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桂荣

作品数:40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内镜
  • 11篇肿瘤
  • 8篇食管
  • 8篇结肠
  • 8篇溃疡
  • 7篇细胞
  • 6篇胃癌
  • 6篇胃肿瘤
  • 6篇结肠炎
  • 6篇溃疡性
  • 6篇溃疡性结肠炎
  • 5篇凝固术
  • 5篇平滑肌
  • 5篇氩离子
  • 5篇氩离子凝固
  • 5篇氩离子凝固术
  • 5篇活检
  • 4篇流式细胞
  • 4篇病变
  • 4篇超声

机构

  • 40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协和学院

作者

  • 40篇陈桂荣
  • 17篇孙自勤
  • 12篇王要军
  • 12篇权启镇
  • 8篇江学良
  • 8篇李文波
  • 7篇尚瑞莲
  • 7篇张修礼
  • 6篇贾爱芹
  • 6篇耿明
  • 5篇高同胜
  • 5篇刘晓峰
  • 4篇张志坚
  • 4篇潘雪
  • 4篇张培忠
  • 4篇张福洲
  • 3篇尹格平
  • 2篇王瑜萍
  • 2篇李志
  • 2篇齐风

传媒

  • 7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实用医药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人民军医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及癌前病变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观察及意义被引量:1
1995年
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观察113例胃粘膜碱性磷酸酶的AKP的分布特点。其中有95例阳住,阳性率为84%。在单纯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其阳性率分别为14.3%(1/7)、100%(38/38)、88.5%(23/26)和78.6%(33/42);在不同类型胃癌、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粘液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9/19),72.7%(8/11)、42.9%(3/7)和60%(3/5)。
耿明张福洲张培忠高华林刘晓红陈桂荣黄静珍
关键词:胃粘膜胃肿瘤碱性磷酸酶酶细胞化学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粘附分子CD_(54)、CD_(44)的检测被引量:14
1998年
为研究粘附分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4例 UC 患者活检组织及血液中粘附分子 CD_(44)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CD_(54),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UC 患者组织和血液中 CD_(44)、CD_(54)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缓解期 UC 患者上述指标较活动期显著下降(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本文结果提示粘附分子水平增加在 UC 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或监测 UC 患者病情进展及活动转归具有一定意义。
江学良权启镇陈桂荣尹格平孙自勤王要军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粘附分子流式细胞术
大肠腺癌DNA和RNA测定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00年
探讨大肠腺癌DNA和RNA含量的变化意义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985年~ 1992年收治的术后随访 74例病人的大肠腺癌石腊标本重新切片 ,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DNA和RNA含量测定 ,探讨其变化意义与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 :大肠腺癌DNA异倍体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RNA含量与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DNA异倍体和RNA含量大肠腺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和根治术后复发均有关。术后生存 5年以上病人的DNA异倍体出现率和RNA含量较术后 1年内死亡病人为低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DNA和RNA含量测定可作为判断大肠腺癌的恶性程度、估价预后的客观可靠指标。
刘同亭陈桂荣孙自勤王要军赵立群
关键词:大肠癌DNARNA流式细胞术预后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免疫电镜研究
1992年
作者用胃癌MG_7单克隆抗体,对54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其相应抗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免疫电镜研究(包埋后PAP法)。在25例胃癌,7例不典型增生及12例胃炎伴肠化病例中,其阳性率分别为84%(21/25)、42.8%(3/7)、和8%(1/12)。10例正常胃粘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胃癌MG_7单克隆抗体对胃癌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在不同类型的胃癌中,其表达方式不同;部分不典型增生组织MG_7抗原阳性,潜在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
耿明张福洲陈桂荣张培忠黄静珍
关键词:癌前病变免疫电镜胃肿瘤
消化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被引量:7
2015年
21世纪,微创医学是当今医学的主流和趋势[1]。现代消化内镜技术是微创技术的核心,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某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引进纤维内镜起,我国消化内镜诊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新器材、新技术的应用已同世界同步[2]。但目前国内的消化内镜诊疗水平同国际上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各地区内镜技术普及、内镜医师培养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消化内镜医师培训技术落后于技术发展,能够完成复杂、高难度内镜技术的内镜医师较少,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较多[3]。
魏志董伟孙自勤姜艳芳尚瑞莲贾爱芹王要军刘晓峰陈桂荣
关键词:内镜医师内镜技术内镜诊治技术微创医学
活检组织中CD_(44V6)检测不能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
2000年
江学良权启镇陈桂荣孙自勤王要军齐风王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CD44V6活组织检查
碱性磷酸酶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被引量:4
1992年
用超微结构细胞化学方法,观察55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的分布特点及含量,发现在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织中,AKP分布于细胞膜及腺腔的微绒毛;在不典型增生的组织中,除在细胞膜及微绒毛中观察到AKP外,部分病例还见于胞质;胃癌组织内AKP的分布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关;在高分化腺癌中,AKP见于细胞膜上,而在低分化腺癌,则主要存在于胞质内。结果表明:不典型增生可能为肠上皮化生的一个连续过程,部分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有关,而另一部分不典型增生则与低分化腺癌关系密切。
耿明张福洲陈桂荣张培忠黄静珍
关键词:癌前病变酶细胞化学胃肿瘤
579例老年人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1989年
近年来对老年病的研究甚为重视。由于人的寿命延长,胃肠道生理、病理的改变,使胃肠道病多见。现将我院579例60岁以上老年人内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男性487例,女性92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7.3岁,与同期579例17~30岁青年组(平均为23.4岁)作对比观察。
刘永仪于俊基徐俊陈桂荣简燕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胃底慢性炎症性疾病肠道溃疡
内镜超声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 (EUS)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8例疑诊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患者 ,经EUS检查诊断后 ,再经胃镜以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 ,将切除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 ,最后将两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2 3例食管、贲门隆起病变 ,2 5例胃隆起病变 ,EUS检诊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 81%。结论 :EUS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大小能作出准确判断 ,可作为对病变采取进一步检查、治疗的重要依据。
陈桂荣王瑜萍江学良李文波吕瑞锋
关键词:内镜超声食管胃肿瘤
胃癌组织中吞噬细胞糖蛋白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1997年
为探讨胃癌组织中吞噬细胞糖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了23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吞噬细胞糖蛋白的含量,并与胃良性疾病的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织吞噬细胞糖蛋白含量为28.53±5.56%,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的2.24±0.51%(P<0.01);发生转移者31.77±7.59%的含量亦明显高于未转移者的25.39±6.63%(P<0.01)。2例胃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含量分别为7.36%和6.49%,较正常对照组的2.22±0.41%高3倍。提示吞噬细胞糖蛋白与肿瘤转移能力有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病程评估及术前决策方面有重要意义。
潘雪陈桂荣赵王君尹格平孙晓明
关键词:肿瘤活检流式细胞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