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糖皮质
  • 2篇细胞
  • 2篇利塞膦酸钠
  • 2篇激素
  • 2篇激素相关
  • 2篇教学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本科
  • 2篇本科生
  • 1篇滴数
  • 1篇新生大鼠
  • 1篇信息化
  • 1篇学士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性
  • 1篇血栓性血小板...
  • 1篇血栓性血小板...
  • 1篇血小板

机构

  • 10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大连市医学会
  • 1篇辽宁何氏医学...

作者

  • 10篇隋晓燕
  • 4篇孔晓丹
  • 3篇王红江
  • 2篇郑英花
  • 2篇邢一达
  • 2篇刘海燕
  • 2篇张彦
  • 1篇徐立新
  • 1篇何绘敏
  • 1篇侯力
  • 1篇张璐
  • 1篇张旗
  • 1篇李冬
  • 1篇张仲慧
  • 1篇袁亮
  • 1篇吕申
  • 1篇曲云霞
  • 1篇张策
  • 1篇蒋晶
  • 1篇王玉川

传媒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克输注开始时间精确输液滴数调节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类克治疗中,精确输注开始时间时输液滴数的调节,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次使用类克治疗的风湿病患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头皮针连接输液器中生理盐水作为引液开始输注类克,并计算输注开始时间及输液滴数;观察组患者采用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建立静脉通路后直接连接类克稀释液,并计算输注开始时间及输液滴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确类克输注开始时间的滴数调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隋晓燕孔晓丹王玉川
关键词:类克
MK-801和硫酸镁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
2003年
[目的 ]研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时MK - 80 1和硫酸镁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影响。 [方法 ]选用新生 7日大鼠制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 ,共分为 4组。 (1)正常组 :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后在动脉下置线 ,不结扎亦不低氧。 (2 )缺氧缺血处理组 :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 .1mL/只。 (3)MK - 80 1处理组 :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MK - 80 11mg·kg- 1。 (4 )硫酸镁处理组 :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硫酸镁 30 0mg·kg- 1。上述各组每组 5只。均在模型后 2 4h断头处死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FGF。 [结果 ]缺氧缺血侧 (左侧 )大脑皮层bFGF阳性神经细胞数显著多于 (P <0 .0 1)正常组 ;MK - 80 1组及硫酸镁组。 [结论 ]大脑缺氧缺血后MK - 80 1及硫酸镁可上调bFGF ,具有保护脑组织作用。
何绘敏曲云霞隋晓燕徐立新侯力吕申
关键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MK-801硫酸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儿童发热解热剂的应用评价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不同退热药物及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发热患儿 161例 ,分赖氨匹林组 (Ⅰ组 ) 62例静脉点滴 ,布洛芬组 (Ⅱ组 ) 45例 ,予布洛芬口服 ,对乙酰氨基酚组 (Ⅲ组 ) 54例予口服或灌肠 ,分别于用药后 15min、30min和 60min测体温。结果 :Ⅰ组与Ⅱ组比较 :服药后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Ⅱ组与Ⅲ组比较 :服药 30min、60min后差异显著 ,而用药 60min时Ⅰ组与Ⅱ组有差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法与保留灌肠法比较 ,差异不显著。结论 :静脉用赖氨匹林起效快 ,疗效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口服布洛芬疗效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退热持续时间上 :服药 60min后比较 ,布洛芬优于赖氨匹林 ,退热时间较长。
李冬隋晓燕
关键词:儿童发热解热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免疫吸附治疗风湿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改革护理模式,观察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免疫吸附治疗风湿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行免疫吸附治疗的风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和对照组(n=30,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2±0.9)d,而对照组为(9.4±1.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0,P=0.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管通路堵塞及血栓的发生率有所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在免疫吸附治疗风湿病中实行医护一体化新模式,具有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深化护理内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隋晓燕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免疫吸附护理
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9例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应用碳酸钙600mg/d口服,阿法骨化醇0.25μ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加利塞膦酸钠每日10mg口服,疗程6个月。各组用药前后分别检测骨密度、血钙磷、同时比较2组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骨密度、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二组治疗前后血钙、磷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二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塞膦酸钠是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安全有效的药物。
张彦孔晓丹袁亮王红江刘海燕隋晓燕
关键词:利塞膦酸钠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
脱敏疗法用于L-AS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2006年
黄鹤隋晓燕
关键词:脱敏疗法
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为观察利塞磷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将59例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应用碳酸钙600 mg/d口服,阿法骨化醇0.25μg/d 2...
张彦孔晓丹王红江刘海燕邢一达张琦隋晓燕
临床病例评析——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便及时、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在总结我院诊治1例SS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治经过的基础上,分析SS合并微血管血栓一出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治疗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SS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伤和发热;治疗上首选血浆置换,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结论SS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病情进展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高,需予重视。
王红江孔晓丹邢一达隋晓燕张旗张仲慧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新模式应用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新模式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5级110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2016级105名护理本科生为试验组,在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基础上,利用企业微信设计并构建“教学在线”移动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同时,邀请内科学授课教师加入平台,同步进行线上教师间、师生间互动及教学资源上传。比较2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并于学期末进行护理本科生对内科护理学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教师和学生对应用移动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及平台功能持肯定态度,6/7的教师和94.3%(99/105)的学生支持推广该辅助教学模式,所有教师及大多数学生(92.4%,97/105),认为内科学授课教师的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应用移动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后,护理本科生对内科护理学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对照组和试验组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分别为(4.00±0.42)、(4.83±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6,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为(80.90±5.11)、(74.86±7.3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0,P<0.05)。结论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屠影纪慧丹张铎龄隋晓燕李鉴霖郑英花
关键词:信息化护理本科生
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教学软环境评价的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软环境的评价,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软环境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大连市2所护理高等院校326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护理教学软环境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中14名护理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软环境评价总分为(4.17±0.80)分。访谈结果共提炼4个主题:教学观念、教学评价体系需进一步更新完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但临床实践机会不足;教师业务能力强,但教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较局限,学习效果不理想。结论护理本科生对目前临床护理教学软环境评价比较满意,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管理者应针对现存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营造良好的临床护理教学软环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郑英花张策蒋晶隋晓燕张璐栾华刘玉
关键词:教育护理学士临床教学软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