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专利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3篇电池
  • 9篇过氧化氢
  • 7篇离子交换膜
  • 6篇催化
  • 5篇电池组
  • 5篇动力电池
  • 5篇动力电池组
  • 5篇阴极
  • 5篇催化层
  • 4篇单体电池
  • 3篇电极
  • 3篇功率
  • 3篇比功率
  • 3篇传质
  • 2篇电池成本
  • 2篇电池质量
  • 2篇电解液
  • 2篇电性能
  • 2篇阳极
  • 2篇阴离子交换膜

机构

  • 20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黄雯
  • 20篇王宇轩
  • 6篇段然
  • 3篇李学海
  • 3篇刘瑛
  • 3篇林沛
  • 3篇李伟庆
  • 1篇张润来
  • 1篇李伟庆
  • 1篇刘伟
  • 1篇崔菲菲
  • 1篇黄辰

传媒

  • 9篇电源技术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极性电堆中漏电电流简化计算模型被引量:5
2011年
在试验基础上,定性分析了各因素对漏电电流的影响;在解释漏电电流产生机理的同时,提出简化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结论如下:在支路电阻Rp较大时,单体数为N的双极性电堆,第n个单体的漏电电流jn=(N-2n+1)E/2Rp;第n个单体和第n+1个单体间的电流损耗为:In=(nN-n2)E/2Rp(n
李学海王宇轩黄雯
关键词:漏电
铝/过氧化氢单体电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过氧化氢单体电池的制备方法,将先后制备出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密封固装成一体制成单体电池,其特点是:阳极部分的阳极一面间隔粘满粒状隔离物,其间隙作为阳极流道;阴极部分的阴极基板一面压出通槽作为阴极流道。本...
段然王宇轩黄雯
铝过氧化氢电池流体分配研究
2015年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式,结合管道流和扰流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循环电解液的分配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应用于双室结构的电池,也可以用于单室结构的电池。经实验证明该方案能够满足电解液分配过程中压力损失、均匀性、漏电及加工方便等多方面要求。
黄雯孙昕昊王宇轩黄辰刘伟
关键词:化学电源数值模拟电性能
金属过氧化氢电池的发展及现状被引量:3
2011年
对金属过氧化氢电池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简述了国外工程化研究和国内的基础研究情况,针对国内外研制规模存在的差距,对电池结构设计和成组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李学海王宇轩黄雯
过氧化氢阴极研究进展Ⅱ——阴极液条件的选择
2011年
介绍了近年来H 2O 2阴极液的研究进展,简单分析了H 2O 2浓度、阴极液电解质组成、阴极液温度和流量对H 2O 2阴极性能的影响。
王宇轩黄雯段然
关键词: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阴极液
一种电池用循环电解液流道分配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用循环电解液流道分配框,包括阴极面和阳极面的流道分配框,其特点是:阴极面上制有构成电解液流道的凹凸结构阴极面边框,阴极面边框上有阴极电解液进液口和阴极电解液排液口;阳极面上制有构成电解液流道的凹凸结...
黄雯张润来王宇轩
文献传递
一种铝/过氧化氢单体电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过氧化氢单体电池,包括密封固连带有阳极流道的阳极部分和带有阴极流道的阴极部分,阳极流道由粘在阳极面上粒状隔离物之间的间隙构成;阴极流道为压在阴极基板面上的通槽。本实用新型采用粒状隔离物,支撑了离子交...
段然王宇轩黄雯
文献传递
化学法合成过氧化银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液相化学合成法,通过改变反应前驱体的浓度,制备出形貌均一的纳米过氧化银粉末。该方法条件温和,操作流程简单。采用XRD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和组成,并利用SEM观察了形貌和精细结构。通过加入不同种类和含量的粘合剂,制成压成式银电极,并组装成Al-AgO电池进行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620 mA/cm2放电时,电池的平均电压可以达到1.591 V,电极的比容量达到345 mAh/g,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热稳定性。
黄雯王宇轩崔菲菲林沛刘瑛
关键词:电性能
影响双极性氧化银电极工作电压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新颖的试验设计,分析了影响双极性氧化银电极工作电压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氧化银电极达到一定厚度后,高倍率放电时,受浓差极化的影响很大。要提高电极的工作电压,可以从改进传质的方面着手。
李伟庆王宇轩黄雯
关键词:浓差极化
一种高能低耗Al-H<Sub>2</Sub>O<Sub>2</Sub>半燃料电池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能低耗Al-H<Sub>2</Sub>O<Sub>2</Sub>半燃料电池,包括夹在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之间的离子交换膜;其特点是:所述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本发明由于采用了阴离子交换膜,选择性透过阴离...
黄雯王宇轩林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