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宾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视神经
  • 2篇神经损伤
  • 2篇视神经损伤
  • 2篇手术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小梁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 1篇血性
  • 1篇眼眶
  • 1篇眼眶爆裂骨折
  • 1篇眼症

机构

  • 9篇沈阳市第四人...
  • 7篇沈阳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9篇陈宾
  • 5篇马坚
  • 2篇王正东
  • 1篇曾亮
  • 1篇李若溪
  • 1篇赵雅琳
  • 1篇颜南
  • 1篇孟亮
  • 1篇王雅文
  • 1篇王微
  • 1篇高远
  • 1篇刘永
  • 1篇田伟
  • 1篇张娇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APK/ERK信号通路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50只,实验组采用荧光金双侧上丘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在培养7d后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视网膜铺片小胶质细胞计数情况,应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2组MAPK通路的ERK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蛋白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视网膜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表达水平;向实验组视网膜铺片添加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再次检测其IL-10和TNF-α等表达水平及小胶质细胞计数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ERK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蛋白水平降低,视网膜铺片小胶质细胞计数降低,IL-10阳性率和TNF-α阳性率升高(P<0.05)。与阻断前比较,实验组阻断后6 h的IL-10和TNF-α等表达水平升高,小胶质细胞计数降低(P<0.05)。结论 MAPK/ERK信号通路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中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0和TNF-α等表达而减少其视神经损伤并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
陈宾
关键词:MAPK/ERK信号通路视神经损伤小胶质细胞活化
爆裂眼眶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2012年
目的:探讨爆裂眼眶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治疗的爆裂眼眶骨折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0例术后获得6~20个月随访,所有骨折获得满意愈合,19例复视患者中12例完全矫正,7例明显改善。7例眼球内陷患者术后矫正4例(<2mm),15例眼球运动障碍者13例眼球运动基本正常。结论: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选用合适的整复材料以及及时手术治疗是治疗爆裂眼眶骨折的关键。
陈宾马坚
关键词:眼眶爆裂骨折手术治疗
球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位置植入生物羊膜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住院45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小梁切除术后球结膜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B组为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C组为单纯小梁切除术(15眼)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6mo,A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1.80~21.22mmHg,B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2.48~21.52mmHg,C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0.60~28.48mmHg,术后6mo条件成功率A、B、C三组分别为93.3%,86.7%,66.7%。结论:生物羊膜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条件成功率。球结膜下植入羊膜操作简单,条件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同时加固了球结膜,减少薄壁滤过泡的发生。
张娇王雅文陈宾李若溪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羊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节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引起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治疗方法也比较局限,为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法,该实验从小胶质细胞方向入手进行探究。在神经病理条件下,激活小胶质细胞能够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但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使损伤进行性加重。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过度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SD大鼠18只,将其随机分为移植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其中模型组、移植组选取左眼进行视神经钳夹造模后分离视网膜和视神经,假手术组只分离视网膜和视神经,不进行钳夹,移植组在损伤后立即向左眼玻璃体内注入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细胞1×108,细胞量为2μL),模型组、假手术组玻璃体内注入等量的PBS,术后15 d全部处死,在灌流固定后取视网膜连带视神经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模型组视神经及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Ox-42以及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移植组视神经及视网膜中Ox-42和TNF-α表达量降低(P<0.05)并且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与视神经损伤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膜和视神经免受损伤。
栾双宇曾亮陈宾田伟颜南陈曦张硕王正东
关键词:视神经视网膜小胶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NF-Α
归芍安宫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归芍安宫胶囊(GSAG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GSAGC对EMS的作用机理。方法:EM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GSAGC高剂量组、GSAGC中剂量组、GSAGC低剂量组、达那唑组及模型组,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四周后观察GSAGC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抑制率及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变化的影响;并用放免法检测GSAGC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SAGC对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GSAGC治疗四周后,和模型组比较,GSAGC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明显缩小(P<0.01,P<0.05),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并且IL-6、TNF-α的含量也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1,P<0.05),同时GSAG也明显减少了模型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P<0.01,P<0.05)。结论:GSAGC对大鼠EM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减少IL-6、TNF-α等免疫因子的生成,使VEGF的生成减少,异位内膜的血管形成被阻断,抑制病灶的形成和生长。
马坚陈宾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率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两种术式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03/2011-07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00例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方法,将术前及术后6mo眼压及视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mo,测定患者平均眼压为14.1±2.73mmHg,显著低于术前(46.8±22.5mmHg);视力>0.3者74例,显著高于术前(0例),P<0.05。仅6例患者出现角膜水肿,均在1wk内自然消退。结论: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给予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能够很好的将眼压控制住,视力恢复快,费用低,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有着广泛的手术适应证。
陈宾马坚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
沈阳市社区居民干眼症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沈阳市社区居民干眼症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3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沈阳市皇姑、沈河、浑南、沈北、于洪5个区抽取1 789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眼部检查。结果沈阳市1 789名社区居民中,干眼症患者450例,干眼症患病率为25.1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教师及公务人员、户外工人、每日戴隐形眼镜时间≥8 h和患糖尿病是沈阳市社区居民干眼症患病的危险因素,无关节炎和每日看手机/电脑/电视<6 h是沈阳市社区居民干眼症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职业、每日戴隐形眼镜时间、每日看手机/电脑/电视时间及糖尿病和关节炎患病情况是沈阳市社区居民干眼症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陈宾栾双宇王正东韩旭赵艳艳杨立君赵凤
关键词:干眼症患病现状影响因素
坏死细胞对周围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坏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周围正常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无糖低氧条件制备血管平滑肌细胞坏死模型,收集坏死细胞培养上清液干预正常细胞。实验设置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的对照组、坏死上清(NCS)干预组、坏死上清与IL-1拮抗剂联合干预组、坏死上清与IL-6拮抗剂联合干预组、IL-1α干预组以及IL-6干预组。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6和CRP m 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CRP、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CS组、IL-1α组和IL-6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显著性增加(P<0.05),同时,NCS和IL-1α组血管平滑肌细胞IL-6表达升高(P<0.05),NCS组、IL-1α组和IL-6组细胞CRP和p-Akt的表达也呈增加趋势(P<0.05);而NCS+IL-1 RA组和NCS+IL-6 RA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较NCS组有所下降(P<0.05),CRP和pAkt的表达也相应有所降低(P<0.05)。结论坏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能通过释放IL-1α促进周围正常细胞IL-6的表达,进而上调CRP和p-Akt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迁移。
孟亮高远陈宾马坚刘永王微赵雅琳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坏死增殖迁移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ION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IO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12/2012-06于我院就诊的前部ION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单眼病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2mL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局部皮下注射治疗,注射部位为患侧眼颞浅动脉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为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经χ2检验,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ION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方法合用并未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具有安全、简单、易行的特点。
陈宾马坚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