因输注病毒污染的未灭活血制品,同时感染了HIV和HCV。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 张仁芳 陈军 王江蓉 刘莉 张学祥 卢洪洲关键词:血友病患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抗病毒 人类细小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8年 人类细小病毒感染是南人类细小病毒(human parvovirus)所致的感染性疾病。自1975年首次从献血者血液中检测出人类细小病毒B19至今,人类细小病毒及其感染研究的进展较大。至今已发现4种人类细小病毒,包括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其不意parvovirus B19.B19V)、人类博矗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和人类细小病毒PARV4。 陈军 卢洪洲关键词: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并发症 TDF+3TC+EFV和AZT+3TC+EFV方案治疗96周对初治HIV感染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我国首选抗 HIV 治疗方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及备选方案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3TC+EFV 对初治 HIV 感染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 月—2014 年 5 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门诊使用上述 2 种方案抗病毒治疗并随访的初治 HIV 感染者 1045 例,其中应用 TDF+3TC+EFV 方案(TDF 组) 455 例,AZT+3TC+EFV 方案(AZT 组)590 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治疗数据,分析 2 组治疗过程中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TDF 组的基线、治疗 48 周、96 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 ltration rate, eGFR)分别是 113.1 ml/(min·1.73 m^2),114.0 ml/(min·1.73 m^2)和 112.2 ml/(min·1.73 m^2);AZT 组的基线、治疗 48 周、96 周 eGFR 分别是 112.9 ml/(min·1.73 m^2),116.2 ml/(min·1.73 m^2)和 118.1 ml/(min·1.73 m^2)。与治疗前相比,TDF 组治疗 48 周 eGFR 水平有稍微升高,而在治疗 96 周时又回落至基线水平。而 AZT 组,治疗 48 周及 96 周的 eGFR 水平与基线 eGFR 水平相比均有升高。TDF 组中基线 eGFR < 90 ml/(min·1.73 m^2)者,治疗 48 周 eGFR 水平较基线有上升;AZT 组中基线 eGFR < 90 ml/(min·1.73 m^2)者治疗 48 周 eGFR 水平较基线有所升高。结论我国初治 HIV 感染者中应用 TDF+3TC+EFV 方案治疗者,开始治疗的 2 年内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减低;对于 60 ml/(min·1.73 m^2)< eGFR < 90 ml/(min·1.73 m2)的初治 HIV 感染者,TDF 组治疗后 eGFR 亦保持稳定。关于 TDF 组远期治疗后肾功能变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孙建军 刘莉 沈银忠 张仁芳 官丽倩 王江蓉 齐唐凯 王珍燕 汤阳 宋炜 陈军 卢洪洲关键词:HIV感染 齐多夫定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29 2020年 目的评价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34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2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34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48例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34例患者中,男69例(51.5%),女65例(48.5%),年龄范围为35~62岁,平均年龄为48岁。阿比多尔组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均为6 d,对照组为4 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31)。3组患者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中位时间均为治疗后7 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第7天病毒核酸转阴率为71.8%(28/39),阿比多尔组为82.6%(19/23),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79)。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42.3%(22/52)]、阿比多尔组[35.3%(12/34)]和对照组[52.1%(25/48)]患者治疗后第7天影像学仍为进展表现(χ^2=2.38,P=0.3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不良反应生率为17.3%(9/52),阿比多尔组为8.8%(3/34),对照组为8.3%(4/4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P=0.33)。结论未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其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确认。 陈军 凌云 席秀红 刘萍 李锋 李涛 尚祉胤 王梅 沈银忠 卢洪洲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