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晟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气溶胶
  • 4篇穿透率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值模拟
  • 2篇粒度
  • 2篇粒度分布
  • 2篇裂隙
  • 2篇防沙堤
  • 2篇风沙
  • 2篇风沙流
  • 1篇洞室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岩体
  • 1篇岩体裂隙
  • 1篇沙尘
  • 1篇沙粒
  • 1篇输沙
  • 1篇输沙率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盆地

机构

  • 14篇西北核技术研...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辐射防护...

作者

  • 14篇黄晟敏
  • 13篇高鸿恩
  • 11篇王志强
  • 6篇何启梅
  • 6篇李国申
  • 5篇何艺峰
  • 4篇富宝锋
  • 4篇吴茂嘉
  • 4篇郑军芳
  • 4篇于涛
  • 2篇王青海
  • 1篇韩小元
  • 1篇马应明
  • 1篇王启燕
  • 1篇刘勇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5篇中国粉体技术
  • 3篇新疆环境保护

年份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紧密型栅栏对风沙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0年
开展了紧密型栅栏阻沙的野外观测实验,探讨栅栏对风沙流粒度组成及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栅栏影响风沙流中大粒径沙粒含量降低,小颗粒含量增加;沙粒越过栅栏继续随气流运动的能力与其粒径相关,以0.1mm^0.075mm粒径穿越能力最强,随着粒径的增大或减小这种能力逐渐减弱;粒径>1mm的沙粒则很难通过栅栏;沙粒沉积主要发生在在栅栏前端,以粒径>0.1mm沙粒为主,占沉积沙土总量的80%强。
王志强黄晟敏于涛何启梅高鸿恩何艺峰
关键词:风沙流
戈壁地表风沙运动特征的野外观测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野外观测实验探讨了戈壁地表风沙运动的若干特征。结果表明:戈壁地表风沙活动层主要集中在距地表60 cm高度内;不同粒径沙粒输沙强度的垂向分布不同,以0.25~0.5mm为过渡区,〈0.25mm颗粒输沙强度随高度增大先增加而后按指数规律递减,〉0.5mm颗粒则随高度增加呈线性递减,且粒径越大,递减的梯度越小;风沙流中颗粒的粒度组成不仅受风速和颗粒起动风速影响,而且还与地表粒度组成直接相关;输沙率与风速之间关系服从指数规律,公式形式为q=α.eβ.u,其中α、β为相关系数,u为地面2m高处风速。
王志强黄晟敏于涛马应明何启梅
关键词:戈壁风沙流粒度分布输沙率
气溶胶在岩体裂隙中迁移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得到实际岩体裂隙中气溶胶的穿透行为特性,为山体中存储间的选址及洞室工程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利用电子低压碰撞器对气溶胶在岩体裂隙中的穿透率进行实验测量,得到气流速度、粒径大小、裂隙长度、裂隙高度等参数对穿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流速下,小粒径粒子的穿透率随流速的增大稍微增大,大粒径粒子趋势不明显;随着气溶胶粒径的增大,穿透率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在0.3~1.0μm之间;随着裂隙长度的增加,穿透率呈指数减小,且不同长度裂隙、不同粒径气溶胶粒径的穿透率减小趋势基本一致;裂隙高度的增加使气溶胶的穿透率显著增大,高为1.0 mm的裂隙中,气溶胶的穿透率更大,更接近理论结果;在常温常压下,高为0.1 mm的裂隙中,流速为5.6 m/s时,粒径为0.3μm的气溶胶在0.1 mm宽岩体裂隙中的迁移距离非常有限。粒子除了受重力沉积和扩散沉积作用,还受到碰撞效应等作用。
高鸿恩李国申黄晟敏吴茂嘉王志强郑军芳
关键词:气溶胶岩体裂隙穿透率
沙尘在防沙堤附近沉积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2年
为研究沙尘在防沙堤附近的沉积特点,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DPM模型对沙尘在防沙堤附近的运动轨迹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沙尘的运动轨迹受自身粒径、风速及防沙堤迎风面坡度的综合影响,沙粒粒径越小,风速越大,防沙堤迎风面坡度越缓,沙粒越过防沙堤的能力越强;除风速较低时部分小粒径颗粒沉积在防沙堤后端外,其余情况下沙尘沉积主要发生在防沙堤前端。
王志强何艺峰黄晟敏李国申高鸿恩富宝锋
关键词:沙尘防沙堤
洞室气溶胶穿透率测量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评价某洞室对气溶胶粒子的封堵特性,利用电子低压碰撞器(ELPI)对洞室气溶胶穿透率进行实验测量,得到气溶胶渗透进入洞室的穿透率,初步建立评价洞室气溶胶穿透率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洞室气溶胶的穿透率为0~0.32,对应粒径为O.08~3μm,显著低于一般居所的气溶胶穿透率。通过两次实验测量对比发现,洞室的整体穿透率由少数较大裂隙决定,有效封堵大裂隙可以显著减小气溶胶的穿透率。
高鸿恩李国申王青海王志强黄晟敏郑军芳
关键词:气溶胶穿透率洞室
气溶胶在采样管中的沉积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正确评价气溶胶在采样管道中的粒子沉积损失,文章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采样管道中粒子沉积与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气溶胶粒子粒径为0.04~8.30μm、采样流量为10~30 L/min、采样管道长度为10~35 m。结果表明,当气溶胶粒径约小于1μm时,穿透率随粒径增大而增加,当气溶胶粒径约大于1μm时;穿透率随粒径增加而减小;气溶胶粒子的穿透率随流速增大而增加;气溶胶粒子的穿透率随采样管长增加而减小。
何启梅王启燕高鸿恩黄晟敏
关键词:气溶胶采样管
沙粒在复合型阻沙措施附近沉积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CFD软件,采用DPM模型对沙粒在复合型阻沙措施(阻沙堤与截沙沟组合而成)附近的运动轨迹和沉积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阻沙堤对大粒径的沙粒拦截效果良好,大部分小粒径沙粒将越过阻沙堤顶部继续输运;在阻沙堤下风向气流(或沙粒)的附着点后增设截沙沟措施可显著提高对沙粒的拦截效率;阻沙堤与截沙沟间间距固定的情况下,增大截沙沟长度对促进沙粒沉积有显著影响。
富宝锋王志强何艺峰吴茂嘉黄晟敏高鸿恩
气溶胶粒子在裂隙中穿透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研究气溶胶颗粒通过房屋裂隙进入室内的穿透特性,用铁质矩形裂隙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径、气体流速和裂隙高度对气溶胶的穿透率影响比较显著;流速和裂隙高度增加会增大气溶胶的穿透率;不同粒径的气溶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穿透率存在明显差异,最易穿透的是粒径在0.5μm左右的粒子,小粒子和大粒子分别在Brownian扩散作用和重力沉降作用下穿透率低。
高鸿恩王青海郑军芳黄晟敏何启梅
关键词:气溶胶裂隙穿透率
高风速下沙粒跃移跃距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跃距是颗粒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沙粒跃距的实验研究对沙粒跃移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高风速下沙粒跃移轨迹平缓,飞行距离较长,因而,高风速下沙粒跃距的实验研究很少。通过对沙粒跃移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同时采用水平集沙仪和垂直集沙仪观测沙粒跃距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高风速下沙粒跃距进行野外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沙粒跃距随粒径减小呈指数规律增大,沙粒粒径与运动方式转换趋势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测量沙粒跃距是可行的。
王志强黄晟敏高鸿恩李国申于涛
关键词:研究方法
砂砾土风蚀可蚀程度的风洞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风洞模拟实验对砂砾土床面的风蚀可蚀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风蚀进程的发展,砂砾土床面逐渐粗化,在特定风速下风蚀速率迅速降低,最终发展成稳定的戈壁风蚀面。26 m/s风速持续净风风蚀作用下,70 min后风蚀活动基本终止,床面最大侵蚀深度仅为1.8 mm。实验结果为西北干旱多风地区采用戈壁砂砾土覆盖地表有害物质,防止其风蚀输运而实现保护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王志强何艺峰富宝锋吴茂嘉黄晟敏高鸿恩
关键词:风蚀风洞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