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楚开

作品数:3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会议论文
  • 1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眼压
  • 12篇青光
  • 12篇青光眼
  • 8篇视网膜
  • 8篇内障
  • 8篇网膜
  • 8篇白内障
  • 6篇细胞
  • 5篇眼压计
  • 5篇植入
  • 5篇神经节
  • 5篇手术
  • 5篇小梁
  • 5篇节细胞
  • 5篇角膜
  • 5篇高眼压
  • 4篇神经节细胞
  • 4篇视网膜神经
  • 4篇视网膜神经节
  • 4篇视网膜神经节...

机构

  • 38篇汕头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38篇黄楚开
  • 30篇张铭志
  • 13篇马迪
  • 12篇刘丽芳
  • 11篇黄育强
  • 5篇岑令平
  • 4篇邱坤良
  • 4篇张婉琪
  • 4篇吴政根
  • 3篇张少斌
  • 3篇王耿
  • 3篇林洪杰
  • 3篇杜雅莉
  • 2篇陈红玲
  • 2篇詹行楷
  • 2篇韩淼淼
  • 2篇王振茂
  • 2篇黄惠春
  • 1篇李贡辉
  • 1篇陈冰琼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眼科...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眼科研究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第三届中国眼...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6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氧预处理对长时间急性高眼压下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作用.
2016年
目的观察低氧预处理对长时间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对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应用健康成年Fischer344雌性大鼠,8~12周龄,前房灌注生理盐水诱导急性高眼压模型(灌注高度1496mm,2h)作为急性高眼压组(n=5),低氧预处理(氧浓度11%,2h)联合急性高眼压为联合组(n=10),及正常对照组(n=10),前房灌注后7天及18天后进行视网膜节细胞计数;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急性高眼压组及联合组前房灌注后7天的平均视网膜节细胞密度分别为(1815.0±84.9)mm^2,(1697.4±291.0)mm^2,18天分别为(1468.9±92.0)mm^2,(1373.4±87.0)mm^2。正常对照组平均视网膜节细胞密度为(2259.0±163.8)mm^2,急性高眼压组和联合组7天及18天组间视网膜节细胞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P=0.318),两组各时间点的平均视网膜节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预处理对延长缺血时间的大鼠急性高眼压的视网膜节细胞无显著保护作用。
马迪黄楚开岑令平张铭志
关键词:低氧预处理视网膜节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对实验性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张铭志韩淼淼黄楚开岑令平马迪
mTORC1通路中的RagA GTP酶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没有较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发现新的疾病机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于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是很重要的。我们近期的一项研究对一个患有常染色体显性白内障的家系进行了全外显组测序,并首次发现mTORC1...
陈建欢黄楚开张碧凝尹胜杰梁嘉健许慈燕黄育强岑令平伍子健郑策张少斌陈浩宇彭智培张铭志
关键词:致病基因自噬
文献传递
Tonolab新型眼压计的应用
2009年
刘丽芳黄楚开张铭志
关键词:眼压计啮齿类动物眼压测量视神经病变测量仪器非侵入性
西藏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7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白内障的特点,并探讨健康快车西藏站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西藏地区872例白内障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并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撕囊成功率,人工晶状体植入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总共872眼,其中白色白内障705眼(80.8%);IV级核以上411眼(47.1%)。872眼术中撕囊成功率达98.9%,术后836眼第1d视力,〈0.1者210眼(25.1%),0.1~0.25者210眼(25.1%),0.3~0.5者220眼(26.3%),0.6~0.8者140眼(16.7%),≥1.0者56眼(6.7%)。并发症:术中后囊破裂10眼(1.1%),术后角膜水肿124眼(14.2%)。结论:西藏地区白内障以过熟期白内障和硬核(IV级以上)白内障居多。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明显。
黄惠春黄楚开聂红平潘英姿张少斌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无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的初步疗效
目的:初步评价无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7.1.27至2007.5.18无晶体眼患者7例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Artisan IOL)植入, 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术后视...
张铭志黄楚开黄育强
文献传递
针灸疗法缓解青光眼手术患者焦虑的效果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运用针灸疗法缓解青光眼手术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小梁切除手术的95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2组均在术前1天开展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术前1 d进行第一次针灸,在手术前30 min进行第二次针灸治疗;对照组仅在手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术前1天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出基线焦虑分数,测量患者的基线血压与心率,此后在手术前30 min、术中、术后30 min使用VAS评估2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测量患者的无创血压、心率。结果术前1 d、术前30min、术中、术后30 min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在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30 min、术中、术后30 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1 d、术前30 min、术后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得分在术前1 d、术前3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术后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针灸疗法可以达到苯巴比妥的镇静抗焦虑效果,还能够避免因使用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潜在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李贡辉毛珍马迪黄楚开谭容慧
关键词:青光眼针灸心率焦虑中医护理
RNA测序法比较POAG与非POAG供体眼球小梁网基因表达的差异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使用RNA测序技术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正常人小梁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POAG可能的基因学病因。方法实验组小梁网组织来自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小梁切除术的3例POAG患者,对照组小梁网组织来自汕头眼库的2例非POAG供体眼球。提取2个组小梁网组织RNA进行测序获得基因表达谱,用R软件包edgeR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基因表达的差异,用DAVID生物信息分析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功能注释聚类分析。采用KOBAS 3.0进行PANTHER富集通路分析,揭示POAG可能的基因学病因。结果(1)RNA测序共得到28821条基因,2个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基因22条[错误发现率(FDR)<0.05],其中转录表达上升的基因1条,转录表达下降的基因21条;(2)表达差异的基因功能集中,生物学过程涉及角化、表皮发育、中间丝细胞骨架组织等,细胞成分涉及角蛋白丝、中间丝、细胞外泌体、触珠蛋白-血红蛋白复合体等,分子功能涉及结构分子活性、细胞骨架结构组成等;(3)与差异基因相关的PANTHER富集通路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级联反应、p38 MAPK、氧化应激反应及p53通路等。结论角蛋白表达异常、中间丝细胞骨架结构改变、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级联反应以及p38 MAPK等通路调控改变引起的小梁网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可能是POAG发病的原因。其中,与发病机制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包括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及细胞外基质重塑相关基因,细胞骨架及细胞外基质可作为青光眼治疗的靶组织。
刘丽芳曾锦惠黄楚开王耿张铭志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
大鼠高眼压模型的视网膜电图异常
张铭志刘丽芳黄楚开林洪杰陈红玲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个性化植入的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依据白内障患者手术前角膜球差个性化选择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可行性及视觉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入选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均在术前用i Trace检查测量角膜球差。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实验组,根据角膜球差情况选择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角膜球差>0.25μm时植入Hoya FY-60AD(设计球差值为-0.18μm),当角膜球差≤0.25μm时植入Rayner 920H(设计球差值为0);第二组为对照组,该组所有患者均植入Rayner 920H(设计球差值为0)。术后1个月后测量记录患者的视力、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结果。结果实验组中全眼球差预测值与术后测量值成正相关(R^2=0.646,P<0.00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2,P=0.297)。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术前术后角膜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内眼球差与术后全眼球差在实验组要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暗视无眩光3cpd、6cpd空间频率,暗视有眩光6cpd、12cpd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个性化植入具有其可行性,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暗环境对比敏感度,改善视觉质量。
杜雅莉张铭志黄楚开黄育强
关键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球差白内障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