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行发

作品数:228 被引量:1,43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7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49篇天文地球
  • 1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机械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电子电信
  • 5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8篇遥感
  • 30篇定标
  • 30篇图像
  • 20篇气溶胶
  • 19篇反演
  • 16篇辐射定标
  • 15篇相机
  • 14篇卫星
  • 13篇地表
  • 13篇偏振
  • 12篇热红外
  • 11篇遥感图像
  • 11篇MODIS
  • 10篇CCD相机
  • 9篇遥感影像
  • 8篇光学厚度
  • 8篇HJ-1B
  • 7篇散射
  • 7篇像元
  • 7篇航天

机构

  • 186篇中国科学院
  • 43篇中国科学院遥...
  • 38篇中国科学院研...
  • 22篇电子科技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资源卫星...
  • 10篇福建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大学
  • 7篇北京交通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测绘科学...
  • 4篇国家卫星气象...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北华航天工业...
  • 2篇内蒙古建筑职...

作者

  • 228篇顾行发
  • 168篇余涛
  • 47篇高海亮
  • 43篇李家国
  • 34篇孟庆岩
  • 27篇李小英
  • 23篇陈良富
  • 21篇程天海
  • 19篇郭红
  • 18篇胡新礼
  • 18篇田国良
  • 18篇李正强
  • 17篇赵利民
  • 16篇许华
  • 15篇谢东海
  • 14篇孙源
  • 14篇陈兴峰
  • 12篇巩慧
  • 11篇李娟
  • 10篇柳钦火

传媒

  • 39篇遥感学报
  • 18篇光谱学与光谱...
  • 13篇遥感信息
  • 11篇红外与毫米波...
  • 9篇中国科学(E...
  • 8篇微计算机信息
  • 6篇中国科学:技...
  • 5篇物理学报
  • 5篇国土资源遥感
  • 5篇测绘科学
  • 4篇遥感技术与应...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计算机工程
  • 3篇地理空间信息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3篇2008海峡...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测绘学报
  • 2篇地震
  • 2篇红外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21篇2014
  • 25篇2013
  • 37篇2012
  • 30篇2011
  • 19篇2010
  • 17篇2009
  • 17篇2008
  • 5篇2007
  • 20篇2006
  • 11篇2005
  • 1篇1999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载对地观测偏振传感器及其大气遥感应用被引量:11
2019年
偏振反映电磁波的方向特性,是除强度之外电磁波的另一维度的信息。在电磁波与大气颗粒物的相互作用中,偏振由于其对颗粒物物理特征的高敏感性,可以有效提高卫星遥感探测的丰度和精度,改善对大气中特性复杂的气溶胶和云等成分的探测能力。首次综合介绍了我国研制的4种类型星载对地观测偏振传感器,包括多角度偏振相机、推扫式偏振成像仪、摆扫式偏振仪、多通道偏振辐射计,并分析了代表性的国产偏振传感器的指标参数,总结了各类载荷的探测能力。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星载偏振传感器的主要定标方法,包括发射前实验室定标、星上定标和在轨定标。偏振载荷具有增加卫星观测维度和精度、对大气颗粒物粒径和形状特征敏感、改善弱信号探测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能够获取全球范围内高精度的大气气溶胶和云参数。星载对地观测偏振传感器具有广阔的大气遥感应用空间和潜力,可在细颗粒物PM2.5卫星遥感、关键气候因子观测及评估、极端环境事件监测、气溶胶生态效应评估、对地观测高精度大气校正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李正强谢一凇洪津王中挺王舒鹏孙晓兵乔延利顾行发
关键词:偏振大气遥感定标
针对HJ-1B的水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HJ-1B热红外波段数据进行了水表温度反演。数据定标后,利用水体指数对HJ-1B热红外数据进行了水体识别,识别后直接对水体区域进行编程处理。在模型方面,考虑了HJ-1B热红外通道波谱响应函数的影响,利用MODTRAN4模型修正了Jimenez-Munoz和Sobrino提出的单通道算法,算法的参数"水汽含量"从MOD05水汽产品中取得。最后利用相同时间段内MODIS的海表面温度产品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抽取的1211个验证点中相对误差在5%以下的占78.695%,可以认为利用HJ-1B热红外数据进行水表面温度反演是可行的。
高玉川梁洪有李家国余涛顾行发
关键词:HJ-1BMODIS
分型海面对极化电磁波散射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海面粗糙度对电磁波极化信号有显著影响。应用分型二维海面模型模拟了海面的起伏形态,再通过极化散射矩阵﹑斯托克斯矩阵以及极化电磁波散射理论,对大量的散射海面进行模拟研究后得出,电磁波的角偏移只与受照射的雷达入射角相关,与海面的粗糙度及主浪波长均无关,进一步分析得出电磁波的偏心率仅在主浪波长改变的时刻改变。
郭丁顾行发余涛谢涛
关键词:极化海面SAR
基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地震空间分布集中趋势特性被引量:2
2015年
地震序列的时空相关性在地震运动趋势分析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时空相关性的一个最直接作用是一个强震发生以后促使一定空间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地震群的发生。该文借助现有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通过均数中心,加权均数中心,几何均数中心和调和均数中心函数,尝试探索一种空间相关性方法来描述强震与其震后临近的非强震之间的相关性与趋势特性。该文研究工作中,相关性和趋势特性的物理基础是在地理学第一定律的背景下讨论的——任何事物之间时空相关。均数中心函数方法应用于中国境内地区。结果显示,中国境内强震震后的余震群并非以强震为均数中心均匀分布,其均数中心与强震空间位置存在明显偏移特征。
郑文锋李晓璐顾行发LAM Nina刘珊谢建军
关键词:地震
CBERS02B卫星CCD相机在轨辐射定标与真实性检验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贡格尔实验场对CBERS02B卫星进行场地反射率基法辐射定标,获得CCD相机可见近红外波段的绝对辐射定标系数,利用敦煌实验场对定标系数进行了真实性检验。结果表明:此次定标结果和测量值非常吻合,定标系数可信度高。
巩慧田国良余涛顾行发高海亮李小英
黄海浒苔灾害遥感立体监测被引量:28
2011年
2008年夏天,浒苔在黄海、东海海域第一次大规模爆发,成为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了第29届青岛奥帆赛的正常举办。利用卫星、航空、船舶等不同平台的遥感方式对浒苔灾害进行实时、连续、动态的立体监测。首先介绍了立体监测系统的构成;然后在通过对浒苔、海水灾害现场光谱测量的基础上分析浒苔光谱特征,并结合多平台、多传感器、多光谱遥感数据的特点,建立了浒苔信息提取模型;最后对不同平台的遥感监测结果进行了比对,结合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浒苔灾害演变趋势;通过第29届奥帆赛区及周边海域应急监测的应用,证明该立体监测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顾行发陈兴峰尹球李正强许华邵芸李紫薇
关键词:浒苔海洋灾害
40年的跨越—中国航天遥感蓬勃发展中的“三大战役”被引量:19
2016年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多家单位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开展了腾冲航空遥感试验、天津-渤海湾环境遥感试验和二滩水能开发遥感试验三项遥感科学试验,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了中国对遥感技术应用的认识,培养出一大批遥感科学技术人才和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这3项试验成功地将遥感综合应用系统性地引入中国,标志着中国多领域遥感应用的起步,被称为中国遥感的"三大战役"。经过40年快速发展、积累酝酿、大胆创新、快速迭代,中国航天遥感应用迈过了几个重要阶段,正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发展。为顺应科技、经济、社会以及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需求,中国适时实施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进一步推进中国航天遥感应用从追赶国外先进技术到强化自主创新的转变,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可谓之为新"三大战役"。结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通过新三大战役的实施,必将深化"走出去"战略,拓展全球服务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向新的历史发展高度迈进。
顾行发余涛田国良周上益魏成阶李娟余琦刘东晖卫征孟庆岩徐辉郭红周翔王春梅臧文乾黄祥志高海亮郑逢杰刘苗王栋赵亚萌魏香琴孙源李斌廖戬任芯雨
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适应中国民用航天遥感从科学试验向业务服务模式转变,更好地探索、了解与解决应用需求与航天遥感系统对接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航天遥感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适时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10余年来,论证中心以航天遥感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概念、理论方法、技术工程与应用研究。本文是论证中心团队长期从事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介绍了遥感论证初步认知、遥感论证关注问题、遥感论证理论体系与模型方法集、遥感论证能力建设及遥感论证实践等方面内容,给出了遥感论证定义并详细分析了研究范围和内容,提出了由知识维、进程维和逻辑维所组成的遥感论证作用域3维空间结构,指出社会发展加快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带动整个航天遥感数据信息链向更大规模、更短响应时间周期、更综合数据集成、更高数据质量、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航天遥感系统将进入新的"智慧遥感"发展阶段。得益于十余年来中国民用航天快速发展,我们经历了风云三号新型载荷校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器论证、环境星应用工程论证等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理论方法的突破,并应用到2030民用航天发展规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规划等论证当中。经过不断实践,快速迭代,形成了遥感论证理论体系及相应的十大模型方法,包括遥感信息流模型、遥感信息特征模型、遥感信息应用模型、遥感信息量分析模型、遥感数据工程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结构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状态描述模型、航天遥感系统质量模型、航天遥感系统发展动力模型及能力体系模型。这些模型方法全面反映了航天�
顾行发余涛高军田国良王春梅郑逢杰李娟董文米晓飞胡新礼谢勇孟庆岩刘其悦杨健卫征张周威方莉林英豪高海亮赵利民郑利娟刘苗李玲玲孙源程洋张雅洲黄祥志臧文乾徐辉吴�
关键词:信息流
TM遥感影像的地形辐射校正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从地面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和临近地形反射附加的辐射三个方面分析计算地面每个像元的太阳总辐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表真实反射率恢复模型,实现对地形的辐射校正。在算法实现上,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IDL),结合6S大气校正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编程实现。利用北京山区的TM遥感影像所做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卫星影像中地形的影响,为影像的后续处理提供更真实的信息。
陈志明李家国余涛顾行发林广发
关键词:地形辐射校正IDL数字高程模型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热红外通道的交叉辐射定标被引量:25
2006年
以TERRA MODIS传感器热红外31通道为参考标准,完成对CBERS-02 IRMSS传感器热红外通道的交叉辐射定标.在与MODIS相应通道的交叉辐射定标中选取了2004年8月~12月间的7次双星同步观测青海湖和太湖的昼夜数据,通过两传感器相应通道间的光谱匹配,利用MODIS数据推算IRMSS的入瞳辐亮度,再从IRMSS影像上提取对应的DN值.对交叉定标获取的数据,进行多点线性回归,获得定标系数:增益8.0567,单位:DN/(W/m^2/sr^1/μm^1);截距47.892,单位:DN.并对定标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取的定标系数精度与MODIS定标数据相当,可以满足定量化应用的需要。
张勇顾行发余涛张玉香祁瑞利李小文
关键词:热红外通道光谱匹配交叉定标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