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小文

作品数:43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乳腺
  • 22篇肿瘤
  • 21篇乳腺癌
  • 21篇腺癌
  • 14篇乳腺肿
  • 14篇乳腺肿瘤
  • 14篇腺肿瘤
  • 7篇淋巴
  • 6篇手术
  • 6篇前哨
  • 6篇前哨淋巴结
  • 6篇淋巴结
  • 6篇肠肿瘤
  • 5篇切除
  • 5篇化疗
  • 4篇新辅助化疗
  • 4篇细胞
  • 4篇小鼠
  • 4篇活检
  • 4篇辅助化疗

机构

  • 38篇浙江省肿瘤医...
  • 10篇浙江大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空军杭州疗养...
  • 1篇解放军第一一...

作者

  • 43篇丁小文
  • 17篇莫文菊
  • 17篇杨红健
  • 16篇邹德宏
  • 16篇谢尚闹
  • 13篇俞洋
  • 11篇孟旭莉
  • 10篇陈杰
  • 9篇郑树
  • 6篇李涛
  • 6篇陈道宝
  • 4篇彭佳萍
  • 3篇丁雨钦
  • 2篇肖必文
  • 2篇钱丽娟
  • 2篇宗祥云
  • 2篇凌雨田
  • 2篇孙文勇
  • 2篇何向明
  • 2篇郑智国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
  • 3篇肿瘤学杂志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BRCA1/2和CDH1基因胚系突变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乳腺小叶癌具有独特的遗传学背景,目前针对我国乳腺小叶癌人群的遗传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我国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BRCA1、BRCA2和CDH1基因的胚系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07-09-28-2014-12-06浙江省肿瘤医院183个家系符合家族性乳腺癌诊断标准,选择其中的乳腺小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测序方法检测BRCA1、BRCA2和CDH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以及内含子和外显子拼接区的突变情况,对比基因组数据库以及in silico分析,明确突变是否为致病性;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筛查BRCA1和BRCA2基因大基因组重排情况。结果共有12个家系符合家族性乳腺小叶癌入选标准,所有家系中无胃癌患者。12个家系的乳腺癌先证者接受BRCA1、BRCA2和CDH1基因胚系突变研究。发现2例患者携带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分别为c.5682C>G(p.Y1894X)和c.6359C>G(p.S2120X),突变率为16.7%(2/12)。未发现BRCA1和CDH1基因明显的致病性突变。共有5个新发突变,分别为BRCA1基因c.1537C>G和c.1966A>T、CDH1基因c.1937-13T>C、c.1008+139insAG和c.48+53del13。In silico分析发现,BRCA1基因非同义突变c.1966A>T和CDH1基因c.48+53del13可能具有致病性。在12例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中未发现BRCA1和BRCA2基因大基因组重排。结论我国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中BRCA2是常见的遗传易感基因,BRCA1和CDH1突变少见,但由于病例数少,需要大组病例研究予以验证。新发现的BRCA1基因c.1966A>T和CDH1基因c.48+53del13可能与乳腺小叶癌遗传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曹文明高赟丁小文黄圆楼彩金王晓稼
关键词:乳腺小叶癌BRCA1BRCA2CDH1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细胞瘤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
2011年
目的评价对符合WHO最新诊断标准的高级别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实施化疗的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及手工检索尽可能收集高级别脑胶质细胞瘤化疗的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均为高质量研究。“倒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图形,表明无发表偏倚,本研究结论较为可靠。结果表明,化疗可明显增加脑胶质细胞瘤患者1~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合并OR值分别为2.36(95%CI1.22~4.56,P=0.01),1.97(95%CI1.06~3.66,P=0.03),1.88(95%CI1.23~2.86,P=0.003);但不增加1~3年的总生存率,合并OR值分别为1.51(95%CI0.73~3.11,P=0.27),1.45(95%CI0.76~2.76.P=0.25),1.99(95%CI 0.43~9.27,P=0.38)。结论由于所收集文献的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的种族、人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细胞瘤化疗疗效还有待于组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俞洋宗祥云杨红健丁小文吴斌
关键词:化疗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乳腺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乳腺粗针穿刺(needle core biopsy,NCB)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乳腺活组织检查技术,特别是随着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广泛应用,NCB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逐渐扮演着重要的角...
莫文菊杨红健邹德宏俞洋陈道宝丁小文
文献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准确性、可行性。[方法]比较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和未接受新辅助化疗乳腺癌SLNB的成功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准确性,以及SLNB、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淋巴结检出枚数,同时对影响SLNB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26例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SLNB的成功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准确性分别为92.3%、90.9%、9.1%和95.8%,SLNB和ALND平均检出淋巴结分别为1.5、13.5枚,对比非新辅助化疗病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肿瘤的位置、多灶性、前哨淋巴结的数量等可能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SLNB的因素。[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SLNB基本上是安全可行的。
丁小文莫文菊陈杰杨红健谢尚闹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新辅助化疗腋窝淋巴结清扫
血清多肽谱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用纳米磁珠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治疗前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筛选有疗效预测价值的相关蛋白,并建立疗效预测模型,探讨其在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50例临床分期Ⅱ~Ⅲ期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治疗前血清标本,获得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患者行新辅助化疗2~4个周期后,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分为新辅助化疗有效组(CR+PR,31例)和无效组(SD+PD,19例).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清蛋白图谱,找出差异蛋白,分别采用k最近邻分类器(KNN)和支持向量机(SVM)两种分类器对筛选出来的蛋白位点进行分类.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并进行盲法验证.结果 在相对分子质量1000~15000范围内,共检测到145个蛋白峰,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有3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z分别为2651、3452、2176.使用KNN分类器,由9个蛋白质峰(m/z为:2651、3452、2176、1585、1682、1908、10700、3014、8426)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疗效的准确率上达到84%,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6%.结论 应用MALDI-TOF-MS技术可以筛选出乳腺癌化疗敏感相关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
汪亮郑智国祝磊丁小文孟旭莉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蛋白质组学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9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治疗的85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对两组患者HPV16、18表达及不同组织分型的乳腺癌与HPV16、18表达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为74.23%,对照组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为15.30%,研究组患者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73,P<0.05);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80.85%,单纯癌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69.56%,其他类型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74.07%,各组间患者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HPV16、18感染阳性率较高,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分型的乳腺癌患者间HPV16、18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丁小文莫文菊陈杰谢尚闹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乳腺癌原位杂交
外周血IL-2水平状态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关系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区别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关系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区别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荧光免疫微球分析技术检测46例乳腺癌及41例乳腺增生症伴乳腺纤维腺瘤形成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用流式荧光免疫标记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25+IL-2受体细胞(CD25+IL-2R)、CD3+总T淋巴细胞(CD3+T)、CD4+辅助T辅助细胞(CD4+TH)、CD8+杀伤/抑制T细胞(CD8+TCS)、CD56+NK细胞(CD56+NK)和CD19+总B淋巴细胞(CD19+B)比例。结果:外周血IL-2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IL-2水平在检测线以下组(IL-2=0)与检测线以上组(IL-2>0)比较,CD25+IL-2R细胞、CD4+TH细胞和CD56+NK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L-2水平呈负相关;在乳腺良性肿瘤中,IL-2水平在检测线以下组(IL-2=0)与检测线以上组(IL-2>0)比较,CD19+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L-2水平状态与IL-2-R细胞、Th细胞、NK细胞比例呈负相关,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L-2水平状态与总B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
邹德宏杨红健谢尚闹凌雨田钱丽娟俞洋丁小文
关键词:乳腺肿瘤白细胞介素2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后的心理状况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保乳治疗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就诊的66例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施行了保留乳房局部治疗和辅助全身治疗,在术后1年以问卷方式对66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抽取符合相似条件的66例同期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情况对照研究。[结果]随访1年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66例保乳病例美容效果评价良好60例,一般6例。有9例(13.64%)保乳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而对照组有53例(80.3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对肿瘤复发的恐惧感,保乳组6例,对照组5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房切除术后的女性患者较普遍存在心理缺失,以保乳治疗代替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女性乳腺癌,不但能取得满意的美容效果,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杨红健邹德宏俞洋陈道宝丁小文陈杰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治疗乳房切除术美容效果
保乳手术结合放 化疗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评估保乳手术结合放、化疗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手术治疗乳腺癌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1例均行包括原发灶肿块在内的象限切除,35例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均行放、化疗,放疗前化疗1个周期,完成放疗之后再化疗(CMF或CEF方案)5个周期。ER、PR阳性者,加用内分泌治疗。结果 病理检查Ⅰ期19例、Ⅱ期22例。随访6-56个月。1例出现上肢水肿,有2例局部复发,行补救性改良根治术,分别随访23个月及86个月至今,无远处转移及死亡。2例出现乳房的纤维化、局部疼痛。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2%。结论选择部分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乳房外形及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孟旭莉杨红健谢尚闹李涛丁小文
关键词: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美容效果
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支持向量机模型(SVM)预测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脉管侵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阳性SLN大小、阳性SLN数量、阴性SLN数量、阳性SLN包膜外侵犯情况。采用统计过滤结合模型依赖性筛选的方法选取特征向量,选出P值最小的任意组合用于SVM的输入,用10倍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建立训练模型。重新收集85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盲法测试集,加入模型进行测试,计算模型盲法测试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SVM筛选出建立的模型交叉验证准确率最高的组合为:阳性SLN数量、阳性SLN大小、阴性SLN数量、阳性SLN包膜外侵犯。用这4个变量建立的模型训练准确性为92.0%,交叉验证准确性为87.6%,85例盲法测试模型准确性为91.8%。结论 SVM预测SLN阳性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状态是准确、可行的,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丁小文谢尚闹陈杰莫文菊杨红健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数据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