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嵩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畸形的髓内固定疗效被引量:6
- 2013年
- 背景: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畸形必须进行外科矫形治疗,尽量恢复股骨正常的生物力线。目前尽管截骨矫形方案很多,但楔形外翻截骨已成主流,矫形后单纯外固定并发症较多,螺钉、钉-板系统等髓外固定存在问题较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股骨近端处楔形外翻截骨、交锁髓内针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中长期治疗效果。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畸形的髓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纳入23例股骨近端髋内翻伴肢体短缩畸形的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颈干角为56°-110°,平均79°,股骨相对长度较对侧短缩1.9-8.9cm,平均4.0cm。所有患者均行股骨近端处楔形外翻截骨、病灶清除、取肋骨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固定后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平均1年。所有内固定物均牢靠。股骨生物力线均基本矫正,截骨面处达骨性愈合,髋内翻畸形的颈干角矫正为90°-125°,平均112°,股骨相对长度矫正后较固定前延长1.5-2.5cm,平均2.0cm,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影响不明显。固定后19例患者中3例正常行走无跛行,7例扶双拐行走,5例扶单拐行走,4例不扶拐轻度跛行。固定后19例患者中12例疼痛消失,6例疼痛明显缓解,加重并出现新疼痛1例。所有患者固定后均无感染、再骨折及畸形进展。结果证实,股骨近端处楔形外翻截骨、病灶清除、取肋骨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髋内翻伴肢体短缩畸形的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效果良好,不仅可减少植骨量、充分矫正畸形及预防复发,而且中期随访观察证实截骨面处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改善良好,生物相容性较好。
- 于小奎朱兵孙天胜秦法斌马青嵩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髋内翻畸形
- 阿伦膦酸钠治疗2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阿伦膦酸钠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治的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23例,给予口服阿伦膦酸钠70 mg每周1次维持治疗,连续服用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以后患者疼痛、病变部位X线表现及阻射密度、生化指标(ALP)的变化。结果 2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经阿伦膦酸钠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3%。19例患者病变部位X片检查发现病损区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及溶骨区域出现明显钙化沉积并且大小未见继续扩大。2例X片检查发现病损区无任何变化。1例病损区有进行性发展的趋势,总有效率82.64%,骨病损区X线平均阻射密度较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血清ALP明显降低,治疗前ALP为(110.25±3.21)U/L;治疗后为(40.35±3.1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伦膦酸钠可有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生成,从而抑制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情发展。
- 秦法斌朱兵孙天胜于小奎马青嵩
- 关键词:骨纤维结构不良阿伦膦酸钠影像学表现疼痛
- PLIF和TLIF两种腰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测试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即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选取15具新鲜家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标本,模拟临床手术方式行PLIF、TLIF,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LIF组和TLIF组的前屈后伸方向的抗弯强度明显增强,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轴向应力没有统计学差异,而相应的抗扭转强度则有所减弱,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间,TLIF组的抗扭转强度强于PLI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PLIF、TLIF术后,腰椎的稳定性均有所下降。在屈伸、旋转运动状况下,PLIF组和TLIF组稳定性减弱,但在左右侧弯、轴向刚度的变化上,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大。TLIF组抗扭转强度强于PLIF组。
- 孙广志相子民马青嵩曲银娥
-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术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