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树亭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梗塞
  • 4篇出血
  • 3篇注射
  • 3篇脑梗塞
  • 3篇梗死
  • 2篇地塞米松
  • 2篇鞘内
  • 2篇注射液
  • 2篇注射液治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1篇灯盏
  • 1篇灯盏花
  • 1篇灯盏花注射液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电图
  • 1篇动脉硬化

机构

  • 11篇新乡市第一人...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魏树亭
  • 2篇郭维加
  • 2篇李彤
  • 2篇任建刚
  • 1篇赵卫东
  • 1篇宋江山
  • 1篇茹祥伟
  • 1篇谷太仁
  • 1篇袁彬
  • 1篇冯国富
  • 1篇原立新
  • 1篇师桂萍
  • 1篇吴树君
  • 1篇王勋伟
  • 1篇李会军
  • 1篇侯爱萍
  • 1篇程桂林
  • 1篇李立新
  • 1篇刘俊扇
  • 1篇郭辉

传媒

  • 2篇河南实用神经...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医药导报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04
  • 6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EEG变化与临床复发趋势的研究
2001年
目的:对194例首发、复发脑梗塞患者EEG变化研究,寻找脑梗塞患者临床复发的趋势特征。方法:就首发患者和复发患者EEG异常构成比及异常程度(轻、中、重型)与临床疗效(痊愈、未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EEG异常变化及异常程度与临床疗效均显示明显差异。结论:初治后脑梗塞患者EEG改变能够反映出临床复发的趋势特征。
郭维加魏树亭侯爱萍师桂萍王勋伟谷太仁郭辉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临床复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2001年
目的 了解体表 12导联心电图 (ECG)异常改变的导联数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肌坏死程度或面积的判断价值。方法 对 31例资料完整、透壁性AMI患者 ,计算每例患者有典型ST段异常改变的体表 12导联ECG的导联数 ,与其相应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 (CPK -MB)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患者的体表 12导联ECG的异常改变导联数与其相应的血清酶CPK -MB峰值之间无相关性(P >0 .0 5 )。结论 仅依据有典型ST段异常改变的体表 12导联ECG的导联数对AMI心肌坏死程度或面积无判断价值。
宋江山岳艳芳魏树亭原立新刘俊扇
关键词:心电图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塞
脑出血偏瘫早期康复治疗56例报告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出血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5 6例脑出血偏瘫病人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疗程1个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简式FugI Meyer运动功能评分 (FMA) ;改良Barthel指数 (MBI)于初期和末期 (1个月 )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减少 (P <0 0 1) ;FMA、MBI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
魏树亭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早期康复
地塞米松不同途径给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
2002年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头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 3组 ,A组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B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C组单纯应用甘露醇。治疗前后根据脑压值、CT、脑脊液RBC、WBC和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 10 0 % ,B组 30 .0 % ,C组 2 7.2 % ,A组与B、C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0 5 )。结论 :除高颅压外 ,脑膜和脑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可能是SAH头痛的主要原因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头痛效果显著。
魏树亭李彤袁彬
关键词:SAH地塞米松给药方法静脉内给药鞘内给药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型原发脑室出血30例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观察单纯腰椎穿刺 (腰穿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部分脑室型原发脑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设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2 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 2 4h内施行第一次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qd ,共 3~ 5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 78.6 %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采用单纯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部分脑室型原发脑室出血疗效好 ,且简便安全易操作。
任建刚魏树亭李会军
关键词: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脑室出血脑室型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2001年
魏树亭
关键词:脑梗塞中医药疗法灯盏花注射液疗效观察
原发性脑干出血预后分型的临床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出血量、血肿部位、症状特征和临床预后的变化趋势。方法 将6 2份病例按病情结局 ,划分为存活型 (Ⅰ型 )、脑干衰竭型 (Ⅱ型 )、多器官衰竭型 (Ⅲ型 ) ,依据相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Ⅰ型为桥脑被盖部血肿 ,出血量 <3ml,提示存活。Ⅱ +Ⅲ型为脑干腹侧面血肿 ,出血量>5ml,合并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第四脑室积血梗阻、联合病灶、急性冠脉综合征 ,肾功能衰竭 ,提示死亡。Ⅲ型出血量 3~ 5ml,控制内脏并发症有效 ,提示可能存活。结论 预后分型有利于本病的抢救 ,重症监护和并发症治疗。
郭维加魏树亭赵卫东宋金河茹祥伟李立新程桂林
关键词:脑干出血出血量血肿部位
大剂量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病例选择意识清醒、能主诉头痛SAH患者 2 5例 ,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在甘露醇应用的基础上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2 0mg ;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 结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组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 5 0 .0 % ,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χ2 =15 .2 )。结论 鞘内注射 2
毛向莹李彤魏树亭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观察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否优于巴曲抗栓酶及其安全性。方法 9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2例)用低分子肝素2500U,每12h皮下注射1次;降纤酶10U、5U、5U各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分别于入院第1、3、5天静脉点滴,滴注时间为l~1.5h。对照组(41例)应用巴曲抗栓酶,用法同治疗组降纤酶。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2.3%、69.2%;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3.0%、48.8%,2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情况。结论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巴曲抗栓酶,且安全、实用。
魏树亭任建刚吴树君
关键词: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巴曲抗栓酶急性脑梗死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4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0年
魏树亭王玉秀
关键词:脑缺血脑梗塞醒脑静注射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