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方敏

作品数:113 被引量:336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4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4篇细胞
  • 29篇膀胱
  • 22篇肿瘤
  • 22篇腹腔
  • 22篇腹腔镜
  • 18篇输尿管
  • 18篇尿管
  • 18篇前列腺
  • 17篇结石
  • 16篇手术
  • 15篇膀胱癌
  • 14篇姜黄素
  • 13篇前列腺癌
  • 13篇腺癌
  • 13篇后腹腔
  • 13篇后腹腔镜
  • 12篇膀胱肿瘤
  • 11篇凋亡
  • 10篇输尿管镜
  • 10篇术后

机构

  • 85篇贵阳医学院附...
  • 2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贵州医科大学
  • 5篇贵阳医学院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贵航贵阳医院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安徽省淮北市...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康奈尔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113篇陈方敏
  • 90篇石家齐
  • 63篇李登宝
  • 54篇谷江
  • 32篇贾本忠
  • 27篇孙发
  • 21篇曾甫清
  • 18篇姜锡男
  • 17篇汪柏林
  • 16篇王成跃
  • 15篇严波
  • 14篇任德帅
  • 14篇沈俊
  • 13篇汪良
  • 13篇杨昊
  • 11篇陈程
  • 9篇钟渠梁
  • 8篇童强松
  • 8篇张鹏
  • 8篇李海峰

传媒

  • 1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中华泌尿外科...
  • 6篇2007年贵...
  • 5篇2010年贵...
  • 4篇贵阳医学院学...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贵州医药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CUA201...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 16篇2008
  • 14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2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膀胱、前列腺印戒细胞癌(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和1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化疗和定期膀胱腔内灌注化疗,1例随访9个月后失访,另1例术后7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氟他胺口服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黏液染色(PAS)(-)、癌胚抗原(CEA)(-)、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高分子角蛋白(CKH)(-),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李登宝谷江陈方敏刘俊赵高贤
关键词: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
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分别作用于人膀胱癌EJ细胞、肾小管上皮HKC细胞6~24h后,采用台盼蓝活细胞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DNA片段化原位荧光标记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比率。结果10μmol·L^-1~40μmol·L^-1的,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作用6~24h后,EJ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11%~66.23%(P〈0.05)、8.96%~68.21%(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部分癌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DNA直方图上可见“亚G1峰”,1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13%~23.36%(P〈0.05)、12.42%~28.56%(P〈0.05)。两种前体化合物对HK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同浓度姜黄素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能在体外有效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降低对正常二倍体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深入研制肿瘤靶向性化疗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陆鹏童强松曾甫清姜凤超郑丽端陈方敏张胜民董继华
关键词:膀胱肿瘤姜黄素细胞凋亡
搜索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具备上皮干/祖细胞特征的肾近曲小管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在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寻找具有成体干/祖细胞特征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手术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约50分钟后再次开放血流,以形成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于术后第3、5...
陈方敏姜锡男石家齐严波谷江任德帅李登宝沈俊梁骏
关键词: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文献传递
Wistar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安全、高成功率的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50min后松开,于伤后第3、5、7天取肾,经一系列处理后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在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是否出现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抗原及该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该法造模成功率达93.3%,实验组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Kim-1抗原表达率上升,同时该细胞有明显细胞形态学改变(P>0.05)。结论: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可制备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且成功率高、方法简单。
姜锡男陈方敏石家齐严波谷江张亚李登宝沈俊梁骏任德帅
关键词: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安全、高成功率的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50分钟后松开,于伤后第3、5、7天取肾,经一系列处理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以观察在肾脏近...
姜锡男陈方敏石家齐严波谷江李登宝沈俊梁骏任德帅
关键词: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稳定高表达UroplakinⅡ基因人膀胱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意义
2004年
目的 建立稳定高表达UroplakinII(UPII)基因的人膀胱癌细胞株。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全长UPII结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进行酶切鉴定、核酸序列分析 ,并将其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 0 0 0的介导下转染UPII基因缺陷型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细胞株EJ ,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亚克隆细胞株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Westernblotting方法对亚克隆细胞株进行UPII基因表达鉴定。结果 所获UPII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UPII转染EJ细胞后 ,通过G418持续压力筛选 4周获得亚克隆细胞株EJ/UPII ;RT PCR、Westernblotting均未检测到EJ细胞的UPII基因表达 ,而EJ/UPII细胞中UPII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通过基因转染方法建立了稳定高表达UPII基因的膀胱TCC细胞株 ,为进一步探讨UPII基因在膀胱TCC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靶向生物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陈方敏童强松曾甫清郑丽端汪良董继华鲁功成
关键词:细胞株人膀胱癌细胞基因EJ细胞TCC
局部表面麻醉下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局部表面麻醉在逆行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逆行硬性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3637例。分为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骶麻或腰麻称为椎管内麻醉(IA)阶段和基本采用局部麻醉(LA)辅以镇痛剂(盐酸哌替啶)阶段。回顾性分析两者在1次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疼痛评分、麻醉耐受(有效性)、手术时间,疾病治疗时间、可比的治疗费用等并进行比较。结果:在麻醉耐受度、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疼痛评分、疾病治疗时间、可比的治疗费用有显著差异,LA组的疼痛评分较IA组高(P<0.05),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间和可比治疗费用LA组远低于IA组(P<0.01)。结论:局部表面麻醉下逆行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可行、治疗费用低廉的方法,术中疼痛可一定程度降低手术并发症。
陈方敏石家齐谷江贾本忠李登宝
关键词:输尿管硬镜输尿管结石
增韧基团-姜黄素酯协同二甲双胍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姜黄素酯协同二甲双胍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免疫组化初步鉴定原代与传代PC-3细胞中CD133、CD44的表达。叔丁氧羰基-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酯(Boc-pheny...
张鹏陈方敏石家齐
关键词:前列腺癌靶向二甲双胍干细胞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最新指南解读——暨中国西部专家共识被引量:42
2017年
2016中国西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专家会议于年初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中,各参会专家就目前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最新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同时对CRPC管理中所面临的七大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随着六大CRPC治疗药物相继在美国上市及在CRPC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不仅给CRPC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选择,同时给医务工作者带了在CRPC管理及治疗过程中的困惑,包括:如何选择最佳治疗药物,最佳的药物序贯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疗效指标及如何评估药物疗效等诸多问题。同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泌尿外科医生亦面临着疾病诊断不足,M1-CRPC(metastatic-CRPC)比重较高,西部地区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及患者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差等问题。上述问题在CRPC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至关重要且十分棘手。对此,本次会议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结合参会专家意见及相关指南的推荐共识整理推荐意见如下。
曾浩种铁贺大林魏强陈福宝石家齐罗宏陈方敏陈鹏陈志文雷永虹王东杨德林孙羿
关键词:前列腺癌
腹腔镜下非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非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16例。年龄17~73岁,中位年龄46岁。体重指数18.4~27.3 kg/m2。40例均行腹腔镜下非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最大径、结石表面积、无石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肌酐(SCr)、肾皮质厚度等。 结果本组40例的手术时间为87~142 min,中位值102.5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14~36 min,中位值20.3 min。术中出血量20~120 ml,中位值50 ml,无输血病例。无中转开放手术。结石表面积550~1583 mm2,中位值796 mm2。结石最大径34~72 mm,中位值59 mm。住院时间6~12 d,平均(9.2±2.1)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40),其中漏尿4例,菌血症3例,无尿源性脓毒血症、延迟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3 d复查KUB或腹部CT,5例有残留结石,于术后3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3例排石效果好,余2例部分排石,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7.5%。40例均获随访,术后6个月患侧肾GFR较术前下降(13.3±3.7)ml/min,SCr较术前平均下降27.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IVU及CT检查示患肾皮质萎缩不明显,肾积水较术前减轻,总肾功能有改善。 结论腹腔镜下非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是可行的治疗方式之一,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较少、肾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钟思文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孙发姜锡男陈绪龙唐帅胡瑞洁陈程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