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伟立

作品数:16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学成
  • 7篇化学成分
  • 7篇化学成分研究
  • 3篇质谱
  • 3篇三萜
  • 3篇桑叶
  • 3篇微波消解
  • 2篇等离子体质谱
  • 2篇电感耦合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延胡索
  • 2篇药材
  • 2篇液相色谱
  • 2篇异喹啉
  • 2篇异喹啉类
  • 2篇异喹啉类生物...
  • 2篇色谱
  • 2篇生物碱
  • 2篇气生

机构

  • 9篇暨南大学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澳门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6篇韩伟立
  • 7篇叶文才
  • 5篇沈梅
  • 5篇张晓琦
  • 3篇石俊敏
  • 2篇陈凌云
  • 2篇张庆文
  • 1篇孙辉
  • 1篇轧霁
  • 1篇杨雪梅
  • 1篇张云天
  • 1篇张冬梅
  • 1篇潘一乐
  • 1篇邓丽娟
  • 1篇刘利
  • 1篇陈锡桥
  • 1篇陈丽新
  • 1篇万新祥
  • 1篇景莹
  • 1篇刘俊珊

传媒

  • 3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叶榕气生根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研究小叶榕气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1)、3β-乙酸酯-11-羰基-乌苏烷-12-烯(2)、齐墩果酸(3)、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4)、白桦酸(5)、pyracrenic acid(6)、platanic acid(7)、isowigtheone(8)、myrsininone A(9)、derrone(10)、alpinumisoflavone(11)、原儿茶酸甲酯(12)。结论:化合物4、6和12为首次从榕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1为首次从小叶榕中分离得到。
江蓓韩伟立张庆文张晓琦叶文才
关键词:小叶榕榕属气生根化学成分三萜
蒙桑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蒙桑Mo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肌醇c(3)、moracin M(4)、moracin M3-O-β-D-glucopyranoside(5)、umbelliferone(6)、scopoletin(7)、syringaresinol(8)、2,4,2′,4′-tetrahydroxychalcone(9)和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3、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9为一新天然产物。
景莹张晓琦韩伟立张云天叶文才
关键词:化学成分
华桑叶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叶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桑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1,4-dideoxy-1,4-imino-D-arabinitol(3)、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in(4)、4-O-β-D-glucopyranosylfagomine(5)、1,4-dideoxy-1,4-imino-(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6)、肌醇c(7)。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韩伟立张晓琦轧霁赖烨才叶文才
关键词:化学成分
微波消解-ICP-MS测定能力验证样品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实验过程的数学模型,对由北京中实国金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中心提供的能力验证项目中的大米粉(NTL PT-0483)进行镉含量的测定,并对实验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计算其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
韩伟立沈梅陈凌云马安德
关键词:ICP-MS不确定度
广东省农耕土壤中四溴双酚A与六溴环十二烷的含量调查及其蓄积水平估算被引量:5
2017年
以广东省的农耕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HPLC-MS/MS法对粤北、粤东、粤西、珠三角地区6个市18个县的360份土壤样品中四溴双酚A(TBBPA)与六溴环十二烷(HBCDs)3种异构体的含量进行测定,旨在探明广东省农耕土壤中两种阻燃剂的含量、分布、异构体的构成特征,并对广东省农耕土壤中TBBPA与HBCDs的蓄积情况进行评估,以期为两者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广东省农耕土壤中TBBPA与∑HBCDs(α、β、γ-HBCD之和)的含量范围分别为ND—7.43 ng·g^(-1)dw和ND—3.85 ng·g^(-1)dw,均值分别为0.61 ng·g^(-1)dw和0.68 ng·g^(-1)dw.(2)在采样涉及的6个市中,TBBPA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佛山(0.91 ng·g^(-1)dw)>湛江(0.90 ng·g^(-1)dw)>汕头(0.82 ng·g^(-1)dw)>肇庆(0.44 ng·g^(-1)dw)>惠州(0.34 ng·g^(-1)dw)>韶关(0.24 ng·g^(-1)dw),∑HBCDs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汕头(0.98 ng·g^(-1)dw)>惠州(0.97 ng·g^(-1)dw)>佛山(0.77 ng·g^(-1)dw)>湛江(0.72 ng·g^(-1)dw)>肇庆(0.35 ng·g^(-1)dw)>韶关(0.28 ng·g^(-1)dw).各采样市之间的农耕土壤中TBBPA浓度和HBCDs浓度均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方差分析,P<0.001),工业和经济更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农耕土壤中的TBBPA与HBCDs浓度明显高于粤北山区.当地阻燃剂使用相关工业年产值与∑HBCDs在农耕土壤中的污染浓度均有强相关性(P=0.021,Spearman相关系数=0.829).(3)广东省农耕土壤中α-HBCD、β-HBCD、γ-HBCD的平均丰度分别为36.1%、9.0%、54.9%,与工业产品中三者的比例有所不同,说明HBCDs在环境蓄积过程中发生了转化与重排.(4)广东省农耕土壤中的TBBPA蓄积量为4.57 t,HBCDs的蓄积量为5.10 t,说明该两种化合物在广东省农耕土壤中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蓄积.
夏炎韩伟立马安德
关键词:四溴双酚A六溴环十二烷
鲁桑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6
2007年
目的:研究鲁桑Morus multicauli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鲁桑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m ine(2),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 in(3),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5),槲皮素(6),莨菪亭(7),D-天门冬氨酸(8),L-脯氨酸(9),D-α-丙氨酸(10),肌醇c(11),胡萝卜苷(12)。结论:以上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韩伟立刘利张晓琦叶文才潘一乐姚新生
关键词:化学成分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药材中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含量被引量:11
2015年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7种主要异喹啉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来源延胡索中异喹啉生物碱的含量。采用Agilent SB C18柱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的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至5.0),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在2.0~40.1、2.0~39.5、5.1~101.3、5.0~99.8、2.1~41.2、5.0~100.1μg/m L和2.0~39.7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6%、96.1%、96.5%、101.4%、101.9%、97.3%和102.3%,RSD分别为2.77%、2.50%、3.33%、4.18%、2.93%、2.86%和2.60%。不同来源延胡索样品中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研究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延胡索原药材质量控制。
赵新娟沈梅石俊敏韩伟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异喹啉类生物碱延胡索
救必应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对救必应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铁冬青酸(Ⅰ)、坡模醇酸(Ⅱ)、具栖冬青苷(Ⅲ)、苦丁冬青苷H(Ⅳ)、3-O-α-L-吡喃阿拉伯糖-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Ⅴ)、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丁香苷(Ⅸ)、芥子醛葡萄糖苷(Ⅹ)、β-谷甾醇(Ⅺ)和胡萝卜苷(Ⅻ)。其中,化合物Ⅱ、Ⅳ~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孙辉张晓琦蔡艳韩伟立王英叶文才
关键词:救必应化学成分三萜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被引量:25
2011年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方法,从延胡索根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包括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二氢白屈菜红碱(1)、去氢紫堇碱(2)、四氢非洲防己胺(3)、异紫堇球碱(4)、紫堇碱(5)、四氢黄连碱(6)、药根碱(7)、黄连碱(8)、小檗碱(12)、巴马汀(13)和延胡索乙素(14);2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9)和大黄素甲醚(10);1个三萜类化合物,即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11)和3个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15)、β-谷甾醇(16)和胡萝卜苷(17)。其中,化合物9~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石俊敏韩伟立叶文才陈锡桥王一涛张庆文
关键词:延胡索异喹啉类生物碱蒽醌三萜
蟾毒内酯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蟾毒内酯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① 采用MTT法和肿瘤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评价蟾毒内酯类化合物的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②联合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和Transwell小室法评价沙蟾毒精对新生血管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③运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现象.④运用siRNA基因沉默技术、免疫荧光法、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⑤采用彗星实验、ITC和光谱法研究其对DNA的作用.结果①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大部分蟾毒内酯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中沙蟾毒精和蟾毒它灵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1-7].②沙蟾毒精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粘附、运动、迁移和侵袭,也可抑制肿瘤血管新生[10-12].③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可阻滞肝癌细胞于G2/M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1,5,6,11].④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蟾毒内酯化合物可通过激活ClC-3型氯离子通道,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活化,mTOR可能同时参与沙蟾毒精诱导的凋亡和自噬,且自噬可能拮抗沙蟾毒精诱导的凋亡[12-14].⑤沙蟾毒精和嚏根草素可导致DNA损伤,启动ATM/ATR-Chk1/Chk2-Cdc25C信号通路抑制抑制CDK1-CyclinB1酶的激活[13];光谱法研究结果显示沙蟾毒精可以插入DNA链;Molecularmodeling模拟了沙蟾毒精的吡喃环部分可以与DNA链中GT碱基对形成氢键.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蟾毒内酯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蟾毒内酯类化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张冬梅邓丽娟刘俊珊胡丽萍彭群龙田海研韩伟立李媛曹惠慧陈丽新叶文才
关键词:自噬PI3K/AKT/MTORDNA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