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炳庆

作品数:23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面神经
  • 15篇神经再生
  • 11篇神经营养
  • 10篇神经损伤
  • 9篇面神经损伤
  • 8篇营养因子
  • 8篇神经营养因子
  • 5篇面神经再生
  • 4篇针刺
  • 4篇神经生长
  • 4篇神经生长因子
  • 4篇神经营养素
  • 3篇电泳
  • 3篇电针
  • 3篇神经营养素3
  • 3篇双向凝胶电泳
  • 3篇凝胶
  • 3篇凝胶电泳
  • 3篇周围神经
  • 3篇周围神经再生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7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大附一...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高炳庆
  • 11篇梁传余
  • 5篇李云春
  • 5篇林代诚
  • 4篇何刚
  • 4篇王全林
  • 3篇杨慧
  • 3篇李永懋
  • 3篇卢晓风
  • 3篇吴滨
  • 3篇廖志钢
  • 3篇何竟
  • 3篇杨晓川
  • 3篇李林
  • 2篇刘亚峰
  • 2篇刘亚峰
  • 2篇徐建国
  • 2篇李胜富
  • 2篇张治军
  • 2篇李春华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华西医学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同位素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神经截端收集液对运动神经元促进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为了检测面神经截端收集液 (本文内称神经再生液 )对运动神经元的营养活性 ,藉以探讨面神经再生微环境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同时检验穴位针刺对面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作者建立兔面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动物模型 ,并分为针刺组和未针刺组 ,5d后收集神经再生液 ,与纯化的运动神经元一起培养 ,通过动态观察胞体面积、突起长度及MTT法检验各组神经元的细胞活性。结果发现实验组 (包括针刺组和未针刺组 )神经元的胞体面积、突起长度及OD值总体上大于对照组 ;但针刺组和未针刺组两组无明显差异。作者提出面神经再生液对运动神经元有营养活性作用 ;
杨慧高炳庆李胜富梁传余
关键词:面神经再生运动神经元穴位针刺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再生微环境的蛋白质分布及针刺对其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面神经再生微环境的蛋白质分布及穴位针刺对该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面神经再生微环境动物模型 ,采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面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蛋白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神经再生液中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相对分子质量 80× 10 3以下 ,等电点 4~ 7之间 ,对照组检测到 80 0± 5 3个蛋白质点 ,针刺组检测到 85 0± 78个蛋白质点 ,在匹配的点中 ,有十几种蛋白质发生了明显变化。
杨慧杨彩荣卢晓风梁传余高炳庆
关键词:面神经再生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穴位针刺
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中枢神经系的化脓感染
1992年
华西医大耳鼻咽喉科经迷路进路行听神经瘤切除的病例中,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严重化脓感染者1例,经抢救治愈,已随访5年余,无神经系后遗症,现报道如下: 曾△△,男43岁。住院号408802,病员于1985年1月28日经左迷路进路切除—3cm大听神经瘤,术后仅第一天有38.3在℃的低热,次日恢复常温,一般情况好,迅即恢复至能下床活动,但于术后第9日夜间突然暴发高热,头剧痛,颈有抗力,烦躁,说胡话,嗜睡,血压升高(21.6/13.4kPa)等表现,切口已愈合,无炎症,
李永懋文定厚梁传余高炳庆李鲁宁黄安华
关键词:听神经瘤切除中枢神经
神经营养因子与周围神经再生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02年
张治军梁传余高炳庆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周围神经再生
面神经再生液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及针刺对再生液的影响
2003年
目的:探讨面神经再生液的蛋白质分布及穴位针刺对该再生液的影响,为指导临床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面神经再生室动物模型,采集面神经再生液,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面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结构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 面神经再生液中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相对分子量80以下,等电点4~7之间。对照组检测到800±53个蛋白质点,针刺组检测到850±78个蛋白质斑点。在匹配的斑点中,有十几种蛋白质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针刺对面神经再生液的影响及其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杨慧高炳庆卢晓风梁传余
关键词:双向凝胶电泳针刺面神经损伤面神经再生
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室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6年
背景: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获得了电针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证据,但其机制尚没有明确的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维持损伤神经的神经元存活和促进轴突的再生,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电针刺激前后的变化,可能为揭示电针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思路。目的:观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灸科。材料:实验于2001-09/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方法:①实验动物静脉麻醉后,分离暴露面神经上颊支,在手术放大镜下切断神经,用硅胶管将两断端嵌入并缝合固定,形成再生室。针刺组于术后当天麻醉完全醒后开始接受电针治疗,取穴: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刺灸方法:翳风,直刺1cm,地仓透颊车1.5cm,合谷0.5cm。电针两极分别置于翳风和地仓,选用疏密波,频率18~20Hz,电压1.5V,留针30min,1次/d,干预14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②术后3,5,7,10,14d分别处死10只动物,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只。抽取再生室内液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5,7,10,14d两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比较。结果:兔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术后3~7d,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0和14d,实验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犤术后10d:(2793.0±163.1),(2571.1±91.6)ng/L;术后14d:(2696.1±147.5),(2243.7±271.2)ng/L,t=4.45,3.44,P<0.01犦。术后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达到峰值,但对照组在术后14d开始降低,实验组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
吴滨何竟高炳庆
关键词:电针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再生
针刺对面神经再生逆行轴突转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面神经逆行轴突转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针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同龄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兔18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2.8kg。均在30mg/L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分离暴露面神经上颊支,在手术放大镜下切断神经,用硅胶管将两断端嵌入并缝合固定,形成再生室。术后动物根据体重和雌雄,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只,每组的90只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小组,每小组各30只。分别接受125I-BDNF,125I-NT-3或125I-NT-4再生室内注射,10μl/只。针刺组于术后2和26h各接受1次治疗,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24,48h摘取含面神经核的脑干检测,两组对照。结果对照组脑干中125I-BDNF,125I-NT-3或125I-NT-4的γ计数在12和24h达到峰值,分别为犤(1413±1),(1348±4)〗,犤(1352±3),(1286±3)〗犤(806±2),(1137±2)〗,48h又明显降低,分别为(594±1),(624±2),(354±2),不同时段波动很大。而针刺组脑干的125I-BDNF,125I-NT-3,125I-NT-4γ计数在各个时段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针刺可促进面神经神经营养因子逆行轴突转运。
吴滨高炳庆何竞李春华刘屹
关键词:针刺面神经损伤神经营养因子周围神经再生
面神经损伤后电刺激对神经营养素-3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观察面神经损伤后早期电刺激对再生微环境中神经营养素3(NT3)水平的影响。方法:切断兔面神经后建立硅胶再生室模型,实验组给予电刺激,对照组不作处理。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伤后3、5、7、10及14d时再生室内NT3的浓度,比较2组浓度的差异和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变化。结果:NT3浓度在伤后10d再生室内达高峰,伤后14d实验组仍维持在高水平,对照组则明显下降。结论: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里NT3有维持高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理之一。
李春华高炳庆何竞
关键词:周围神经再生电刺激神经营养因子
12例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5
2000年
目的 :探讨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 ( EMP)的组织学特点、临床行为、免疫球蛋白分泌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2例头颈部 EMP患者的手术蜡块进行病理观察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2例中 ,低度恶性 ( 级 ) 3例 ,中度恶性 ( 级 ) 3例 ,高度恶性 ( 级 ) 6例 ;免疫组化显示肿瘤均为单克隆性 ,Ig Gκ、Ig Gλ阳性各 6例。除鼻咽部 2例外 ,均接受手术切除加放疗。 、 、 级 EMP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0 %、6 2 .0 %、37.6 % ;Ig Gκ阳性者6 8.5 % ,Ig Gλ阳性者 37.5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对头颈部 EMP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手术加放疗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组织学分级。
周光耀高炳庆刘亚峰张贤良王建琼
关键词:髓外浆细胞瘤头颈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
神经营养素3在面神经的转运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面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营养素 3(NT 3)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新西兰兔一侧面神经干横切断后置入硅胶再生室 ,再将13 1I NT 3或12 5I NT 3或13 1I 人血清白蛋白 (HSA)(10 μL/只 ,约 7 4MBq)注入再生室 ,取注入13 1I NT 3或13 1I HSA的兔分别在注药后不同时刻行头部冠状位平面显像 ,取注入12 5I NT 3兔的面神经干、脑干和对侧面神经干测定其转运率。另取置入再生室的兔同时在再生室注入 1mgNT 3或 5 4mgHSA和 7 4MBq13 1I NT 3后 ,不同时刻行头部冠状位平面显像。结果 注药后 4h有 4 0 5 %的12 5I NT 3转运到面神经干中 ,12h为最高峰 (2 7 0 4% ) ;8h有9 85 %转运至脑干 ,2 4h转运至脑干的量达 41 18% ,但13 1I HSA在面神经中无转运 ,且13 1I NT 3在面神经的转运受NT 3的明显抑制。结论 NT 3在面神经中存在受体介导逆行转运。
李云春王全林杨晓川李林何刚高炳庆林代诚
关键词:神经营养素3面神经碘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测量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