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大鹏

作品数:351 被引量:67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专利
  • 145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4篇农业科学
  • 28篇医药卫生
  • 22篇生物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4篇基因
  • 77篇菌种
  • 75篇菌丝
  • 70篇香菇
  • 56篇草菇
  • 48篇栽培
  • 44篇菌丝培养
  • 44篇基因组
  • 41篇指纹图谱
  • 40篇指纹
  • 40篇指纹图
  • 39篇带型
  • 38篇金针菇
  • 32篇食用
  • 29篇食用菌
  • 26篇细胞
  • 24篇香菇菌种
  • 23篇蛹虫草
  • 23篇真姬菇
  • 21篇专一性

机构

  • 336篇上海市农业科...
  • 47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安徽农业技术...
  • 5篇长春工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江苏海洋大学
  • 4篇安徽技术师范...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安徽科技学院
  • 4篇江苏华绿生物...
  • 3篇梧州学院
  • 3篇济宁学院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上海国森生物...
  • 3篇上海百信生物...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上海科立特农...

作者

  • 350篇鲍大鹏
  • 135篇李燕
  • 100篇茅文俊
  • 98篇汪滢
  • 97篇吴莹莹
  • 97篇王莹
  • 97篇杨瑞恒
  • 87篇万佳宁
  • 84篇龚明
  • 83篇唐利华
  • 68篇谭琦
  • 51篇陈明杰
  • 38篇尚晓冬
  • 36篇汪虹
  • 30篇宋春艳
  • 28篇章炉军
  • 25篇张丹
  • 24篇杨慧
  • 23篇巫萍
  • 22篇冯爱萍

传媒

  • 51篇食用菌学报
  • 32篇菌物学报
  • 14篇上海农业学报
  • 5篇微生物学通报
  • 5篇安徽农业技术...
  • 4篇核农学报
  • 4篇食药用菌
  • 4篇中国菌物学会...
  • 3篇生物学杂志
  • 3篇菌物研究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食用菌
  • 2篇园艺学报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自然与科技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5篇2023
  • 20篇2022
  • 48篇2021
  • 22篇2020
  • 29篇2019
  • 26篇2018
  • 22篇2017
  • 20篇2016
  • 14篇2015
  • 32篇2014
  • 23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3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精确快速鉴定蛹虫草菌种优劣及退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确快速鉴定蛹虫草菌种优劣及退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蛹虫草菌种接种至PDA平板,进行一级菌种活化培养;挑选至少一块活化后的菌株转接至液体PDB中进行二级液体培养;将步骤S2中获得的孢子液按照1:100的...
汪滢杨杰鲍大鹏邹根龚明唐利华茅文俊尚俊军
文献传递
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的发展及展望被引量:19
2021年
食用菌遗传学是食用菌学科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40年来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研究紧密围绕为育种服务、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的解决等主题开展了众多科学活动。为了促进食用菌遗传学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本文梳理出9个方面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和地方品种研究、食用菌农艺性状控制基因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研究、食用菌杂交育种的遗传学规律研究、食用菌菌种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和变异风险监控、栽培基质分解利用和储存转运的分子机制、食用菌应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分子机制、子实体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食用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食用菌鲜品采摘后代谢生理的分子机制等,目前这些研究主题有些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有些在研究的系统性上还有待完善,有些还缺少足够的关注兴趣。希望食用菌遗传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把一些源头和底层的科学规律弄清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鲍大鹏
关键词:研究主题
香菇菌丝后熟转色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栽培食用菌,其菌丝后熟转色是其特有的栽培过程,并对其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香菇后熟转色形成的机制,本研究利用Illumina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初始未转色菌丝(LE118)、光照下转色菌丝(LE313C)、黑暗下未转色菌丝(LE313W)进行转录组测序,以香菇单核体W1-26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进行转录组有参分析,共鉴定出2215个差异表达基因,LE313C比LE118、LE313C比LE313W、LE313W比LE118中分别有1216、1507、1054个基因差异表达。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等。KEGG分析发现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在LE313C比LE313W中被显著富集。在LE313C比LE118即香菇菌丝后熟转色发育过程中,筛选出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糖苷酶、疏水蛋白、P450、漆酶、谷氨酸脱氢酶等,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在香菇菌丝的后熟转色中可能行使重要的生物功能。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香菇菌丝后熟及转色形成的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储婷尚俊军管婉杨瑞恒鲍大鹏唐利华
关键词:香菇转色转录组基因差异表达
草菇全基因组框架图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Roche 454 GS FLX测序技术和Solexa测序技术相结合,进行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全基因组的测序,最终获得了长度为35.67Mb的草菇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获得了11097个蛋白编码基因,其中5516个基因有明确的功能注释信息。这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的草菇基因组框架图。
鲍大鹏赵国屏谭琦王升跃陈明杰郑华军张劲松朱永强汪虹康慧陈祥林楠冯爱萍
关键词:草菇全基因组框架图
一种金针菇金1754菌种的微卫星DNA标记指纹图谱的鉴定方法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金1754菌种的微卫星DNA标记指纹图谱的鉴定方法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包括该指纹图谱由6对微卫星DNA标记组成。构建方法包括:(1)菌丝培养;(2)基因组DNA的提取;(3)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检...
李燕吴莹莹鲍大鹏王莹杨瑞恒周陈力
文献传递
一种灵芝80-108菌株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其获得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灵芝80‑108菌株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其获得方法与应用,其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获得方法括:(1)提取基因组DNA;(2)进行PCR扩增反应;(3)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切胶纯...
茅文俊鲍大鹏卢绪志万佳宁周陈力唐传红吴莹莹杨瑞恒李燕王莹汪滢唐利华高英女龚明
一种斑玉蕈强启动子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玉蕈强启动子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启动子,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选择并设计的HmGPD启动子高效地驱动外源基因在斑玉蕈中表达,为通过遗传方法改良符合生产需求和消费者喜爱的斑玉蕈新...
尚俊军鲍大鹏邹根杨瑞恒唐利华万佳宁周陈力李焱茅文俊李燕汪滢龚明
文献传递
柱状田头菇研究进展概述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外观怡人,香气浓郁,菌柄脆嫩,菌盖润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又由于柱状田头菇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完成生活史的时间很短(一般20...
王南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鲍大鹏谭琦陈明杰潘迎捷
关键词:田头菇担孢子荧光染色胞外酶漆酶
文献传递
一种金针菇X995菌种的微卫星DNA标记指纹图谱的鉴定方法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X995菌种的微卫星DNA标记指纹图谱的鉴定方法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包括该指纹图谱由6对微卫星DNA标记组成。构建方法包括:(1)菌丝培养;(2)基因组DNA的提取;(3)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检测...
李燕吴莹莹鲍大鹏万佳宁邹根王莹
文献传递
新型抗癌蛋白FIP-bbo的鉴定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IP)是一种具有广谱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在临床药物和保健食品添加剂方面具有发展潜力。本研究在Botryobasidium botryosum基因组数据中挖掘得到新型FIP(FIP-bbo...
王莹鲍大鹏
关键词:抗癌分子动力学模拟
文献传递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