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爱根

作品数:97 被引量:939H指数:2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生物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0篇底栖动物
  • 26篇大型底栖动物
  • 24篇潮间带
  • 19篇群落
  • 13篇生态
  • 13篇贝类
  • 10篇南麂列岛
  • 9篇养殖
  • 8篇象山港
  • 7篇大型底栖生物
  • 7篇底栖生物
  • 7篇生态研究
  • 6篇环境因子
  • 5篇大型底栖动物...
  • 5篇底栖动物群落
  • 5篇动物群
  • 5篇动物群落
  • 5篇群落结构
  • 5篇邻近海域
  • 5篇近海

机构

  • 9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1篇浙江大学
  • 9篇国家海洋局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宁波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浙江省环境保...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福建省海洋与...
  • 1篇苍南县蓝天海...

作者

  • 97篇高爱根
  • 61篇曾江宁
  • 59篇陈全震
  • 50篇廖一波
  • 37篇寿鹿
  • 33篇杨俊毅
  • 16篇刘晶晶
  • 16篇徐晓群
  • 15篇胡锡钢
  • 14篇江志兵
  • 14篇赵永强
  • 11篇王春生
  • 10篇董永庭
  • 8篇汤雁滨
  • 5篇朱根海
  • 4篇王小谷
  • 4篇黄逸君
  • 3篇胡月妹
  • 3篇张富元
  • 3篇章伟艳

传媒

  • 21篇东海海洋
  • 11篇生态学报
  • 9篇海洋学研究
  • 5篇海洋学报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海洋科学
  • 3篇水产科技情报
  • 3篇水产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海洋通报
  • 2篇中国海洋学会...
  • 2篇中国科协首届...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8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8篇1998
  • 2篇1994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滨海电厂冷却水余热和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依据滨海电厂冷却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模拟研究了滨海电厂冷却水余热和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的热忍受能力随暴露时间延长而降低,随驯化温度升高而升高.驯化温度为16℃~27℃的中华哲水蚤在持续受到15、30、45min热冲击及持续升温暴露24和48h的致死温度分别为29.9℃~31.7℃、29.4℃~31.0℃、28.9℃~30.3℃和26.9℃~28.5℃、26.4℃~28.0℃.当驯化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其热忍受能力不再上升.电厂冷却水中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毒性随驯化温度升高、升温幅度增大及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强.
江志兵曾江宁陈全震廖一波徐晓群寿鹿刘晶晶高爱根
关键词:余热余氯中华哲水蚤急性毒性实验
虾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总结
1992年
根据我所与平湖县对虾养殖总场签订的关于对虾养成期间主要病害综合防治试验的技术合同要求,1990年我们在平湖县对虾养殖总场开展了该海洋联合计划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亦是我省虾病防治研究的试点之一,经双方的共同努力,已达到了合同的预期要求,对虾的单产及经济效益都创该场历年的首位。现将虾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吴友吕高爱根张所京祝希雅
关键词:对虾养殖病害
浙江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
为探明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于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4个季节在三门湾采集样品和分析,鉴定出贝类31种,年均生物量和年均密度为2.35 g/m,41个/m,高生物量和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三门湾的湾顶区域(4.28 g/...
高爱根杨俊毅曾江宁
关键词:贝类
文献传递
潮间带生境退化现状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潮间带的破坏现状,分析了导致潮间带生境退化的四个主要原因:水质污染、底质破坏、生境破碎和游客活动,并指出其造成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净化水质、修复底质、保护区网络化及适度的旅游开发,旨在于为潮间带生境保护提供参考资料。
汤雁滨寿鹿廖一波曾江宁陈全震高爱根
关键词:潮间带
鱼类热忍耐温度研究进展被引量:58
2004年
The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hermal tolerance in fishes. It was described from four aspect: (1) The key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 of thermal tolerance in fishes; (2)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emperature of thermal tolerance in fishes; (3)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rmal effect of fishes; (4) The 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thermal pollution on fishes, especially, with the coastal power station will be built in China recent years, the effects of thermal discharge water on the marine fisheries resource were discussed.
陈全震曾江宁高爱根廖一波杨关铭
关键词:鱼类温度热污染
盘鲍三倍体及二倍体生长的比较被引量:6
2002年
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 ,于 1 997年 1 0月对正常盘鲍二倍体个体及用细胞松驰素 B诱导法获得的盘鲍三倍体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 )在育苗期的 1 4月龄内 ,盘鲍的三倍体群与二倍体个体间在生长上无明显差异 ;(2 ) 1 4月龄后盘鲍的三倍体群与二倍体个体间在生长上出现分化。两周龄的盘鲍三倍体群在壳长和体重上分别比二倍体个体大 1 4.76 %和5 0 .1 9%;两周龄半的盘鲍三倍体群在壳长和体重上分别比二倍体个体大 2 0 .0 0 %和 41 .89%;(3 )如按 6 cm壳长作为商品盘鲍的标准 ,则盘鲍三倍体群只需养殖 2 6个月 (包括育苗期 )即可达到商品盘鲍的标准 ,而二倍体个体则需养殖 3 0个月 (包括育苗期 )。由此可见 ,三倍体商品盘鲍比二倍体商品盘鲍在养殖时间上可缩短 4个月 ;(4)盘鲍三倍体群与二倍体个体群的氨基酸组分相同 ,但盘鲍三倍体群的氨基酸总量比二倍体个体的氨基酸总量高。
陈全震杨俊毅高爱根胡锡钢赵克锦赵佳好
关键词:盘鲍三倍体二倍体体重壳长氨基酸
浙江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
明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于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4个季节在三门湾采集样品和分析,鉴定出贝类31种,年均生物量和年均密度为2.35g/m2,41个/m2,高生物量和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三门湾的湾顶区域(4.28g/m2...
高爱根杨俊毅曾江宁
关键词:生物量
底质环境对浙江衢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1
2007年
于2005年12月对岱山衢山岛的岩礁、泥滩和泥沙滩三种不同底质环境的潮间带生物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底质环境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底质类型潮间带分布的底栖动物种类数量不同,岩礁分布23种、泥滩分布17种、泥沙滩分布15种。不同底质的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布呈显著差异,且均为岩礁断面>泥滩断面>泥沙滩断面。不同底质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也不相同,其中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和Margalef种类丰度的变化为泥滩断面>泥沙滩断面>岩礁断面,而Simpson优势度则表现为泥滩断面<泥沙滩断面<岩礁断面。对三种不同底质类型的潮间带动物分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底质环境决定着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及数量的分布特征,从而揭示了潮间带底质环境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寿鹿高爱根曾江宁陈全振廖一波徐晓群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
象山港人工鱼礁投放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为探明人工鱼礁生境中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情况,评估人工鱼礁投放的生态修复效果,根据2006—2007年4季象山港全港区以及2010年4季人工鱼礁区和邻近区的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3个不同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6种,其中多毛类46种,软体动物35种,甲壳类18种,棘皮动物6种,其他类11种,各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均为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邻近区>鱼礁区>全港区,生物量为鱼礁区>邻近区>全港区。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季节间,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和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分析结果显示,鱼礁区和邻近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而与全港区的相似度较低。相似性百分比进一步揭示,鱼礁区和邻近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间的平均非相似性为77.19%,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为造成群落间差异的重要贡献物种;鱼礁区和全港区群落间的平均非相似性高达91.34%,不倒翁虫、薄云母蛤(Yoldia similis)、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和洼颚倍棘蛇尾(Amphioplus depressus)为重要贡献物种;邻近区和全港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间的平均非相似性也高达91.47%,不倒翁虫、薄片镜蛤(Dosinia laminata)和薄云母蛤为重要贡献物种。双因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邻近区和全港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区域两两间检验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和全港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工鱼礁区和邻近区以及邻近区和全港区均无显著性差异。研�
廖一波曾江宁寿鹿高爱根江志兵陈全震陈全震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人工鱼礁象山港群落结构
我国4种重要海水经济鱼类热忍受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为了探明我国重要海水经济鱼类的热忍受能力,分别采用急性升温和缓慢升温两种方法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鲈鱼Lateolabrax joponicus、真鲷Pagrosomus major、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进行了室内热效应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起始水温为28.5℃条件下,大黄鱼,鲈鱼和黑鲷的急性升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34.2,33.9和36.4℃;大黄鱼,鲈鱼,真鲷和黑鲷的临界热最大值(critical thermalmaxima,CTmax)分别为35.0,34.7,32.7和36.8℃。
廖一波陈全震曾江宁高爱根刘晶晶
关键词:鱼类温排水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