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胆管
  • 7篇胆管结石
  • 7篇内胆
  • 7篇结石
  • 7篇肝内
  • 7篇肝内胆管
  • 6篇肝内胆管结石
  • 3篇蛋白
  • 3篇肿瘤
  • 3篇核因子
  • 3篇癌组织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肿瘤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黏蛋白
  • 2篇黏蛋白1
  • 2篇核因子ΚB
  • 2篇MUC1
  • 2篇表皮

机构

  • 8篇海南省人民医...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黄奋
  • 6篇李海刚
  • 6篇陈汝福
  • 5篇周泉波
  • 3篇邝才湜
  • 1篇周泉渡
  • 1篇陈一明

传媒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2
  • 2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核因子κ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黏蛋白1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核因子KB(NF-K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黏蛋白1(MU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89年8月至2009年6月间肝切除组织石蜡标本90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实验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肝良性肿瘤旁1~2cm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空白组。组织切片分别进行NF-KB、EGFR及MUCl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差异的意义。结果3组NF-KB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17/33)、25%(8/32)和4%(1/25),P〈0.01;3组EGF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6%(19/33)、31.3%(10/32)和0(0/25),P〈0.01;MUC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18/33)、28.1%(9/32)和0(0/25),P〈0.01。EGFR、MUC1在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患者EGFR、MUC1阳性表达者的累积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低(P〈0.01)。结论NF-KB是肝内胆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NF-KB、EGFR及MUC1过表达在肝内胆管癌发展过程起协同的重要作用,EGFR及MUC1高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
黄奋陈汝福周泉渡李海刚
关键词:核因子K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黏蛋白1
胆道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附405例分析)
2000年
目的 评价各种治疗手段对胆道感染性休克治疗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1年7月~1999年5月间收治胆道感染性休克405例.结果 手术治疗302例,治愈267例,治愈率88.4%,死亡35例,病死率11.6%;非手术治疗103例,治愈61例,治愈率59.2%,死亡42例,病死率40.8%.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P<0.01).术前或术后6h内纠正体克效果好(P<0.01).胆囊切除比未切除效果好(P<0.01).结论 应尽快纠正休克并及时施行手术.应常规切除胆囊以利术野暴露,清除原发病灶及毒素源.胆肠吻合术并非禁忌证.
黄奋邝才湜
关键词:脓毒性胆囊切除术
NF-кB、MUC1 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NF-кB、MUC1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手术切除肝组织标本共90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实验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空白组。组织切片进行NF-кB、MUC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NF-кB、MUC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UC1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③MUC1表达与否和肿瘤病人的累积生存率有关(P<0.01)。结论NF-кB的异常表达是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表现,MUC1过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黄奋陈汝福周泉波李海刚
关键词:核因子-КB粘蛋白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6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了解各种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结石 61 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 596例 ,治愈率 97 5 % ;死亡 1 5例 ,死亡率 2 5 %。结论 所有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均应常规切除胆囊以消除结石灶和炎症灶 ,同时有利于术野暴露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应根据术中病理情况 ,不拘一格 ,灵活采用相应术式。
黄奋邝才湜
关键词:胆结石胆管吻合术外科手术
NF-κB、EGFR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NF-κB和EGFR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89年8月至2009年6月期间手术切除肝组织石蜡标本共90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观察组,单纯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管细胞中NF-κB及EGFR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到观察组,NF-κB与EGFR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P<0.01)。EGFR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NF-κB的表达与上述因素均无关(P>0.05)。肿瘤患者中EGFR呈阳性表达者,其累积生存率较低(P<0.01)。结论 NF-κB的异常表达是肝内胆管癌的早期事件,NF-κB与EGFR过表达在肝内胆管结石致胆管癌的癌变过程中起着协同的重要的作用,EGFR的过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黄奋陈汝福周泉波李海刚
关键词:核因子ΚB胆管癌肝内
直肠粘膜剥脱肌管套入术(Soave术)在结直肠疾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Soave吻合术在结直肠疾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983年 11月~ 2 0 0 0年 4月11例结直肠疾病施行Soave吻合术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结直肠多发性息肉 4例 ,家族性结直肠腺瘤病 2例 ,全段直肠壁海绵状血管瘤、弥漫性结直肠淋巴滤泡性肉芽肿、直肠腺癌、直肠阴道瘘、结肠多发性息肉腺癌变各 1例。回肠肌管套入肛管吻合术 4例 ,降结肠肌管套入肛管吻合术 5例 ,乙状结肠肌管套入肛管吻合术 2例。随访时间 3月~ 14年 ,11例均获痊愈 ,其中 3例分别发生肠粘连、吻合口瘘、肌管感染 ,均经保守治疗获愈 ,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 14天~ 6个月。结论 Soave术是结直肠疾病手术治疗比较理想和合理的术式之一 ,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陈一明邝才湜黄奋
关键词:SOAVE术结直肠癌结直肠肿瘤
黏蛋白1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黏蛋白1(MU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89年8月至2009年6月手术切除肝组织石蜡标本90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实验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肝脏良性肿瘤瘤旁1~2cm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空白组。各取组织切片进行MUC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差异及意义。结果 MUC1在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4.5%(18/33)、28.1%(9/32)和0(0/25),3组间比较,P<0.01;MUC1阳性表达在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肿瘤患者MUC1阳性表达者的累积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低(P<0.01)。结论 MUC1在肝内胆管结石发展为胆管癌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UC1高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
黄奋周泉波陈汝福李海刚
关键词:黏蛋白类MUC1肝内结石胆管癌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共90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33例为观察(A)组,肝内胆管结石组织32例为结石对照(B)组,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正常对照(C)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管细胞中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EGFR在A,B组及C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6%(19/33),31.3%(10/32),0%(0/25);A,B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C组间及B,C组间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均为P<0.01)。A组EGFR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局部浸润有关(P<0.01,0.05);肿瘤患者EGFR呈阳性者,其累积生存率比阴性者低(P<0.01)。结论 EGFR过表达在肝内胆管结石致肝内胆管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
黄奋周泉波李海刚陈汝福
关键词:胆管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中NF-кB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癌组织NF-к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间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观察组(A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结石对照组(B组),肝良性肿瘤旁1~2 cm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取各组组织切片进行NF-кB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的差异及意义。结果从C,B组至A组NF-кB表达阳性率呈逐级升高,分别为4.0%,25.0%,51.1%,C,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其在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F-кB过表达是肝内胆管结石引致肝内胆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本研究可能为肝内胆管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奋陈汝福周泉波李海刚
关键词:胆管肿瘤核因子К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