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鸿武

作品数:36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8篇心肌
  • 15篇介入
  • 14篇动脉
  • 13篇心肌梗死
  • 13篇梗死
  • 12篇介入治疗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动脉介入治疗
  • 9篇冠状动脉介入
  • 9篇冠状动脉介入...
  • 8篇血管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7篇预后
  • 7篇经皮冠状动脉...
  • 7篇经皮冠状动脉...
  • 6篇ST段
  • 6篇ST段抬高
  • 4篇心率

机构

  • 2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省心血管...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合肥市第一人...
  • 2篇安徽省六安市...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皖西卫生职业...
  • 1篇安徽省立友谊...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6篇陈鸿武
  • 29篇马礼坤
  • 25篇冯克福
  • 23篇余华
  • 13篇胡昊
  • 7篇郑丽梅
  • 7篇周俊岭
  • 5篇韩晓萍
  • 5篇孔祥勇
  • 4篇叶琪
  • 4篇严激
  • 4篇余晓凡
  • 3篇黄向阳
  • 2篇华锦胜
  • 2篇叶祺
  • 2篇余东彪
  • 2篇陆闻生
  • 2篇夏铭蔚
  • 2篇丁晓梅
  • 2篇张晓红

传媒

  • 12篇中国临床保健...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对非糖尿病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rEMI)的非糖尿病患者急性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方法:分析我院近5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共278例,所有患者均行直接PCI治疗.入...
胡昊马礼坤余华冯克福陈鸿武周俊岭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糖化血红蛋白预后评估
药物支架术后再狭窄合并管腔正性重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随访一例
2012年
患者男性,80岁,因活动后胸痛3年余,再发加重2月于2011年3月10日入院。2007年9月15日因反复发作活动后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左前降支近中段、回旋支远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重度弥漫性狭窄。同时分别于左前降支串联置入2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胡昊马礼坤余华冯克福陈鸿武周俊岭
关键词: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支架术后再狭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随访管腔左前降支
一次和分次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评估一次和分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615例STEMI合并MVD患者,术后随访3年,排除失访及脱落患者,最终共纳入580例患者,分为一次PCI组(239例)和分次PCI组(341例)。研究终点是3年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结果3年的随访中,分次PCI组的MACE发生率为10.9%,一次PCI组为16.7%(P=0.040),同时,分次PCI较一次PCI完全血运重建能有效降低由心原性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组成的复合终点(P=0.020)。经多因素Cox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分次PCI组较一次PCI组仍能降低3年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HR 0.526,95%CI 0.325~0.849,P=0.009)。结论与一次PCI完全血运重建相比,分次PCI完全血运重建治疗能降低STEMI合并MVD患者术后3年由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TVR组成的MACE发生率。
孙号众余晓凡陈鸿武陈鸿武华锦胜
关键词:多支血管病变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高风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对抗血小板治疗低反应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行高风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关系,以期了解MPV对两种药物治疗低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且行高风险PCI治疗的患者共7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600 mg,次日开始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的维持治疗。负荷量给药24 h后采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率。以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50%作为阿司匹林低反应的指标,据此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反应组(AL)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30%作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指标,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CL)和氯吡格雷敏感组(CS),分别比较不同药物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手术相关资料及MPV水平。结果共有27例(36.5%)患者发生CL,21例(28.4%)患者发生AL。CL组的MPV水平显著高于CS组,同样AL组的MPV水平也显著高于AS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MPV增高是AL的独立预测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L的发生与MPV增高也有密切关系(OR=4.170,95%CI:1.971~8.823,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分析,MPV预测CL、AL的最佳截点分别为9.95 f L和10.65 f L,敏感性为100%和81.0%,特异性为55.3%和37.7%(CL曲线下面积:0.861,95%CI:0.779~0.942,P<0.01;AL曲线下面积:0.732,95%CI:0.609~0.856,P=0.002)。结论在高风险PCI的患者中,高MPV水平是CL、AL的独立预测指标。
李梦云丁晓梅孔祥勇陈鸿武朱红军赵家鑫
关键词:心肌血管重建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脆弱性及其评估被引量:3
2015年
脆弱性(Frailty)是一种表现为生理上保护能力下降和应激能力减弱的综合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增多,近年来脆弱性评估已受到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倍加关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老年人群中脆弱性的患病率大约占10%。依据研究方法和评估工具的不同,在老年心血管患者中脆弱性患病率从10%至60%不等。
马礼坤陈鸿武
关键词:脆弱性评估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患者老年心血管病应激能力冠心病监护病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联合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危重冠心病患者74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在危重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联合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0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74例危重冠心病患者,PCI术中均联合使用IABP,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Killip III级)或心源性休克(CS)65例,左主干并三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但有外科CABG禁忌症5例,三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并心功能低下4例。结果6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Killip III级)或C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2例(33.8%),绝大多数死于泵衰竭,其中11例是PCI术中出现心源性休克后补救性植入IABP的,没有与植入IABP并发症有关的死亡;另外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Killip III级)而PCI术前植入IABP的40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结论危重冠心病患者在PCI术时,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泵衰竭的患者,尽早在PCI术前联合使用IABP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
陈鸿武陈鸿武马礼坤冯克福余华周俊岭冯克福郑丽梅胡昊
关键词:主动脉内气囊泵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对非糖尿病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非糖尿病患者急性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共278例,所有患者均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入院后即刻检测血糖及Hb A1c。1年死亡率为主要不良结果,30天死亡率为次要不良结果。结果 Hb A1c升高水平和血糖升高水平均与30天死亡率与1年死亡率有关。排除早期死亡(30 d内)影响因素之后,Hb A1c仍然与1年死亡率有关,而血糖水平与之无关。心肌梗死的范围与血糖水平有关,而与Hb A1c水平无关。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糖尿病患者,不论是血糖水平升高还是Hb A1c水平升高均与不良结果有关。这两种指标反映出不同的患病人群预后的差异可能归因于不同的机制。两种指标的检测能帮助我们对于高危人群的识别。
胡昊胡昊马礼坤冯克福余华周俊岭冯克福严激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红蛋白类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年龄70岁以上因ACS住院接受PCI术的老年患者,术前经检查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适宜行桡动脉置管,并选择经桡动脉穿刺PCI者51例为桡动脉组,对照组97例为同时期年龄70岁以上采取经股动脉穿刺PCI的ACS者(股动脉组)。观察两组PCI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和统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血管病变特征基本相同。桡动脉组PCI的成功率为94.1%,股动脉组为96.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造影剂用量和X线曝光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心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桡动脉组(2.0%)显著低于股动脉组(21.7%)(P<0.01)。桡动脉组术后平均绝对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分别P<0.01和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老年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PCI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马礼坤余华冯克福陈鸿武夏铭蔚孙建琦韩晓萍叶琪郑丽梅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桡动脉股动脉
心肌桥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一例
2012年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是冠状动脉造影中比较常见的征像,且一般认为心肌桥是一种良性经过,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明显的症状。但近期我们救治1例因心肌桥导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79岁,体重62kg,退休。因"用力排便时突发胸痛1小时"转入我科。患者因化脓性阑尾炎并发阑尾脓肿入我院急诊外科行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入院常规心电图见:窦性心律(图1)。第3天晚上9点在用力排大便时突发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大汗,无晕厥。
陈鸿武马礼坤余华冯克福胡昊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桥化脓性阑尾炎突发胸痛常规心电图病理性杂音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97例发病3周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梗塞相关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使用药物洗脱支架(包括雷帕霉素及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并于术后(26.5±10.6)个月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必要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血管重建术)。结果125枚药物洗脱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支架90枚,紫杉醇药物支架35枚)植入97个梗塞相关动脉,支架长度(24.4±6.1)mm,支架直径(3.0±0.4)mm;支架植入成功率100%。5例(5.2%)死亡,其中3例死于慢性心力衰竭,1例死于脑梗死,1例于术后1月死于可能的血栓形成;1例(1.0%)术后1周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而行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术;1例因非靶血管病变致心绞痛于术后3月转外院行CABG术;无一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非致死性再梗。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安全、有效,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陈鸿武马礼坤余华冯克福
关键词:心肌梗塞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