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桃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人的发展: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题
- 1995年
- 人的发展: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题陈治桃关于人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同志没有在文字上进行过直接的论述.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到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层底蕴,便能发现这是深藏与蕴含于其发展理论中的重大主题.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实质上是紧紧围绕人的发展这一根本...
- 陈治桃
- 关键词:邓小平发展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标准生产力标准
- 制度安排与人的本质和发展被引量:6
- 2002年
- 人的问题是制度哲学研究的主题,无论从人学的视野研究制度,抑或从制度的层面讨论人学,都共同面临着人与制度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基本问题,本文对制度安排与人和人的本质的相关性,制度安排对人的发展的意义及其价值评价进行哲学思考,以图为制度哲学体系的建构与方法的创新提供可能的帮助。
- 陈治桃
- 对悉尼·胡克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评析
- 2011年
- 悉尼·胡克是"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不存在所谓"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蜕变为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他以实用主义哲学改造实践唯物主义,以工具主义的方法改造唯物辩证法,以狭隘的经验主义改造能动的反映论,以变相的英雄史观改造唯物史观,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制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面对立论。
- 陈治桃朱传棨
- 关键词: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
- 社会转型与道德主体建构
- 1997年
- 陈治桃
- 关键词:道德主体社会转型工业文明社会责任意识目标指向农业文明
-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宏观把握生产力标准——读《怎样看待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
- 1991年
- 自中共十三大提出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来,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现实功能便在我国的政治、经济以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以深刻的昭示。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包括诠释。
- 陈治桃
- 关键词:生产力标准现实性政治标准道德标准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之浅论——读《神圣家族》笔记之一被引量:2
- 2007年
- 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是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前提。《神圣家族》这部著作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他们在批判鲍威尔的错误观点中,马克思在理论上着重阐明了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理论;恩格斯则从实践上着重论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不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截然分离开来,更不能完全对立起来。
- 朱传棨陈治桃
-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民群众
- 毛泽东价值观及其时代风范
- 1994年
- 毛泽东价值观及其时代风范陈治桃,张华一、毛泽东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毛泽东的价值观体系的构建,是以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从人的价值存在的依据、价值评价的尺度、价值实现的方式与途径、价值提高的根源等各个层面上展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价值...
- 陈治桃张华
- 关键词:毛泽东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集体主义《毛泽东选集》
- 论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深层底蕴
- 1995年
- 邓小平同志辩证法思想的深层底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坚持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姓“社”姓“资”问题;三、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
- 陈治桃
- 关键词:深层底蕴辩证法思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两个基本点发展生产力
- 恩格斯的人学理论与现代主题——兼评西方学者的若干观点
- 1991年
- 西方学者对恩格斯观点的诸多责难、诋毁和攻击,最集中的莫过于他的人学理论了。本世纪以来,无论归属于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思潮的西方学者论及恩格斯时,都在不同程度上将恩格的哲学评判为“一块人学空场”。具有代表性的是诺曼·莱文、悉尼·胡克和麦克莱伦,他们都断言,由于恩格斯的自然观、历史观同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根本对立,而形成了所谓“马克思反对恩格斯的可悲骗局”。然而。
- 陈治桃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私有制西方学者社会属性
- 生态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生态化被引量:14
- 2002年
-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从生态问题到政治关注这一全球发展态势的透视 ,以及对当代我国社会生态与政治交互作用的分析 ,强调生态问题和政治的紧密关联度。揭示了生态问题对我国政治层面的影响 ;从理论上厘清了我国生态政治化过程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解决生态政治化问题的途径是采取综合性措施 ,努力促进政治生态化 ,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群众。
- 陈治桃李三虎
- 关键词:生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