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建古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女性
  • 2篇血脂
  • 2篇少数民族
  • 2篇体成分
  • 2篇仫佬族
  • 2篇民族
  • 2篇绝经
  • 2篇绝经女性
  • 2篇骨密度
  • 2篇成年
  • 2篇成年女性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脂水平
  • 1篇血脂异常
  • 1篇腰神经
  • 1篇腰神经后支
  • 1篇瑶族
  • 1篇脂肪含量
  • 1篇上颌

机构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8篇龚建古
  • 6篇徐林
  • 6篇邓琼英
  • 5篇龚继春
  • 5篇周丽宁
  • 5篇玉洪荣
  • 5篇周璇
  • 3篇刘鹏
  • 3篇李炎
  • 1篇陆秋天
  • 1篇陈杰华
  • 1篇谢志安
  • 1篇梁建平
  • 1篇李松峰
  • 1篇彭璐
  • 1篇薛昌强
  • 1篇许成利
  • 1篇黄绍明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广西4个少数民族成年女性血脂现状的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调查广西毛南族、仫佬族、瑶族、苗族4个少数民族成年女性的血脂现况,探讨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在少数民族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广西4个少数民族女性860人(毛南族200人、仫佬族200人、苗族244人、瑶族216人),年龄25-85岁,追溯其3代均为同一民族,采集血样,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1在4项血脂中,TC、TG和HDL-C血脂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P〈0.01),其中TC、TG最高的为瑶族,HDL-C和LDL-C最高的为仫佬族。2 4个民族的TC、TG和LDL-C水平总体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一般在50-5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峰,而HDL-C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毛南族、仫佬族、苗族、瑶族总的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7.5%、25.0%、35.2%、60.6%,瑶族的检出率最高;此外,高TC血症、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检出率最高的也是瑶族,而高LDL-C血症检出率最高的是仫佬族,各种类型的血脂异常检出率均具有显著的民族差异(P〈0.01)。结论 广西毛南族、仫佬族、苗族和瑶族女性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能与各民族的遗传背景和饮食习惯有关。
周璇邓琼英玉洪荣周丽宁龚继春龚建古徐林刘鹏
关键词:少数民族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民族差异
不同超声骨密度仪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两台不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检测跟骨骨密度所得结果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479名成年女性作为检测对象,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Achilles Express定量超声骨密度仪(AE)和韩国Osteo Sys公司生产的SONOST 3000定量超声骨密度仪(SN)同时测定其右侧跟骨的骨密度,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测量结果比较:AE检测出的T值和骨硬度指数(SI)均高于SN所测得的结果并具有组间差异(P<0.01);(2)测量结果的相关性:两台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所测得的T值和SI均有显著的正相关(P<0.01),并且有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T_(SN)=0.533*T_(AE)-1.661,SI_(SN)=0.605*SI_(AE)-5.493。(3)AE和SN两台仪器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3.8%和17.7%,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测定结果亦具有一致性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和SN两台定量超声骨密度仪的检测结果存在相关关系,但也有明显差异。因此,为了准确的评价超声骨密度仪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预防和筛查中的作用,应以国际公认的金标准"双能X线"检测结果为依据,对具有代表性且应用较为广泛的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数据转化,以达到数据校准的目的。
玉洪荣周璇李炎龚建古徐林邓琼英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女性
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途径动物模型的实验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建立兔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途径模型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以10只大白兔20侧上颌窦为研究对象,局麻下开放上颌窦前壁骨窗,大1 cm×0.8 cm,用鼻内窥镜观察亚甲蓝在上颌窦窦腔内的传输途径,时间为1.5 h。结果局麻下能顺利实验,1 cm×0.8 cm大的上颌窦前壁骨窗能够满足实验操作需要。亚甲蓝在兔上颌窦窦腔内由底壁向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前下缘方向传输,并经该部传到鼻腔。结论可以利用兔上颌窦代替人上颌窦进行与黏液纤毛传输系统相关的实验研究。
许成利龚建古梁建平陆秋天彭璐
关键词:上颌窦黏液纤毛动物模型
仫佬族绝经前与绝经后女性体成分和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仫佬族绝经前与绝经后女性体成分和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体成分的变化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西仫佬族成年女性200名,追溯其三代均为仫佬族,应用TANITA-MC18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其肌肉量、脂肪量等体成分指标,采用SONOT3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其右侧跟骨的骨硬度指数。结果 (1)绝经前女性的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皮下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四肢肌肉量、推定骨量、骨硬度指数和T值等均显著高于绝经后女性(P<0.01);而绝经前女性的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显著低于绝经后女性(P<0.01)。(2)绝经前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6%和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分析发现肌肉量、四肢肌肉量和躯干肌肉量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而当控制年龄和绝经状态后体成分和骨密度之间没有相关性;根据年龄分组后发现,≥50岁组的肌肉量各指标与骨密度存在较显著的关联(P<0.05),而<50岁组的体成分与骨密度不存在关联性(P>0.05)。(4)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绝经状态、躯干肌肉量和内脏脂肪量与骨密度相关,而躯干肌肉量对骨密度影响最大。结论仫佬族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控制年龄和绝经因素后,只有躯干肌肉量与骨密度较显著相关,结果可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李炎周璇玉洪荣周丽宁龚继春龚建古徐林刘鹏邓琼英
关键词:体成分骨密度
瑶族绝经与未绝经女性的脂肪含量和血脂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
比较分析瑶族绝经与未绝经女性的血脂水平和脂肪含量,探讨绝经后脂肪含量和分布的变化对血脂的影响。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抽取广西瑶族女性244人(未绝经130人,绝经114人),年龄为255岁,追溯其三代均为瑶族,采用生物...
周璇邓琼英玉洪荣周丽宁龚继春龚建古徐林
文献传递
广西仫佬族成人皮下脂肪发育趋势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广西罗城仫佬族成人皮下脂肪的发育现状及年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法调查了410例(男167,女243)仫佬族成人的肱三头肌位、肩胛下位、髂前上棘位和腓肠肌位共4项皮褶厚度状况,分析了仫佬族男女皮褶厚度随年龄变化的特点。结果①仫佬族成人躯干部的皮下脂肪厚于四肢部,其中背部脂肪最厚;②4项皮褶厚度值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男女性皮下脂肪的发育随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而达到高峰,女性优先于男性;④四肢的脂肪含量男女均以青年期最高,而躯干的脂肪发育略有不同,男性以中年早期含量最高,女性在青年期达到高峰后稍下降再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⑤仫佬族男女皮下脂肪的发育总体劣于我国的北方民族,优于侗族、壮族等南方民族。结论广西仫佬族成人皮下脂肪的发育在我国各民族中属中等水平,结果可为仫佬族的体成分研究及疾病预防提供基础数据。
邓琼英龚建古周丽宁李松峰龚继春徐林
关键词:皮褶厚度仫佬族成人年龄
骨纤维管的体表定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腰神经后内侧支穿过的骨纤维管进行解剖观察和定位,为治疗腰神经后支卡压引起的腰腿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标本上,解剖观察腰神经后支,测量骨纤维管与相应腰椎棘突的位置关系。结果:骨纤维管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从上至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有差别,男性大于女性约2mm。骨纤维管至相应椎骨棘突最高点的距离(深度),左右侧和男女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纤维管均位于椎骨棘突最高点上方,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比较L1和L5有差别,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纤维管的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定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蒙世远蒙新立谢志安陈杰华龚建古薛昌强黄绍明
关键词:骨纤维管腰神经后支
广西少数民族成年女性体成分的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被引量:10
2017年
本文分析了在广西调研的860例(毛南族200例、仫佬族200例、苗族244例、瑶族216例)少数民族女性的体成分数据,结果发现:1)不同民族的体成分比较,脂肪量苗族最高,仫佬族最低,肌肉量毛南族最高,苗族最低,组间差异多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广西毛南族、仫佬族、苗族和瑶族成年女性的身体质量指数(I_(bm))、腰臀比(R_(wh))及体脂肪率(P_(bf))差异明显,根据I_(bm)、R_(wh)或P_(bf)评价的肥胖人数比率最高的均为苗族,且与其它民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广西毛南族、仫佬族、苗族和瑶族女性的脂肪量均随年龄的增长先升高,一般至50-54岁达高峰再稍下降,而去脂体重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波动降低;四民族女性的肌肉量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毛南族最为明显;四民族各年龄段之间的体成分比较,组间差异绝大多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体成分存在民族差异,苗族女性的体成分状况最不健康,表现为脂肪含量过高而肌肉量和骨量偏低;随年龄的增长,本研究四个少数民族的体成分均可能呈现少肌性肥胖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倾向。
周璇玉洪荣李炎周丽宁龚继春龚建古徐林刘鹏邓琼英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