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波
- 作品数:16 被引量:13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株产紫杉醇真菌的分离被引量:21
- 2001年
- 从四川省阿坝地区生长的红豆杉树中,分离到一株内生丝状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该真菌于25℃经过3周发酵,其发酵液经HPLC和MALDI-TOF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液中含有紫杉醇.因此,这是一株产紫杉醇真菌,暂定名为 Taxomycessp.
- 万波李安明王晓力
- 关键词:紫杉醇丝状真菌红豆杉抗癌药物
- 黄花绿绒蒿药材提取物及其内生菌代谢产物的LC-MS分析与比较
- 利用LC-MS方法对黄花绿绒蒿内生菌代谢产物与原药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黄花绿绒蒿内生菌代谢产物与药材提取物有相同类型的化学成分。
- 张艳侠徐凯节万波彭树林丁立生周燕
- 关键词:内生菌代谢产物色谱分析中药材
- 文献传递
- 城市有机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生理群的微生物研究被引量:8
- 1989年
- 分别采用直接厌氧和先好氧后厌氧方法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并以稀释法和相应的培养基,用最大可能数量(MPN)法计算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直接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大量积累,最高浓度达35765PPM,日平均产气量只有25.15ml,一般厌氧异养细菌、氨化细菌、产氢产酸细菌比先好氧后厌氧法高,产甲烷细菌比先好氧后厌氧法低210倍。在先好氧后厌氧发酵过程中,在好氧末期挥发酸浓度达9160PPM,在厌氧阶段,挥发酸中的乙酸、丁酸逐渐下降,而丙酸在发酵的前7天有所上升,日平均产气量为169ml;在厌氧阶段,氨化细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产氢产酸细菌有缓慢下降趋势,产甲烷细菌在发酵 14天后才开始下降,纤维素分解菌呈缓慢上升趋势。用先好氧后厌氧方法处理城市有机垃圾能防止挥发性有机酸的大量积累,使厌氧发酵启动加快,可提高产气率,缩短发酵周期。
- 万波廖银章李安明刘克鑫
- 关键词:城市有机垃圾微生物
- TMV或宁南霉素处理对烟草叶片及类囊体膜蛋白组成的影响
- <正>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是引起我国烟区烟草花叶病的主要原因,其危害大、防治困难。通常TMV侵染的烟草的代谢会受到严重影响,叶片不均匀地褪绿、枯黄,光合速率下降,这使得植株生...
- 秦世荣张年辉付竞峰杜林方余懋群万波
- 文献传递
- 一株嗜热厌氧糖酵解细菌的分离和特征
- 1997年
- 从四川省康定县热温泉分离出一株嗜热厌氧糖酵解细菌。该菌营养琼脂滚管表面菌落呈假根状,中央凸起,边缘叶状,不产生色素。细胞呈直杆状或微弯曲,细胞末端形成球状体,而且只有一个。单细胞1.0μm宽,2.0—3.0μm长,运动,不形成芽孢,革兰氏阴性。最适生长pH6.5,最适生长温度65℃。发酵葡萄糖,淀粉生产氢、二氧化碳、醋酸、乙醇。
- 李安明赵海万波王晓力
- 关键词:嗜热厌氧菌细菌
- 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27
- 1995年
- 本文从四川自贡盐厂卤水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菌体为短杆状,0.9-1.1×2.0-2.5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形成芽孢,不含脱硫孤菌素。固体培养基上无Fe2+时,菌落为半透明状;有Fe2+时菌落为黑色,直径为1-3mm。利用乳酸盐作为碳源,利用乙酸盐时必须添加生长因子。能在5%-25%(W/V)Nacl浓度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浓度为9%-13%(W/V)。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7.0.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该菌为脱硫肠状菌属,但与该属已报导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嗜盐、碳源利用、最适生长温度以及其它一些特征上均有不同,因此可能是个新种。该菌是目前已报道的嗜盐浓度最高的硫酸盐还原菌。
- 赵海李安明万波刘克鑫
-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嗜盐生理特性
- 冬尖发酵的微生物学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对冬尖发酵传统工艺过程的微生物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尖发酵的盐浓度为16.1%,说明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均属嗜盐微生物;第1年发酵中的优势菌群为兼性菌群,这类菌起着由好氧发酵向厌氧发酵的转变作用;第2年即冬尖发酵的关键期中的优势菌群以酵母菌群为主,嗜盐菌群为辅,说明酵母是发酵关键阶段主导微生物;第3─4年即产香并形成风味期中,嗜盐菌群占据显著地位,说明嗜盐菌在这一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对从冬尖制品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厌氧嗜盐菌(SEM)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SEM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 万波赵海李安明刘晓风刘克鑫
- 关键词:蔬菜发酵食品发酵微生物
- TMV感染烟草叶片类囊体膜对热胁迫更敏感
- 2010年
- 分别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温和电泳和SDS-PAGE的方法分析比较热胁迫(35~65℃)对TMV感染或未感染TMV的烟草叶片类囊体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感染TMV的叶片类囊体膜可见光区吸收峰强度在25~45℃温度范围内随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加,而TMV感染的几乎没有变化;未感染TMV的叶片类囊体膜叶绿素a荧光发射峰强度也随处理温度显著变化,35或45℃时荧光峰强度分别降低了19.5%和37%,65℃时减少到23.3%,而TMV感染的也显著降低.温和电泳和SDS-PAGE结果表明,热胁迫均引起感染TMV或未感染TMV的叶片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发生明显变化,如游离色素叶绿素增多,光系统Ⅱ和I复合体解聚成单体,类囊体膜上的重要功能蛋白含量减少,产生聚合物,尤其经TMV感染引发的该变化更加明显.说明TMV感染烟草提高了类囊体膜对热胁迫的敏感性.
- 黄搏斡科孙婧万波杜林方
-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毒类囊体膜热胁迫色素蛋白
- 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生物活性被引量:26
- 2004年
- 研究了宁南霉素 (Ningnanmycin)对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mosaicvirus,TMV)的预防、治疗和钝化作用 .结果表明 ,宁南霉素喷施 5d后接种TMV ,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预防效果为 5 8.4 1% ;宁南霉素浓度为 15 0~ 2 0 0 μg/mL时 ,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治疗效果达 79.6 5 %~ 84 .96 % ,治疗效果最好为接种TMV 1d后喷施 2 0 0 μg/mL宁南霉素 ;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钝化效果为 76 .99%~ 83.19% ,混合 4 5min的TMV与宁南霉素等体积混合液效果更好 .试验证明 ,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对烟草花叶病毒有显著的钝化效果 .图 1表 3参
- 邓光兵万波胡厚芝陈家任余懋群
- 关键词:宁南霉素烟草花叶病毒生物活性
- 疣孢漆斑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农药活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对一株羌活内生真菌—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的发酵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手段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疣孢菌素B(1)、8-乙酰基漆斑菌素H(2)、疣孢菌素M(3)、疣孢菌素J(4)、漆斑菌素D(5)、乙酰基疣孢菌素L(6)、异漆斑菌素E(7)、漆斑菌素E(8)、漆斑菌素H(9)、漆斑菌素A(10)、乙酰基漆斑菌素E(11)、Isotrichoverrin A(12)、Isotrichoverrin B(13)、疣孢菌素A(14)。其中化合物2、6、7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并对14个化合物进行农药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0 ppm对拟南芥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32 ppm对早熟禾有生长抑制作用,1000 ppm对绿棉铃虫的致死率大于70%,具有良好的除草和杀虫活性。这为进一步开发疣孢漆斑菌作为生物除草剂和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
- 康敏郭大乐胡佳万波周燕丁立生顾玉诚邓赟
- 关键词:化学成分除草活性杀虫活性