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惠
- 作品数:1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基于教育平台的教育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教育平台的教育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动态获取目标学生产生的学习行为信息;步骤2:基于学习行为信息,对目标学生进行教育智能化管理需求评估,确定至少一个教育智能化管理需求;步骤3:基...
- 丁德惠
- 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探析
- 2016年
- 新媒体因其信息量大、社交性强、携带方便等优势而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之一,但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比较模糊,存在过度使用现象,内容有娱乐化偏向。在新媒体使用中,互动性、便捷性、虚拟性是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显著特征,并对大学生的内容选择、个性化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新媒体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阻滞独立性、自主性和影响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
- 茅海玲丁德惠须昇杰姚爱平刘玥
-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便捷性虚拟性
- 基于“知—能转换”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应用型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实现途径,但应用型课程建设面临着内容趋同、资源同质、理论与实践剥离、教学方法单一等诸多困惑。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这些困惑显然是受制于精英教育、教育功利化、教学投入失衡等因素所致,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扭转。而基于"知—能转换"理念,完善课程建设保障体系,加大经费、人力和精力的投入,厘清应用型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构建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转换体系,则是提高应用型课程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 余亚琴丁德惠
- 关键词:课程
- 一种基于教育平台的教育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教育平台的教育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动态获取目标学生产生的学习行为信息;步骤2:基于学习行为信息,对目标学生进行教育智能化管理需求评估,确定至少一个教育智能化管理需求;步骤3:基...
- 丁德惠
- 媒介融合与高校课程建设关系研究
- 2016年
- 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促使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融合发展的趋势,并对社会产生作用。媒介融合对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渠道和传受关系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坚持内容为王的内容生产理念,建立具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特性的传播渠道,重塑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关系,是解决媒介融合与高校课程建设的有效方式。
- 丁德惠倪自银
- 关键词:媒介融合课程建设传受关系
- 媒介融合下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媒介融合加速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使城市形象传播格局受到传播形式、传播技术、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冲击。在塑造与传播过程中,城市形象面临着"去中心化"与"泛中心化"、媒介选择与内容生产、多源传播与信息污染的多重困境与挑战。因此在媒介不断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运用混合式媒介策略、融合型信息生产策略和议程设置为中心的信息污染摒除策略是增强城市形象传播影响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 丁德惠蒋继华
- 关键词:媒介融合城市形象
- 一种应用于在线教育的学生学习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在线教育的学生学习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当在线教育课堂开课时,获取在线教育课堂的执教老师的第一状态信息;基于第一状态信息和预设的学生学习状态异常检测模板生成库,生成学生学习状态异常检测模板...
- 丁德惠
- 应用型理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体系重构设想
- 2018年
- 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型日益成为分类办学、分类管理的重要构成,并且在理工类专业得到很好的实施和验证,培养出一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理清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定位,辨别与精英模式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的差异和区别,构建“听—说—读—写—综合”四专一综的实践体系,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 丁德惠
-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 论电视艺术中的图像变形——《快乐驿站》现象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图像变形对电视艺术原作的场景、人物、道具、旁白等进行图像变形和演绎,既保持原作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实现了语言、文化和图像的二次传播,使原作产生新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表现形式,扩展了信息量,增强了喜剧效果。
- 丁德惠陈鸿
- 关键词:电视艺术图像变形
- 媒介融合下高校课程制度建设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媒介融合下正在重构的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对教育及高校课程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高校课程建设受到了学生、教师、所属主体、制度等方面的种种阻碍和挑战,使传统课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颠覆大众传播下旧有的课程制度,构建媒介融合下的课程价值观、行为导引和程序规范,从制度上保证课程的知识产权、符号多元、传播渠道和融合技术及能力,为媒介融合下课程建设与发展构筑制度上的保障。
- 丁德惠倪自银
- 关键词:媒介融合课程建设课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