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贤
- 作品数:47 被引量:2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颈静脉球内侧壁的临床解剖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内侧壁的解剖学特点,为颈静脉球部位的外科手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显微镜下解剖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乳胶灌注的成人头颅标本颈静脉球部位.观察颈静脉球内侧壁部位的结构特点及神经走行关系;在5具干颅骨标本上观察颈静脉球内侧壁的骨性标志。结果颈静脉孔内口、颞骨颈静脉突、枕骨颈静脉突、硬脑膜及经该部位穿行的Ⅸ、Ⅹ、Ⅺ颅神经共同构成了颈静脉球内侧壁;在颈静脉球内侧壁白前上往后下做一弧形斜线,斜线的前下位置为神经部,为神经纤维束穿行部位;后上部位为静脉部位,颈静脉球壁与颞骨岩部及硬脑膜紧贴;舌咽神经走行在前上位置,多数有岩下窦的开口将之与迷走神经分隔,中间有条索状的纤维组织分隔。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颈静脉球内侧壁走行关系密切,本组有26侧(86.67%)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有硬脑膜间隔,4侧(13.33%)硬脑膜间隔不明显。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无明显间隔穿人颈静脉球内侧壁,多数迷走神经与副神经容易区分;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走行在颈静脉球内侧壁的下方。结论颈静脉孔内口、颞骨岩部的部分骨质、枕骨的部分骨质、后组颅神经、硬脑膜及静脉壁共同组成颈静脉球的内侧壁,了解该部位的解剖学特点能够对颈静脉球部位手术提供理论指导,减少手术并发症。
- 田广永段永畅石小田于巧莲彭志强黄美贤徐达传
- 关键词:颈静脉球
- 骶丛的血供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骶丛的动脉来源、分布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3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采用明胶-氧化铅微血管显影法观察骶丛的动脉分布。(2)选择15具灌注红色乳胶的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骶丛的动脉来源和分布。结果:骶丛根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骶髂腰动脉系统(sacral Iliac lumbarar terysystem,SILAS)、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各动脉的分支之间互相吻合。L4根部血供以第4腰动脉为主;L5根部血供以髂腰动脉为主,L5~S3由骶外侧动脉分支供应,血管平均为(2.2±1.4)支(1~4支)。坐骨神经臀段出骨盆处,以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以及梨状肌肌支供血为主,营养支动脉有(5.3±1.2)支(3~7支)。结论:骶丛的血供主要来自于SILAS,每一个动脉分支从不同方向进入骶丛后分为升支和降支,在骶丛内相互吻合。相邻血管区域的血供可以代偿,为骶丛损伤的外科救治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 宋宇宏徐达传黄美贤刘树元刘建华
- 关键词:骶丛神经损伤血供
- 选择性腓肠肌肌支切断小腿减肥术应用解剖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为临床选择性切断腓肠肌肌支进行小腿减肥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常规解剖后,在23侧女性下肢标本上观察测量腓肠肌肌支等相关胫神经分支的起始、宽度、长度及相互关系等。结果:(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的起始形式与邻近神经的组合形式有7种;(2)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在胫神经上的起点较恒定,均落在窝中点上下不超过2.2cm的范围以内,平均值(3.8±6.9)mm,起始宽度分别为(2.1±0.5)mm和(2.3±0.4)mm,从起点到肌门的长度分别为(4.1±1.4)mm和(4.8±1.2)cm,各共干形式中的共干段长度为(1.2±0.5)cm;(3)腓肠内侧皮神经的起点几乎总是该段胫神经分支中的最高者,而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的相互位置关系也较恒定,前者有95%(19侧)起点高于后者,并多起自胫神经的内侧缘或后内侧。结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的起点位置恒定,但它们与邻近神经的组合形式复杂,宜在充分熟悉其各种组合形式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有计划地仔细寻找及分离神经及其共干段,宜在肌门处进行切断,以确保在切除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的同时,避免损伤比目鱼肌肌支和腓肠内侧皮神经。
- 温广明罗盛康黄美贤徐翔徐达传
- 关键词:腓肠肌肌支胫神经
- AANAT基因转染成肌细胞及其微囊化研究
- 2009年
- 目的:构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L6成肌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制备pTARGETTM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初步探讨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的生物活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大鼠AANATcDNA,酶切连接pTARGETTM载体,脂质体法转染L6细胞并检测pTARGETTM-AANAT的基因表达产物;将高表达活性的L6细胞进行APA微囊化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微囊形态,Western-blot检测囊内细胞AANAT蛋白表达活性。结果:酶切、DNA测序及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证实,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的L6细胞表达AANATmRNA,胞浆中能检测到AANAT蛋白的表达。转染细胞微囊体外存活良好,微囊外形完整无粘连,大小较均一,囊内细胞清晰可见,体外培养两周后破囊检测证实囊内细胞具有AANAT蛋白表达活性。结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在L6细胞中成功表达,转染细胞微囊体外存活良好,囊内细胞具备AANAT蛋白表达活性。
- 黄美贤廖华
- 关键词:AANATAPA微囊
- 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研究臂丛椎管内前后根的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对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位置、形态和血供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臂丛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前根起始处与脊髓中线的距离从上至下由C5的2.2mm逐渐增大到T1的3.1mm,后根则从C5的4.2mm逐渐减小到T1的2.7mm;前后根与脊髓纵轴的夹角从C5的51.4°、54.8°逐渐减小到T1的21.7°、19.9°;前后根的长度从C5的14.9mm、13.9mm逐渐增大到T1的21.1mm、19.0mm;前后根的直径均以C6最为粗大,分别为2.1mm、3.3mm,后根比相应前根粗;前后根的血供来自椎动脉、颈深动脉和颈升动脉发出的节段性动脉。结论:熟悉臂丛椎管内前后根的显微解剖有助于临床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诊治。
- 彭田红李学雷黄美贤徐凯李严斌李忠华徐达传
- 关键词:臂丛前根后根臂丛撕脱伤显微解剖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评估被引量:43
- 2006年
- 目的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方法对2002~2005年的40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推算患者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平均总失血量1538ml,其中显性失血量747ml(49%),隐性失血量是791ml(51%)。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650ml,其中显性失血量903ml(52%),隐性失血量是786ml(48%);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370ml,其中显性失血量572ml(42%),隐性失血量是798ml(58%)。结论TKA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比例较高,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 罗吉伟金大地黄美贤廖华徐达传
-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成形术失血
- 臂丛后束变异1例被引量:2
- 2008年
-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操作教学指导中,对1例成年男性尸体进行解剖操作时发现其右侧臂丛后束存在变异.
- 王齐黄美贤李鉴轶曼萍郑超
-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教学指导男性尸体
- 肩袖的解剖学特点被引量:28
- 2010年
- 徐达传温广明黄美贤
- 关键词:解剖学特点肩袖肩关节囊肱骨上端肩胛下肌退行性变
- 松果体细胞微囊的组织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制备松果体细胞微囊并进行动物移植实验,探讨松果体微囊与宿主体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游离并摘取乳鼠松果体,胰酶、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松果体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后进行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 藻酸钠(APA)微囊化处理,将囊化细胞与空囊植入大鼠体内(腹膜腔、肌间隙)。术后15、30 d回收微囊,采用形态学 观察、HE染色、细胞计数、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并分析回收囊的形态、囊内细胞活性、囊壁炎性浸润及纤维 化程度,从而判断APA囊膜在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及其对松果体细胞的免疫保护效应。结果:微囊的腹腔回收率约为 85%,15 d回收囊大多囊壁完整,少数有破损,囊外粘附巨噬细胞。随植入时间的延长,炎性浸润逐渐加重,囊壁增 厚,同一时段微囊与空囊的回收率、囊壁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差异。检测证实,15 d回收微囊仍有褪黑素(MT)分泌功 能,但细胞功能迅速下降,30 d回收囊的MT检测呈阴性。结论:APA微囊有一定的组织相容性,对松果体细胞具备 免疫保护作用,囊内细胞生存期约为20 d左右,该时段内细胞能维持生物活性和MT分泌功能。
- 廖华徐达传余磊邱小忠刘小静黄美贤
- 关键词:松果体APA微囊褪黑激素
- 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30年回顾
- <正>回顾总结自作者等1984年首次在国内外报道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股前外侧皮瓣以来,30年间对该皮瓣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的发展历史,探讨目前开展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部分病例出现供区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由...
- 徐达传黄美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